神仙道化剧简介

道教文学 道教诗词 道诗 道词 道教散文 道教小说 道教戏曲 其他 楹联 掌故 童谣

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的重要形式,其内容主要是演述修炼成仙、教化度人的故事,在立意上有明显的道教思想色彩。

神仙道化剧的发端当在宋代之前。宋代人洪迈《夷坚志.优伶箴戏》记载了杂剧的流行状况,其中引述了儒、道、释各称诵其教的言论,说明在宋朝南渡前后,儒、释、道三教都曾利用优伶之类杂剧来演说经旨。从前人有关「金院本」的剧目着录中也可看出元代之前已有神仙道化剧存在。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记载,金代流行的院本戏剧甚多,其中属于道教神仙题材的有《庄周梦》、《瑶池会》、《蟠桃会》。至于南戏的传统剧目当中尚有《老莱子斑衣》,此亦出于道教的神仙故事。足见神仙道化剧在元代前即已出现。可惜的是,金院本以及南戏中的神仙道化剧只留下剧目,现已难考其详。

神仙道化剧虽然产生于元代以前,但其鼎盛时期毫无疑问是在元朝。据钟嗣成《录鬼簿》所载,元杂剧至少有四百种。就其题目、正名来看,属于神仙道化剧一类的至少有四十本,约占元杂剧总数的十分之一。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将元杂剧分为十二科,其中之一即为「神仙道化」,而「隐居乐道」和「神头鬼面」二科中的剧码也有与道教相关者。明代戏剧学家臧懋循于故乡闲居时曾编有《元曲选》,收录了九十四种元人的作品和六种明初人的作品,当中保存了神仙道化剧十多种:无名氏《张天师断风花学月》、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邯郸道省悟黄粱梦》、《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贾仲名《铁拐李度金童玉女》、谷子敬《吕洞宾三度城南柳》、杨景贤《马丹阳度脱刘行首》、王子一《刘晨阮肇误入桃源》、尚仲贤《柳毅传书》,无名氏的《萨真人夜度碧桃花》,李好古《张生煮海》。这些神仙道化剧或取材于全真道祖师度人的故事,多说凡人沉迷于酒色财气、不知人生虚幻,后由神仙或高道点化,才幡然醒悟、入道修真而成仙。有的取材于历史上的神仙传说,如张天师、陈抟诸剧,有的则取材于笔记小说或传奇,如柳阮入天台、柳毅传书诸剧。今人隋树森于1960年代又据脉望馆抄校本《元明杂剧》等资料,成《元曲选外编》,收录元杂剧六十二种。在《元曲选》与《元曲选外编》这两部元杂剧作品集中,属于神仙道化剧的有十八种,如《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等。这些作品有个别是元末明初的,但大部分当系元中叶以前的。

杂剧往往运用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神仙故事加以推衍、变形,宣传仙境的快乐,鉴于当时社会的诸多丑恶黑暗状况,杂剧作家常常在演述神仙故事时以象征的笔法批判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例如《西华山陈抟高卧》以血染朝衣暗示官场的险恶,对封建社会君臣的虚伪情形也有所鞭鞑,而对于不争名利的道人生活却多有歌颂。这反映了杂剧的一种思想追求。当然,元明杂剧也在许多地方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消极思想,有些作品的神秘主义倾向明显,这是研讨杂剧所应注意到的问题。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