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网瘾怎么处理?
“以魔法打魔法”是很多80后父母的相同想法。传统的说教和棍棒教育并不理想,反而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或逆反心理。相比之下,对症下药的方向教育,如果运用得当,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武汉一小学生家长让8岁儿子休学一周打游戏。
武汉一名三年级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男孩不仅放学后玩,上学时也在脑子里玩游戏。班主任找他谈几次教育都没用,就算家长不让他打游戏也没用。学生的心思不在学习上,在脑子里学打游戏也没用。
经过慎重考虑和与老师沟通,父母决定让8岁的儿子休学一周,在家专心打游戏。也许通过这种饱和的逆向教育,学生一次玩够了,以后就不会沉迷游戏了。
很多网友第一眼会觉得不可思议,辍学必然导致学习进度落后,长时间玩游戏会损害学生视力。如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到时候家长后悔都来不及了。事实上,父母已经制定了一套完美的策略。
即使辍学,也会早早叫醒他,每天玩游戏的时间要达到16小时,也就是说除了8个小时的睡眠,你都可以用来玩游戏。父母不会帮他准备一日三餐,家里的食材都准备好了。如果他想吃,他必须自己做。打完游戏,就要恢复游戏。家长要让学生感受到,专业地玩游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第一天,同学们都很兴奋,平时赖在床上混日子的现象都治好了。从早到晚沉浸在游戏世界里,饿了就吃冷饭,晚上只睡3、4个小时。父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焦虑,但是内心却很平静。
家长在网上分享这种教育方法后,很多网友献计献策,也呼吁专业选手陪读,降低维度,打击学生积极性,吓退学生。
逆向教育的效果如何?网友:希望纳入学校教育。
类似的逆向教育案例还有很多。有的同学爱看电视或者刷手机视频,家长就让他们一直看,学生睡着了就要醒过来继续看,直到他们说不想再看了。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脱敏作用,以后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瘾”了。
据悉,该学生玩游戏三天,被大神虐了四次。家长担心这个学生撑不过一周,就鼓励他,说职业选手不会轻易培养新人,他们会帮助他只是因为他有潜力。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每次游戏输了,学生都要总结恢复游戏,家长也会认真纠正。从短期来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未来会发生什么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其他家长看完应该提倡直呼。这种现象特别普遍,中小学生对网络有些依赖。最好将其纳入学校教育范围,让沉迷游戏的学生参与游戏训练。也许当兴趣爱好变成职业,学生的幻想会破灭,但会戒掉网瘾。
很多职业联赛球员的培养过程也是如此,淘汰的过程也是退网的过程。剩下的学生可能还挺有天赋的,也能推动事业的进步,也算是因材施教吧。
为什么逆向教育比说教有用?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如果能正面引导,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相反,如果学生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就会逐渐放大,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学生。父母越不让他们做,他们越兴奋。
普通的说教或者强制手段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棒子教育也是治标不治本,学生的心里会充满对网游的向往。就算一时不满足,上了大学也会摆脱父母的管教,回来多玩玩,这也是很多同学上了大学之后不会做生意的原因。
适当的逆向教育会让学生体验到撞南墙的感觉。与其身临其境,不如隔岸观火。饱和教育就是要打破学生所有的幻想,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如果你还爱着他们,那可能是天赋使然。如果只是一时兴起,肯定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想再玩游戏了。
家长和学生也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否定自己的想法,要懂得设身处地。只是家长在进行逆向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方案,给学生正面的引导,以免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