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城什么意思

屠城意思是破城时杀尽其民。

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屠城”内容:

1、克城之后多杀,肆行屠戮、肆焚掠妄杀人。如《史记·项羽本纪》:“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正义:“屠谓多刑杀也。”《史记·高祖本纪》: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索隐》按:范晔云“克城多所诛杀,故云屠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进屠唐子乡。”李贤注:《例》曰:“多所诛杀曰屠。”这种多所屠杀,都是在克城之后,所杀是“肆行”的,如《明史·高祖本纪》记明太祖言:“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人”。

2、多杀者不是杀对方军队,而是杀此城中的民众。《明史·杨璟传》:“张彬攻南关,为守城者所诟,怒,欲屠其民。璟甫入,立下令禁止之,民乃安。”《明史·缪大亨传》:“明鉴遂据城,屠居民以食。”

《明史·罗复仁传》:复仁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清史稿·阿敏传》:阿敏“曰:‘既克城,何故不杀其民?’”《清史稿·新德传》:“贼欲屠城,新德曰:“倡守城者,官也,杀尉足矣,于百姓何与?”《清史稿·刘德亮传》:“金坛陷,贼屠其城,天受知宁城不守,则尽出城中兵民数万令各逃生。”

《清史·稿姚易修传》:“盗大至,欲屠其里,梦豸曰:‘不可以我故,危一乡也。’”从这些描述看,可以明确无误地知道攻城之后的屠城,所杀对象就是民众。这样的屠杀,与作战之时战斗员之间的相互杀戮不同。

3、屠杀民众,有多种情况,或是“男子十五岁以上”尽杀之,如《史记·项羽本纪》:“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或是“无遗类尽坑之”。

如《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或是杀得全城“男女几无孑遗”,如《清史稿·霍隆武传》:“贼破内城,屠戮尤惨,男妇几无孑遗。”或是尽屠城中士民,如《清史稿·太宗本纪》:“阿敏、硕托闻之恐,遂杀降官白养粹等,尽屠城中士民”。

或是屠戮殆尽,如《清史稿·方显传》:“四川自明末兵燹,屠戮殆尽。”或是“余皆屠杀”。如《清史稿·文瑞传》:“日方午,东门破,进满城,终夕巷战,旗兵死者二千余人,余皆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