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咻一咻
“你咻到敬业福了吗?”
“支付宝就是个骗子,半天都咻不到一个红包!”
“卸载支付宝,把好友都删了。我们都被马云当猴一样耍了!!!”
? 除夕当晚最后一波福卡咻完之后,支付宝面临的是空前的巨大吐槽,此时谣言和段子齐飞。可怜的支付宝还没有完成社交产品的成功沉淀,只能在官方微博上无力澄清。但无可厚非的是无论是赞也好还是骂也好,支付宝首页那金灿灿的“咻一咻”已经被大众牢记在心中。
? 这个集福卡活动到底好不好?
从本人的主观意愿出发,站在一个用户的立场上来看,其实我挺喜欢这个集福卡活动。抛开背后的商业价值来看,集福卡活动到底好在哪里?1、构建了我们的童年生活原景
?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热衷的小浣熊干脆面,和动漫里的各种卡通手办收集,从购买到收集的这个过程是不是还感觉历历在目?当时你还会跟你的小伙伴炫耀你有某个稀奇的卡牌,从而可以引起大家的一阵羡慕。现在我们参与这个集福卡活动,也焕起了我们内心的童真(o(╯□╰)o,请勿乱喷~)。支付宝巧妙的利用了我们的攀比和炫耀心理,让我们这些老小孩乐在其中。其实目标用户群在这里是不是很明确了?
2、制造全民投入的生活热点话题
? 相信前段时间,很多人圈子里都有人问“你有哪些福?”“你有没有敬业福?”几乎大家的生活话题里一定会有集福和换福,朋友圈里都会看到求福的场景,“敬业福”也有幸成为了最近的百度热词,设计“敬业福”为一福难求的场景是党国为了让大家心中谨记“敬业”吗?(冷笑,(  ̄ー ̄))另外,支付宝和微信的产品经理都在因为求福的分享——“吱口令”斗得乐此不疲,支付宝的产品经理真是苦。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微信真的完全是从用户体验出发吗?
3、拉近用户与用于之间的人际交往
有了集福和换福的这个过程,整个朋友圈子里的人都在参与和互动这个游戏。虽然有一部分人在抱怨说自己受到了骚扰,说感觉为了得到福卡,很多关系不是很熟的好友发出验证加好友,还上来就赤果果的“求福“,都在质疑这种以金钱建议的好友关系经得起考验吗?? 这里我想澄清的是,集福卡活动本身设计的是添加10个好友就可以获得三张福卡。10个好友对一般人来说很容易完成的,基本目标用户群的一堆同事一会儿就添加完成了。有部分人群之所以觉得骚扰是因为个人的社交圈范围大(手机通讯录好友过多)引起的,所以”10”这个数字从设计上来看是合理的。而且如果你的家人也正好在使用支付宝,有了集福卡这个活动,其实蛮能拉进彼此的距离,也成为了大家回家过年的一个良好互动游戏。
看了这些肯定还有人会觉得这个活动太坑爹,为什么只有79万人收集完这个“敬业福”,我们这些人辛辛苦苦地集福半天的人为毛没有得到一个安慰奖呐?且不谈支付宝这个游戏规则是否欠妥,最关键的我还是认为前期的活动宣传力度太重以及各种公关稿的活动结果分析太多,让大多数用户有了一个主观印象——“我们都可以分到红包”,最后导致这个活动结果实在是差强人意。? 另外,从某某得到的数据说支付宝一般的活跃用户有2亿,79万的人集齐五福。我们假设参与这个活动的有2亿人,那最后的中奖率仅仅只有0.4%左右。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身边的社交圈就算扩散至有200个人,可能都得不到某一个人抢到“敬业福”的喜讯,而且实际上这个几率更低得多。 这得奖的讯息得不到真实性的有效传播,大多数的用户就会对支付宝产生怀疑,真的人有人集齐五福吗?这无疑给用户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挫败感。
从春晚主持人的串词来看,“咻”这个拟声词是一个物体快速移动发出的声音,暗示支付宝这个功能在后期承接了更多商业作用(最新的版本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而“咻一咻”这个功能是想激起我们的一个原欲,点击这个按钮伴随着“咻咻”的声音,可以给我们小白用户呈现惊喜。但遗憾的是,“咻一咻”抢红包的过程赋予人更多的是失望。
1、 奖励的激励作用低
? 很多用户守着每天早上十点的时间打开支付宝抢红包卡券,但是却没有对新参与的用户起到一个良好的激励作用。建议应该加大用户的首次咻中的几率,让用户有一直咻下去的干劲。但身边很多朋友反映,咻中的“福卡”重复率过高,基本都是同一个卡片。即使在春晚当天晚上,参与过“咻一咻”、“摇一摇”、“刷一刷”的用户,都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通过“咻一咻”获得红包几率更低。
2、 交互过程不够友好
“咻一咻”的过程中除了听到“咻咻”的配音和界面上转换的小字和红包数量,用户仿佛一直停留在一个静态页面,导致有些人还认为阿里在制造假数据。应该多让一些温馨的提示卡(类似春节祝福语卡片)出现,让用户可以“咻一咻”后立即看到反馈,并让疲惫的手指休息一会儿。整个过程我们都在不间断的点击屏幕页面,却似乎得不到任何良好的回馈。相比微信的“摇一摇”,在用户摇动手机之后出现一个界面,显示是否中奖的结果+赞助的广告商信息。不仅给用户一个良好的互动反馈,也增加了合作商的曝光率。
3、 换福的分享路径不明确
春节当晚在“咻一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之前在首页巨大的福卡活动框不见了(变成了新春红包),用户只能在咻一咻的界面里查看“我的福卡”然后进行分享。而且在于好友的聊天界面里,也没有换福的相应功能界面,让很多用户始终找不着北,降低了福卡的收集成功率。
新版本更新后的“咻一咻”仿佛成了微信的“摇一摇”,但咻的核心功能是附近的商家优惠和同时咻的人。商家优惠这个还可以理解,就是以前查看“附近”的商家的升级版功能,而引进入的咻好友真的是让人累感无力啊,咻半天界面也不会给你一个反馈结果,原因是根本没有多人同时使用这个功能进行系统配对。 支付宝本身是一个工具产品,而不是一个社交产品,用户使用这个功能来进行陌生人社交是突兀的,甚至是荒唐的。
?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红包就是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相信大多数人的儿时记忆中对春节最大的期盼就是那一个个红色卡包,对红包里面的钞票数量永远充满欣喜感。 感谢微信,让红包从纸张走上了我们的手机屏幕。我们点开红包的同时,也同样重现了这个好奇和欣喜的心理历程。 但对于今年微信新推的拜年红包,我却不得不给一个大大的赞。尽管微信出现了服务器压力过大几乎通讯失常的情况,但都抵不过敬业福的全民吐槽。
1、 独特的界面UI设计
根据下图的两种微信红包设计,可以发现猴年春节红包,在样式上更贴近我们传统节日的红包造型,而且多了一种浓浓的年味。
2、 独具匠心的数字设计
一个红包发放的金额均在10元以内,而且产生的数字都是随机的,但所有的数字都是吉利的且配有一句对应的祝福语。让用户可以在发放和接收拜年红包中一样可以感受到未知的欣喜和新年祝福。10元以下的金额限定不仅调动了用户的参与积极性,而且随机数字也帮助用户快速选择,促进红包发放频率。3、 不易让人察觉的“红包照片”
? 大多数的人都在讨论朋友圈的“红包照片”,但很多人都忽略了C2C中的红包照片。在发放红包的时候,也可以附上一张配图,在推崇图片社交的今天这让本身标准化的拜年红包给用户多了一些个人DIY的元素,让拜年红包不仅是红包,也融入了互联网娱乐性和鲜明的个性化。
? “咻一咻”也好,“摇一摇”和“刷一刷”也罢,我们在热衷这些互联网活动的同时,春晚节目貌似只成了背景音乐。在各家巨头竞争的同时,是否也要考虑一下我们各家各户的团年氛围,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回归更多的家庭聚会沟通。不该为这种全民活动过犹不及。
? 最后感谢为这些活动背后付出的工作人员,你们在全民狂欢的时候,人家可是在苦逼的加班呢。祝大家新年快乐,猴年猴开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