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区域活动规则
明确规定的规则在某种程度上是强制性的。比如图书馆区的规则:要办卡进区,你得一页一页地看一本书才能看清楚;看完书,摆放整齐,看一本拿一本;安静读书,不要毁书;活动结束,音乐响起时,书应该放回原处。
施工区域规则:卡在区域内,不要乱扔建筑材料;不能互相扔;不能在材料上行走;你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拿到你搭档的材料,活动结束音乐开始的时候你还要放回去。每个班级开设的每个区域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则,孩子必须遵守。
2、在试错中逐渐形成。
有时候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会遇到一些与活动规则相关的问题。老师不急着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让孩子通过试错逐渐建立相应的活动规则。以后每次施工区开放前,老师都会提醒孩子。
玩了几次之后,孩子们发现“玩的时候要小心,这样就不会弄坏别人了”。然后在施工区域加了一条规定:小心行走,注意不要打翻别人的构筑物,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3.在讨论中,* * *是一起制定的。
讨论往往围绕区域活动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展开,这些问题一般会影响到活动的正常进行,孩子很难自行解决。讨论的目的是建立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孩子们自己制定规则,这是他们在活动中需要的,所以他们在活动中能够接受并自觉遵守。
4、在讨论中修改规则。
活动规则是区域活动的行为准则和指南。儿童的区域活动是动态进行的,活动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指引来规范。所以地区活动的规则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逐步完善到位。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及时引导和完善区域规则,使区域活动真正服务于教育目标,既不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有序进行,又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同时可以引导孩子逐步建立区域规则。
扩展数据:
区域活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求,成为幼儿园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也正是这一点,幼儿园教育要给孩子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孩子自主选择和策划活动。
区域活动规则所承载的独特教育价值,如有机渗透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活动可以对儿童的活动及其关系起到组织、约束、调整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儿童的活动权利。做好区域活动规则建设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区域活动不仅是儿童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因此,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应该是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的,不可偏废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