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名:葡萄酒游戏中的囚徒困境

前天,在一个酒桌上,大家三巡酒后玩起了喝酒游戏。

游戏的大致规则如下:六个空酒杯,一个骰子,酒桌上的人依次掷骰子。如果酒杯空了,他们可以斟满酒,或者半杯,或者满杯,或者第三杯,随他们的便。

如果你掷出的点数恰好是对应的有酒的杯子,那么掷骰子的人就会喝下这杯酒,然后继续掷骰子,直到他扔进一个空杯子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加酒,然后下一个人才轮到。

一开始大家都很矜持。轮到他们扔空杯子的时候,他们都加了半杯。但是几轮下来,我们发现有的人在掷骰子的时候突然要求满杯,然后游戏里就没有加半杯这一说了。他们醒悟过来的时候,为了让别人痛苦,都加了满满一杯酒。

结果几个回合下来,几个哥们一连喝了三四杯就满脸通红,迷迷糊糊的。

第二天回过神来才知道,在不知道后续游戏会如何发展的情况下,大家都宁愿去害人。这不就是典型的博弈论思维方式——囚徒困境吗?

所谓“囚徒困境”,是美国兰德公司的AlbertTucker在1950中阐述的一个博弈论思维模型,并将其命名为“囚徒困境”。

讲两个犯罪的人被关进监狱,无法交流的故事。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那么因为证据不足,他们每个人都要坐牢一年。如果一个人揭发,一个人沉默,揭发者会因为立功立即释放,沉默者会因为不合作而入狱十年;如果互相揭发,两人都会被判八年有期徒刑,因为证据确凿。因为囚犯之间无法互相信任,他们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一起保持沉默。最终达到纳什均衡,博弈模型落在非合作点上。

回到酒桌上的游戏,在不信任别人的基础上,大家都倾向于把酒杯倒满酒。大家都知道,就算轮到自己喝,下一个人也会把杯子喝满,不会占便宜。

而如果有人这一轮加了半杯,他不确定下一个掷骰子喝了这半杯的人是否也会加半杯。如果他再添满一杯,再轮到他的时候,他就要吃亏了。所以最后的赌注一定是大家看着杯子被一个个倒满,杯子被喝光。

一句经典台词“有些事情是从你开始的,但不是由你说结束的”。

生活中也是如此。当利益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博弈时,最后的结果总是会朝着最坏的情况发展,最终双方都会输。

如何解决囚徒困境?

首先要用集体理性代替功利计算的个人理性。

其次,加强竞争双方的合作,良性竞争,避免恶性竞争。

最后,坚持道德人和经济人的统一。

下次在酒桌上玩以上喝酒游戏,不妨在游戏前达成一致,控制总量,最多加半杯。谁把杯子倒满了,谁就会被别人鄙视,这样虽然最后大家都喝了不少,但至少会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