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操的分类
1、徒手操的基本动作:
(1)头部和颈部运动
屈曲-前屈、后屈和侧屈
向左转,向右转
绕着圈-左边绕着圈,右边绕着圈。
(2)上肢运动
举起,振动,弯曲,伸展,转圈,转圈。
(3)躯干运动
弯腰,转身,转圈
(4)下肢运动
举起,弯曲,伸展,踢,蹲,跳
(每个动作的基本要求,请参考儿童体育教学方法。)
2、影响行动的因素:
(1)体态:指动作的外在表现。它包括:起始姿势、运动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身体姿势的变化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动作的难度和锻炼效果,如身体前屈;腿伸直或弯曲时难度和效果不同;前者较难有正确的姿势,可以拉长大腿后部的肌肉韧带,后者姿势不正确,容易完成动作,却达不到锻炼的预期效果。
(2)运动方向:指运动的方向。一般有六个基本的运动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在徒手练习中,向内、向外、绕、绕环和斜向经常被用来解释动作。不同的运动方向影响不同的肌肉群。比如身体向前弯曲时,主要影响背部肌肉群。当身体向后弯曲时。
(3)运动幅度:指做一个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运动的距离。幅度越大,运动量越大。因此,选择不同的运动幅度是调整运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4)动作路线:指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运动轨迹的连接。动作路线的变化对协调能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如两臂来回盘旋。
(5)动作频率: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的次数。相同时间内重复次数越多,肌肉负担越大。在徒手练习中,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动作频率来增加或减少运动量。
(6)运动速度: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比如手臂向后转圈,一拍和两拍的移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前者比后者快一倍。所以运动速度也是影响运动量和肌肉负担的方法之一。
(7)动作节奏:指单位时间内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各部分的时间之比;主要表现在动作的速度、力度、用力和放松交替进行。动作的节奏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掌握动作。如果动作节奏安排不好,不仅难以掌握动作,还会影响锻炼效果。
以上七个运动要素密切相关。在创编徒手操时,要根据创编的对象、要解决的任务和各要素的特点,灵活运用创编的动作。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操的基础上,手持棍棒、花环、红旗、哑铃等轻器械做出的各种动作。它有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也有换器械的动作,所以锻炼时要充分利用轻器械。要创建哑铃练习,哑铃应该出现在身体的所有部位(旁边,两腿之间等。)和各个方向(前、后、上、下、左、右),以及各种敲钟动作(正面打击、反击、双击、上下等。)应该是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的动作协调。再比如,编红旗操时,要体现各个方向有力有力的挥臂动作,做到旗杆与手臂成一直线,旗面展开,有挥旗声。比如乐宜居幼儿园的哑铃,海洋幼儿园的红旗操,幼师用的特别好。乐宜居幼儿园的响铃练习不仅可以增加练习节奏的响度和强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游戏活动中也可以使用响铃。
2.必须重视轻器械体操练习。
(1)练习前,器械要集中有序的放在一起,练习前后器械要有条理的放回。
(2)注意体操队形的调整。不要碰撞。
(3)注意运动的难度和适量。
(4)动作应突出器械的特点。
(3)队列队形练习(也叫排队换队形)
1,常见动作:立正,休息,左(右)转,站好,然后走,急行军,跑,左(右)转,站好,走一圈,队伍左右队走。(具体要求请参考幼儿体育教学方法。)
2、注意事项
(1)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对时空的感知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走路跑步步幅小,腿部力量弱等。),并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身体姿势。逐步培养组织性、纪律性,养成定向意识,在教学中既要严格,又要活泼。
(2)密码要有前言和移动顺序。前言要长,动序要短,口令要响亮清晰。
(3)孩子一时记不住口令动作,分不清左右。老师可以给出口令,用手指示方向,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方向。
(4)做向前对准时,用整个手臂对准。
(4)音乐选择:
1,要根据早操的主题和风格来创作或选择音乐。音乐要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充满活力的音色。
2.音乐要满足节奏和动作速度的要求,使音乐与动作结构、队形变换完美统一。
3.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要清晰,便于孩子掌握和记忆。
4.音乐在早操中可以代替口令和命令,良好的音乐伴奏可以准确地指挥幼儿的队形、动作变化和有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