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熊过桥公开课教案

在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一下教案是怎么写的!以下是我的幼儿园大班熊过桥公开课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熊过桥公开课教案1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习唱歌,初步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奏。

2.探讨在歌曲表演中如何利用面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流。

3.体验勇敢面对困难的积极情绪。

要准备的活动

1.孩子们学了儿歌《小熊过桥》

2.录音机和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历,复习儿歌《小熊过桥》

1,小朋友集体读儿歌

老师:上次我们学了一首童谣,名叫《小熊过桥》。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朋友扮演熊,老师扮演熊妈妈,分角色复习儿歌。

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孩子初步学会唱《小熊过桥》这首歌。

1,伴随着歌曲的旋律,孩子们尝试着用把歌词背在心里的方法来搭配歌词。

老师:现在,我们一边认真听音乐,一边根据音乐的节奏读出脑海中的歌曲。

2.孩子们跟着音乐旋律,试着用低沉的声音唱完整首歌。

3.老师引导孩子们创造两个简单的动作,表现出熊的恐惧和熊的勇敢。

老师:想想小熊开始过桥时的恐惧。他的面部表情是什么?他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在妈妈的鼓励下,熊勇敢地走过了桥。他会用什么动作和表情?

4.孩子唱歌是通过加入刚创作的两个动作,老师同时做这两个动作,从而不断提醒孩子用与歌词相匹配的情绪来唱歌。

3.小朋友学歌表演《小熊过桥》

1,老师指导孩子根据歌曲的情节进行整首歌动作作曲。

老师:现在请大家根据歌曲内容唱歌表演,做出优美的舞蹈。

2、老师注意及时观察和反馈孩子的动作,而不是整理动作,让孩子互相学习。

3.老师和孩子分别扮演两个角色。

老师:你想玩熊妈妈还是熊宝宝?

4.孩子们在座位上与老师合作表演歌曲。老师引导孩子用面部表情更好地配合表演动作。

5.请两个孩子分别扮演两个角色。老师创造表演场景,用平衡木代表小桥。“小熊”从直线的一端出发,表示正在过桥,“熊妈妈”站在两条线的另一端表演。歌曲表演完后,老师播放舞曲,“小熊”和“熊妈妈”一起跳舞。两个孩子表演完后,整理一下。孩子们评价并说出他们表演的优点和缺点。

6、全班小朋友两人一组站好,两人一组扮演熊和熊妈妈表演歌曲。

7.孩子们再次交换角色表演。

8.老师引导孩子反思:你觉得你今天的表现好吗?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表现更好?让孩子主动认识到表情和动作在歌曲表演中的重要性。

活动扩展:

儿歌表演完后,可以带领小朋友玩“快乐熊”。老师再放一遍音乐,加入走熊、跳熊、骑熊等动作。比如[1]~[8]中确实有小孩熊走路,[9]~[15]中有熊跳舞。

幼儿园大班熊过桥公开课教案2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熊过桥的过程,进而感知诗的内容;

2.学诗歌,了解熊过桥的情绪变化,学会带着表情背诗;

3.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4.培养敢想敢干、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过桥经验,课件,搭建“小桥”,操作卡片。

活动流程:

一.进口活动

1.引导幼儿按顺序穿过“小桥”,进入活动室。

刚过小桥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还见过哪些桥?

2.理解图片的含义(逐一展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逐一解释诗歌)

1.孩子们,看看这条河上有座什么桥。当你走在朱晓大桥上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2.小熊今天来过桥了。小熊怎么了?你在哪里看到的?它的心脏是什么样的?

3.谁看见了?他们会怎么说?

4.熊在想什么?如果有人来帮助这只熊就好了。你愿意帮助他吗?怎么帮呢?

看看谁来帮它。原来是一条小鲤鱼。小鲤鱼没办法,只能鼓励。

6.看,熊怎么样了?过桥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小鲤鱼也很开心,开心的摇着尾巴。

3.完整欣赏诗歌(孩子可以边看课件边欣赏诗歌)提问:

1.当熊开始过桥时发生了什么?

2.它害怕的时候,谁看见了,他们说了什么?熊说了什么?

3.为什么后来熊过桥了?

4.幼儿带表情背诗(幼儿打开操作卡,边看图片边背诗)提问:

1.你喜欢谁的诗歌?为什么?

2.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做了什么?

幼儿园大班熊桥公开课教案3意向:

动画和图片是儿童喜爱的形式之一,但传统的语言教学形式限制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性想象。因此,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尝试引入动画,将语言教学与生动的动画、精美的图片相结合,有机地融入到一个能够激发孩子兴趣的活动中,通过图片引导孩子学习童谣,激发孩子学习童谣的热情,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同时配合表演动作,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

活动目标:

1.用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理解儿歌的含义。

2.用不同角色的表情朗读儿歌,创造表演动作。

3.培养孩子仔细观察角色,大胆表演动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熊过桥的动画视频歌曲,相关图片和头饰。

活动流程:

1,引入动画激发孩子兴趣。

(1)让孩子回答你通过动画场景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老师根据动画场景,表演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摆的样子,以此激发孩子们的表演欲望。

(3)要求孩子大胆想象和表达,要求孩子表现得和老师不一样。

2.用图片学儿歌。

(1)介绍第一段童谣。

老师一边带着表情背诵儿歌的第一段,一边展示熊过桥的图片。

老师:“请听老师刚才表演的。”

(2)提问,帮助孩子掌握儿歌内容。

③学习第一段,鼓励孩子创造和表演动作。

(2)学习儿歌第二段。

①问题:“小熊向妈妈求助。如果你是他妈妈,你会怎么帮他?”

让孩子们开动脑筋,试着帮助熊过桥。

老师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熊是怎么过桥的?”

(3)老师一边展示关于小鲤鱼的图片,一边带着表情背诵儿歌的第二段。

④提问,帮助孩子掌握儿歌内容。

⑤引导孩子的创造性动作。

⑥幼儿集体背诵整首儿歌,然后分组朗读。

3.能力提升:请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儿歌。

活动扩展:

(1)请小朋友继续在表演区表演儿歌(熊过桥)。

(2)要求幼儿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学习歌曲《小熊过桥》。

幼儿园大班熊桥公开课教案4活动目标:

理解童谣内容,学会带着感情大声朗读。

让孩子感受熊过桥的心情,知道如何勇敢自信地克服困难。

知道你应该鼓励别人在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而不是一笑置之。

体验准备:孩子过独木桥的体验。

素材准备:课件《小熊过桥》,一只小熊。

活动流程;

1,会说话,引起孩子的兴趣。

老师:你走过独木桥吗?当你再次行走时,你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老师总结讲解儿歌名称)

2.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

老师:(1)桥上的小熊怎么了?他感觉如何?

(2)乌鸦在干什么?桥下的流水呢?熊说了什么?

(3)熊过桥后做了什么?鲤鱼有多开心?

3.老师教孩子学习儿歌《小熊过桥》

4.讨论:你喜欢儿歌中的哪种小动物,为什么?为什么熊以后可以过桥?小朋友回答,老师总结。

5、游戏:走独木桥。

活动反映:

1.本次活动摒弃了传统的“老师教,孩子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尊重孩子的主导地位。活动中,孩子们对童谣的理解放在了前面,童谣中的诗词都是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获得的,既充分理解了童谣的内容,也有助于孩子们对童谣有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活动的准备中,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合理使用课件,他还用实物制作了一座小木桥,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小木桥的特点,有图片的教具演示更能让孩子们的眼睛被深深吸引。

3.在活动中,老师设计的问题总是开放式的。例如,当被问及如何帮助熊过桥时,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小朋友说是用绳子绑着的,有的说是自己爬过去的,还有的说是向小鸟借翅膀飞过去的。正是因为提问的开放性,孩子的思维不受限制,可以大胆想象。

4.在整个活动中,孩子永远是主体。在活动中,老师遵从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孩子最真实的想法,让孩子自主选择表演的角色,让孩子的活动更加自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