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有手部动作来表达音符
第二,手臂的控制力太紧,无法伸展。
第三,双脚站立的姿势太放松,不紧张。
这三点导致学生随意性过大,虚线和图式不清晰,身体抖动过大,有的甚至有左右摇晃、弯腰驼背等不良指挥习惯。为了克服以上三点,必须找到放松和紧张的平衡点,在练习指挥动作时力求放松、自然、自然。
首先,手腕、手臂和脚站立时放松和紧张的关系
1.手腕放松。在合唱指挥过程中,手的动作是最重要的指挥手段。因为手部动作的表现力非常丰富,能表现各种情绪,能给人一种真实、细致、直接的感觉,所以指挥优美的手势和动作会给人一种非常好的视觉享受。在指挥过程中,指挥动作主要利用手腕和前臂运动。从细节上看,手腕、手掌、手指、前臂、肘部、手臂、肩膀都是密切相关的,手掌起主导作用。但只要在指挥过程中举手,无论手是否在动作,手型都要使手背略高于手腕,以支撑手掌和背部。在指挥过程中,手形要保持非常好的姿势。指挥时,手形的状态应该是无名指、中指、小指微微张开,拇指和食指微微弯曲。拇指后面的掌面应保持与手腕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指、中指、无名指后面的掌面尽量抬高,与拇指后面的掌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每个手指自然弯曲的程度和学钢琴的过程差不多。在练习合唱指挥基本姿势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清晰地表现出每个手指的关节。
表现形式上,动手语言相当丰富。食指微微突出,五指微微分开,可以使指挥的动作相对放松。这种指挥动作多用于感情比较抒情的合唱作品中。比如《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黄水谣》,是女声二声部合唱或混声四声部合唱,手稿是类似歌谣的A+B+A '单三部曲结构的合唱。前奏曲旋律宽广优美流畅,表现了黄河两岸人民丰衣足食的美好景象。要注意用更明亮的音色和愉悦的心情来演奏。在进行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注意把音乐放在手掌的中央,用手掌中的点带来手把手的指挥状态,让音乐在手中流动。
合唱作品节奏中缓,如《可爱的家》,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在一起,五指略张开平放。这种指挥动作多用于音乐轻快、连贯性强的合唱作品中。
如:阿拉木汗。是作曲家谢功成根据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改编的混声四声部合唱。这首歌是单一的三声部音乐结构,图式为:A+b+ A’。
光谱示例1:
前奏的力度较强,要求进入时轻快连贯,节奏要清晰,而明显的节奏感给人一种热烈欢腾的舞蹈感觉。在进行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注意把音乐放在手腕上,用这个手腕上的点来带动手的指挥状态,让音乐在手势语的运用中,给人一种轻盈、动感、跳跃的舞蹈般的感觉。
在练习拍手的过程中,放松手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手腕不放松,会造成手指不必要的紧张,也会影响指挥动作的美观、大方和情感表达。在指挥过程中,手腕放松时,手掌向上运动,手腕放松时,手掌向下运动。因此,只有在指挥中保持放松的状态,才能使指挥动作优美、优雅。
2.放松你的手臂。指挥时,双手挥动的方向多为上下左右。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手臂向下摆动不能太用力,要保持放松,自然下落。这样才能达到好的状态和效果。当手臂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拍击时,你会觉得双手在到达“拍击点”后会自然弹回,会出现很好的效果,而不是很用力。在学习指挥的过程中,指挥动作的放松有助于指挥动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能获得指挥动作的美感,还能做到持久的指挥动作而不感到疲劳。但是,指挥动作中的放松是指不要僵化,但不是绝对放松。所以作为一个指挥员,在指挥的过程中要全神贯注,保持理性,思想上绝对不能放松。
手臂的放松和紧张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肩膀的放松和紧张引起的。如果在指挥动作中肩膀没有放松,抬得太高,必然会影响手腕和手掌的放松,在视觉效果上也会给人非常不雅观和不稳定的感觉。
3.站立时要放松。双脚站立的姿势不宜是“立正”或“八字”,这样很容易让身体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下工作。最好的姿势应该是脚稍微分开,同时脚稍微向前,脚稍微向后,这样脚可以平均发力,身体可以很放松。无论站多久排练,脚都不会觉得很累,也会很好的完成指挥动作。
第二,“拍点”节拍的准确性。
合唱指挥要达到准确、轻松、优雅的状态,首先要掌握的第一个原则是,每次敲击都必须养成在“敲击点”上敲击的习惯和技巧,因为每一次敲击都是在音乐的过程中从“敲击点”开始的,这就要求合唱指挥在音乐的开头就要准确地做到这一点;其次,要能宽松地完成“拍点”的拍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注意腕关节的使用。我们应该保持手掌稍微向上,手掌向下的手的形状。我们应该能感觉到在击打过程中腕关节得不到支撑时手腕的下降,然后立刻反映出反弹回来的感觉。这个下落又反弹的瞬间,就是“拍点”完成的过程。
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每一拍的拍点都是一个由强到弱的循环过程。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练习“拍点”的过程中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一拍都要从“拍点”开始,而不是从开始拍子的起点开始。拍摄的瞬间,要尽量按照作品给定的速度把“拍点”拍到位,图式清晰准确。只有这样,音乐才能准确、严格地按照作品给出的速度进行。如果指挥在节拍的过程中没有产生“节拍点”,那么合唱团成员对节拍的感受很可能是非常模糊不清的,作品的表现肯定会参差不齐,从而导致合唱团在进入时的混乱。所以,要想准确地表达“拍点”,首先就是腕关节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手掌要平放,略向上,腕关节要支撑,才能准确表达这个动作。当腕关节放弃支撑时,手腕会立即下落,同时反弹回来。在下跌和反弹的瞬间,也是“敲打”的过程。如果在下落和反射的过程中有时间间隙,就不能形成一个点,当然也不能称之为“拍点”。因此,它要求指挥者在指挥过程中的每一个节拍都必须有一个“拍点”,每一个从事指挥职业的指挥者都要有很强的节奏感、节拍感和内在节奏感。只有这样,合唱队员在用手语与他们交流时,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作品,同时又能清晰准确地接受给定的节奏感和节拍,从而使合唱队员充分准确地演唱合唱作品。
第三,合唱指挥动作的协调
在指挥过程中,手部动作的协调很重要。双手要有配合动作和分工动作。刚开始学指挥的学生,一般会用手练习,所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知道,双手对称的动作只是指挥动作的一种。如果在指挥的过程中长时间使用,会同时显得单调乏味,不能很好地运用指挥语言充分表达作品,也会极大地影响双手动作的发挥,不能充分表达自己想要追求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清晰地向学生解释双手的协调性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双手完成更多的任务,拓展指挥的手段,寻求更好的音乐表达空间。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最基本的指挥动作和基本图式后,尽快进入双手分工的学习过程,以合作动作和分工动作来掌握双手;既能独立工作,又能相互配合,这对运用好指挥语言,准确掌握指挥艺术至关重要。此外,指挥动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指挥中的协调,指挥动作要力求简洁、准确、优美,通过简洁、非常大方的动作,使合唱成员清楚地理解指挥的意图和音乐作品思想内涵、演唱感受的运用。
追求的是有利于音乐作品思想内容表达的指挥动作和优美、大方、轻松、准确的“敲点”敲击动作。要明确一个优秀的指挥家不是靠过多的整容动作、过于华丽、不切实际、矫揉造作的外表来指挥作品,而是要注重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和完善指挥动作。他只有完全放松自己,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指挥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