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详细资料大全
kik 即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体,可基于本地通讯录直接建立与联系人的连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简讯聊天、来电大头贴、个人状态同步等功能。简单的说,kik 就是一款“可以与手机中同样安装了kik的好友免费发讯息的跨平台的套用软体”,说白了,它就是一款具有信息推送技术的IM,与Gtalk、MSN、QQ等IM相比,kik的优势在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用户体验,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的好友网路。
基本介绍 外文名 :kik 性质 :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体 类型 :软体 特点 :简单,真实 含义,发展,套用,冲击,BBM,运营商,国内现状,使用方法, 含义 kik 即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体,可基于本地通讯录直接建立与联系人的连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简讯聊天、来电大头贴、个人状态同步等功能。 简单的说,kik 就是一款“可以与手机中同样安装了kik的好友免费发讯息的跨平台的套用软体”,说白了,它就是一款具有信息推送技术的IM,与Gtalk、MSN、QQ等IM相比,kik的优势在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用户体验,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的好友网路。 发展 2010年10月19日才登入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的kik,是一款功能简单到极致的跨平台即时通讯(IM)软体——它不能传送照片,不能传送附属档案,但它却在上线之后的15日之内,吸引了100万的使用者!这不能不说是移动网际网路时代的一个新奇迹。 kik能够在15天内吸引100万的使用者,并非仅仅是因为它以功能极为简约的“瘦客户端”形象,取悦了那些已经厌烦功能臃肿、操作复杂的IM工具的人们。而是因为kik对人们的社交网路做出了一个重要拓展。在注册kik过程中,需要用户输入电话号码和信箱地址,这些个人信息会传送至kik伺服器端。之后后台系统会在资料库中,自动检索用户通讯录中的哪些人同样安装了kik并进行匹配,之后向朋友推送提示,是否愿意与此人成为kik上的好友。 实际上,基于信箱这一“弱关系连结”的讯息推送,早已经是MSN、Gtalk、QQ、Facebook等老牌社交工具和社交网路的标准配置功能,新出现的苹果公司的GameCentre也沿用了这一功能。提示信箱信件,好友实时状态更新,以及向好友发出使用体验邀请等等——人们已经习惯于“被推送”某些信息之后去选择性捕捉。 然而,手机通讯录是比信箱更具底层意义的社交网路——手机通讯录上面的人,至少是用户较为熟悉的人,所以这一层社交网路与现实联系得最为紧密。但是,基于手机通讯录这一层社交网路的套用一直是空白。实际上,即使在PC 网际网路领域,Facebook、Twitter、LinkedIn和QQ大行其道的今天,手机通信录的社交潜力仍然没有被充分挖掘。 所以,在此背景下,将关系层沉淀到手机上的kik,实现了将现实与虚拟世界“无缝连结”,使移动终端成为了新的社交节点。kik同时跨越了运营商壁垒、硬体壁垒、软体壁垒和社交网路壁垒,再配以简单至极的套用体验,kik成为苹果公司向跨平台套用开放大门之后的第一款发扬光大的套用,便也顺理成章。 正如kik团队成员Tera Kristen在《Inter vs.Real-life》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悲观地认为,这一代人社交关系完全基于网际网路,那说明你的做法有误。网际网路和现实世界,应该是无缝的。” 而在移动网际网路领域新兴的基于位置的套用服务和基于状态的套用服务,它们的最佳结合对象,恰恰是手机通信录。在这个角度上说,kik继续扩大影响,并且取代功能与社交网路趋同却又需要付费的简讯,也并非是没有可能。 套用 kik的巨大魅力,使得原本同意kik登入黑莓设备套用商店(App World)的RIM,在2010年11月12日以“考虑到用户隐私”为由强迫kik下架,并取消了部分功能。随后RIM又以涉嫌盗用技术机密的理由将kik告上法庭(Ted Livingston曾于2007-2008 年在RIM的BlackBerry Messenger小组工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由于kik完全抢走了黑莓设备间IM工具BlackBerry Messenger的风头,为RIM所始料不及。 实际上,kik的遭遇正反应出了这一类套用的生存困境——由于横跨诸多平台,它就必须依赖于来自于运营商、终端厂商以及系统平台的支持,外部变数发生变化,kik便难以实现“无缝连结”。 冲击 BBM kik带给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威胁,毫无疑问,是黑莓的BBM服务。而kik被RIM从App World中以“侵犯用户隐私”的理由下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kik与BBM一样,可以在黑莓好友间免费互发推送简讯,添加好友。不同的是,BBM是付费服务,只有开通了BES/BIS的黑莓用户才可享受的高级服务,kik则是完全免费的,这一点,让RIM很不爽。让RIM更不爽的是,kik已经威胁到RIM希望借BBM打造其社交网路的战略,并且kik是跨平台产品,BBM则只能在黑莓用户间使用。 kik已经被黑莓的App World下架,显然,这并不能十分有效地阻挡kik在黑莓用户间的传播,因为App World并非黑莓套用分发的唯一渠道,甚至可以说它并非一个十分有效的渠道。即便是kik倒了,还会有更多的kik站起来,kik火热的背后是用户需求的大势所趋,相信受到 *** 的RIM不可能没有作为。 黑莓的BBM服务是否会推出跨平台的组件套用,是否会对另外一半非黑莓BES/BIS服务的黑莓用户开放?我相信,如果RIM的头是一个聪明的CEO,他知道该怎么做。 运营商 kik在中国,其实并没有太多普通用户,都是些移动网际网路业界人士在用。根据新浪微博上一些朋友的反馈,据传目前有一些地区的kik客户端已经被运营商和谐了。 kik在中国被和谐,只是迟早的问题。没有被和谐,只是因为kik的量太小,没有必要让运营商大动干戈。运营商和谐kIk原因很简单,因为kik影响到了它们巨大利润来源之一的增值业务——简讯&彩信,同时与中国电信运营商中老大哥中移动的飞信还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它不会傻到再造就另一个QQ。 kik的用户量增长小奇迹,证明了一个问题:用户对这种简便的沟通方式还是存在巨大的需求。换句话讲,手机QQ、飞信、BBM等都还远未满足这帮用户的胃口。手机QQ是没戏了,飞信、BBM,又或新兴的通讯录厂商,谁能快速的实现转变,谁或许就能获取另一个跳跃,当然,这是需要勇气和基于各家自身判断的。不可否认,这就是机会,kik证明出来的用户需求。 国内现状 然而,时至2010年末,国外的移动网际网路世界中已经有PingChat、Whatsapp等多款跨平台IM套用出现。它们都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简易套用,这说明这一领域的潮流才刚刚开始。 2010年12月末,在中国国内诞生了第一款类kik的套用——米聊,它的作者是国内知名套用开发团队小米科技,小米团队研发米聊仅用了一周时间。 小米科技获得3500万美元的投资,其估值已经达到2亿美元。米聊的官方宣传标语是:“爱免费,更爱实时状态,比简讯方便,不愁话费账单。新奇的沟通方式,我不是QQ,也不是飞信,我是米聊。”——这句“凡客体”准确概括了kik类套用的优势和特点。 小米科技内部的一位人士对《商业价值》表示,虽然看似功能简单,但类kik套用的背后有很多隐含的限定条件,它研发推广势必只属于那些技术实力和资本双双雄厚的团队,两者缺一不可。这是因为: 一方面,kik类服务产生的巨大数据流量,对伺服器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很高,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实际上,kik上线后,就因为用户量远超预想,其伺服器瘫痪了两次。而随着附加功能的逐渐增多,这方面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或将造成了此类套用前景的很大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虽然小米科技研发米聊的时间仅有一周,但他们基于此类产品的调研早在2010年7月份Facetime面世之时便已开始。据该位人士介绍,由于所跨平台众多,kik的技术难度堪比FaceTime,并非是一般技术人员所能企及。 那么,长期来看谁会成为这种手机通讯录新套用最有力的玩家呢?首先,电信运营商与kik类套用的研发似乎无缘,不但是两者的业务存在冲突,运营商的研发体制也不适于kik类产品。中移动向腾迅发难,欲向后者收取移动QQ的“信令费”的传闻,也证明了运营商与此类套用的对立关系。 而QQ这样的传统PC客户端巨头和一些成熟的网际网路大公司,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移动终端移植经验,似乎可以轻易研发出类似产品。并且,大公司更容易取得用户的信任来拿走手机通讯录,并且让其不断地产生价值。 实际上,小米科技的团队的成功在于率先看到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真空——QQ移动版体验不佳,飞信不支持运营商跨平台,而基于WiFi的IM套用则是空白,而填补这个空白的动机和条件小米科技全部具备。 使用方法 1、第一次使用时需要进行注册,整个注册过程也非常简单。按照一步步的提示完成就行。只要在第一次启动的时候登入就可以了,之后不管关闭软体还是重启手机都没影响。 2、初次登入后,默认只有官方kik Team账号是自己的好友。 3、安装kik后,程式将扫描手机通讯录,并自动提醒用户其真正在使用kik的联系人。可以决定是否将他添加到好友列表。软体自带了多种表情供用户选择,而且提供了诸如通知设定、外观选择等人性化的高级设定项。 4、简讯界面采用对话模式,智慧型手机用户应该都能够适应。同时,系统提供一些简单的表情增加对话的乐趣。 5、kik会根据手机的设定自动选择3G,wifi等,即使手机本身没有自动切换功能也不用手动去操作。而在界面上的搜寻框可以快速搜寻已经添加的联系人进行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