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身处迷雾之中你会感到绝望吗?
就是本片对于特定环境下人类心理状态的反映,实在是达到了非常牛A的程度。如果小可是个“叫兽”的话,一定会拿本片中超市中的场景,作为“组织行为学”与“群体心理学”的典型案例来研究和宣讲。正是在隔绝环境、面对未知危险这个环境与氛围的创造、以及接下来不同人的心理变异上,影片体现出了强烈的文学气息。如果我读史蒂芬同学的原著小说,读到这一段时,肯定也会抓耳挠腮的。
尤其是在美国这样一个既崇尚自由个性、又崇尚宽容民主,同时还非常事儿A地讲究精神追求的国家,像影片中超市群体心理的设定,就显得更有意思了。结合俺自己这N年来对美国佬的观察,俺不得不承认,史蒂芬老儿对美国普通小民国民性的刻画,已经深刻到了令人不寒而栗的程度。说到这里,就无法不提“欧巴桑牧师”这个角色典型意义了。这位大妈刚出场时,大家都认为她有些神经兮兮,基本上是个嘲笑的对象;但是,随着事件的发展,本来满口胡言的她,居然获得了至尊权力,由弱者一跃而为最强者。妖言一旦惑众,的确令人胆寒。俺在看的时候,曾有一刻居然也绝望起来,因为感觉要对付一群失去理智的狂热平民,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在这个典型的环境与经典的转变当中,宗教麻痹、自我正义、民主暴政、信仰危机、自由控制……等寻常只有在政治学教科书中才能得见的元素,如火山般集中喷发,意义涵盖范围之广、情绪激荡之深,都是前所未见的。虽然银幕上这一切都是虚构的情节,但俺在下面看得分明有些冷汗淋漓的感觉。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感觉电影对节奏与进度的把握也非常得当,一步步、同时也是不容挣扎地将人推向那绝望的黑色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