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酒的历史
宋朝的人对当时的流行乐坛巨星柳永赞不绝口。"哪里有井,哪里就能唱柳辞."
这句话换成对现在国内白酒的赞美,就是“有政府办公,就是白酒生产。”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官”并不是指官员的豪宅和私宅。按照辞海的解释,是官职的总称。在现代汉语中,官职其实就是政府,但不包括中央政府——称之为朝廷,百姓口中的官职通常是指县、市政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酒生产国,尤其是俗称白酒的烈酒。中国有2400多个县,所以有2400多个政府办公室。白酒是纳税大户,地方政府把酒厂当成地方财政的摇钱树,所以全国白酒不下2400种。
衡量酒的主要标准是酒精浓度。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发明或生产或销售便携式酒精测试仪。在内地一些地方,人们在宴席上试酒的基本方式是用筷子蘸酒,然后用打火机点燃,能烧出来的就是合格的酒,然后研究酒的香气程度、上口度、后劲等。
葡萄酒是一种受欢迎的产品。除了计划经济时代需要凭酒票买酒,目前任何成年人只要有钱都可以买酒喝。
在不同的场合,酒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酒吧里,酒起着恋人幽会的媒介作用,轻轻的倒酒,啜饮对方的心,就能让两颗心迅速靠近。
在酒吧和家里,酒有时是一剂借酒消愁的良药。当你遇到股票锁定、恋爱受挫、公司受挫、升职无望、夫妻反目、恋人移情别恋时,可以暂时忘记烦恼,消除胸中的障碍。
改革开放30年,在官方——现在叫政府,酒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绝对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招商手段、融资工具、公关武器和发展动力。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我们国家有一部像美国上世纪20年代禁酒令那样的法律,在全国范围内严格禁酒,那么各地30年的改革开放可能也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不能这么夸张吧?博主一定要持怀疑态度。
我来详细说明一下。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主张人的人格自我压抑。
我们的传统教育从来不鼓励孩子直言不讳,而是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也就是长大后要尊重领导),要有礼貌,要稳重,不要轻率,不要轻佻,要看人脸色,不要冷漠,不要男女有别等等。因此,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官方场合,不苟言笑,态度拘谨,或者在娱乐时炫耀自己的不真诚。但在内心深处,中国人并不内向,精神起伏不定。
而酒,尤其是官宴上的烈性酒,对于出席者来说,是兴奋剂,是春药,是分散剂。
20年来,我为了工作走遍全国,喝过几百次官酒。本人对官酒颇有心得,特此总结,与博主分享。
官酒通常有以下特点:
首先,地方政府把宴请和酒席当成公费,很少有官员自己掏钱宴请和喝酒。
宴会的开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招待上级领导和其他权力部门:包括项目审批、财政拨款、政策履行、项目协调、迎送等。
2.宴请各种来访代表团,如红色旅游代表团、扶贫代表团、党建和三个代表先进经验理论讲师团、开发区学习团、投资环境代表团、外资港商台商观光团、社保医疗、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学习团、对口地区访问团、国企改革代表团、旅游项目开发代表团等。,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可以随意创造;
3.招商引资:对于有意在此投资的国内外投资者和客户来说,这是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
4.政府公关:比如政府重大项目需要落实银行贷款;一个开发区的“三通一平”,需要电虎、油虎、煤虎、路虎的帮助。一个大老板承诺在某地投资一个大项目;先进地区的产业要向当地转移;政府领导会亲自笑脸相迎,设宴招待各类人士。
第二,公务用酒一般选择当地出产的名酒,完全不需要外地的酒。这是一条铁律。四川人用洋河大曲,就是个笑话。东北人喝山西汾酒不喝北大荒高梁,湖南人用北京二锅头不喝醇香泉是耻辱,等等。
第三,公务用酒是高度酒,公务宴请,红酒、黄酒、啤酒等低度酒是点缀。如果只是用这种酒招待客人,那就是对领导或客人的严重怠慢或轻视。
记得和一个新疆来上海的导演同桌。他看着杯子里的红酒,自言自语道:“妈的,漱口水也在这里!”"
还有一次,在宁波某开发区,主人用陈年黄酒招待东北富豪。几个东北人明显不高兴,当场拿出一大叠红票跟服务员打招呼:“小姐!拿几瓶茅台!”让主持人极其尴尬。
也就是说,主人敬酒,客人忍不住要喝。除非你求着装成孙儿和哥哥,我是不沾酒的,不然你鄙视或者冷落了主人,造成座位不好。这种场景我经历过很多次,在我的随笔《谈上海人的饮酒习惯》中有过详细的描述。
“舍命陪君子”这句话似乎只在宴会场合才会频繁使用。
第四,官宴通常会有一个或几个本地美女公务员甚至是酒量惊人的本地电视主播作为全场的主角,这是官宴不可或缺的亮点。没有美女,官宴就可能演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或者肉包子打狗。
前面说过,官宴上的烈酒,对出席者来说,是兴奋剂,是春药,是分散剂。
一旦美女在酒席上发飙,频频向来访的领导、老板、各种电虎、路虎举杯。那些平时矜持、不苟言笑的官员、老板,此时可以借酒消愁,趁机表现得轻佻起来,眉来眼去,官场商场里的假正经顿时一扫而空。
记得有一次参加江西某市政府举办的一个公务宴会,几个美女很有韵味的跑来给客人敬酒。
那里的方言叫喝沱酒,简称沱。
主持人着重解释了喝沱酒的暧昧双关含义。
结果美女和老板还有领导客人深情地对视了一眼,举着满满一杯白酒大喊:“你脱吧”“你也脱吧”“你先脱吧”“我们一起脱吧”“不脱不算。”结果全场嘘声一片。然后我就脱了,气氛达到了高潮。接下来,我和怀里的美女合影。
这些领导大佬,在另一个场合,敢这么肆无忌惮的对美女喊“你先脱”吗?官酒的壮阳和兴奋作用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那年去青海,一个导演设宴,陪同的是汉藏通婚的富二代美女。导演一开口就拦住了我:“她就是一斤酒!”看着那婀娜多姿的美女,我几乎傻眼了,主动敬酒的念头都被吓跑了。
因为我要做一个项目,他们让我休息,没让美女给我倒一斤白酒,但是我喝得太醉了,第二天走路都要扶着墙。我头痛欲裂,连美女长什么样都忘了,但是到了晚上,还是要喝!
第五,官酒确实对地方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润之先生有句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画画绣花。它不可能如此优雅,如此从容不迫,如此温文尔雅。”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把这个最高指示改成了“革命就是请人吃饭”。
事实上,当前的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不请客人吃饭,经济能高速发展吗?
为了保住关云长,曹操“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上马下马带金银”。在现在,曹孟德会觉得很惭愧——三天开一次宴会?对于一个有才华有野心的叛徒来说太小家子气了!
这些年来,如果地方政府敢招待投资商、考察组、领导考察三天,结果一定是迅速沦为欠发达地区。
因为中国人深深相信,主人招待客人的热情和庄重,以及宴会的丰富和宴会的美好,是主人对待客人最基本的态度。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意思是“官以酒为重”。主人待客最具体的表现就是豪饮,我也不喝酒,但是我跑遍了全国,好像一次都没遇到过。
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仅要营造投资环境,设计各种优惠政策,还要通过宴请来表达自己的热情和迫切。
酒是兴奋剂,也是情感粘合剂。杯具之间,温柔的面具被撕掉,陌生感被消除,亲情诞生,可以称兄道弟,握手言和,投资项目、银行贷款、上级审批一路绿灯。
全国很难找到一个省、市、区、县完全不靠喝酒,只靠在政府会议室谈判签约引进项目促进经济发展的。
第六,有时候,一款官酒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J省新任书记M上任。
M书记以前是某市老干部局局长。他知道高级干部多,但人往往冷冷清清,门前车马稀稀落落。要不要车要看他们的脸色——离退休干部挺反感的。
M书记上任第三天,就在省政府第一招待所——通常是各省国宾馆的宴会厅——设宴,亲自设宴招待了十几位曾经在省里身居高位的老干部。
席间,M书记恭敬地向老干部们敬酒,请他们嘘寒问暖,并虚心向他们询问M省的情况。老干部们大受感动,感叹不已。除了正式的春节团拜,前两任省委书记一次都没请过。偶尔在省政府见面,也只是侧身点头。
所以给老干部们面对面讲了一堂J省的事情怎么做起,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酒席结束后,M书记亲自扶老干部上车,每人送了一份礼物。
几天后,省里召开省直局长会议,每个座位前都做了一个标有局长名字的座位牌。
j省的作风向来是竭泽而渔,出席会议的都是各厅局办公室主任之类的小角色,一把手大多缺席。
因为M书记已经向老干部了解了情况,所以胸有成竹。他说话时用力拍了一下会议桌,带着表情说:“J省的干部真忙!忙得连去省委开会的时间都没有!西卡没有一个匹配号码!这个会议将如何举行?今天关门了!开会!”
下面的干部吓得魂不附体,知道大事不好,回去后马上向直属上司汇报。
第二天会议继续,所有司局的负责人都老老实实坐在座位后面,但几乎没有人带笔记本和笔。
M书记又一拍桌子怒喝道:“J省的干部都是脑力激荡的电脑,开会可以不用笔记本!”
这两项记录杀了M省干部的威风,从此大大小小的官员清廉多了。
在M书记的带领下,J省在几年内经济翻了一番,M书记在J省的官民中获得了极好的口碑。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首先是健康。
很多地方官员有酒席依赖症,酗酒,三天不摆酒席就难受。我有一个朋友,崇拜厅级官员,真的每晚变成宴席,每天变成洗浴场所。他开会时打哈欠,晚上精力充沛。小小年纪,口袋里总是装着药盒,从伟哥到药丸,一颗一颗吞下。
酒喝多了,脂肪肝、糖尿病、胰腺炎成了官场常见病。我去青海内蒙古的时候,在酒席上遇到了吃胰岛素的时候喝了很多肉的年轻官员。据他们说,那里的干部几乎都有各种慢性病,很多年轻干部猝死,都是急性胰腺炎和肝硬化引起的。
昨晚在丝绸之路酒店,一位朋友招待了新疆靠近阿富汗边境的一个塔吉克自治县的县委书记。他当时正在上海的国家干部学院参加一个培训班。我在最后一个座位。
“丝绸之路”是新疆驻上海办事处的招待所,几乎所有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都住在这里。
这些天我在努力节食。我想放松一会儿。早上一个包子,一杯豆浆,一个苹果,中午半个盒饭,晚上两片面包,一盘水煮芹菜。
我一收到短信就知道节食计划流产了。
满满一桌子新疆风味:手抓羊肉、老虎菜、麻辣羊蹄、炒羊肾、羊杂汤、大盘鸡、红军菜、薄纸包、羊肉抓饭、馕、色力木湖冷水鱼等等。酒是伊利石曲。
这种场合,装孙子会被人笑话。于是,我戒酒戒酒,开始和新疆的几个朋友喝酒。
丝绸之路酒店的副总经理,维吾尔族人,也断断续续地来陪我们——敬酒后离开,一会儿再回来。他说今晚要同时游走在五个宴席上,来回游走娱乐。我吓了一跳。
从7点到10,整整三个小时,还是文明的。八个人(三个人没喝白酒)做了三瓶伊力特曲。
酒席结束后,水果端上来,县委书记还意犹未尽,又给大家要了一大盘烤羊肉和一碗新疆面。
我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吃喝能力。他们不怕生病吗?
我还是要坚持我的饮食计划。
第二,腐败问题。
酒可以滥交。
在酒席上,包括官宴和三杯白酒,人的防御心理会被消除而进入欣快状态,可以借酒言欢。所以,各种以权谋私、收受贿赂、婚外情、场外交易等活动,都会通过酒席上的敬酒来获得默契,于是频频出现贪官一波接着一波前进,一个倒下,千万个站起来的官场奇观。
唉!官酒,成功是萧何,失败是我!
虽然宋朝一直处于激烈的民族矛盾之中,但北宋前期,努力治理,政权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南宋政权也有一段稳定时期,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宋代酿酒业在唐代普及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一方面,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汴京、临安等大都市空前繁荣,人们对酒的消费和需求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粮食的丰富和酿酒技术的成熟,增加了酒的品种,提高了酒的质量,扩大了酒业的生产范围。宋代的酿酒业,从皇宫到乡村,酿酒作坊星罗棋布。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黄酒是中国的传统酒。宋代黄酒的酿造不仅有丰富的实践,而且有系统的理论。中国现代黄酒酿造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理论和传统。在我国古代酿酒著作中,最系统、最完整、最具现实指导意义的酿酒著作是北宋末年成书的《北山九经》。
《北山酒经》的作者是朱军,北宋浙江吴兴人。这本书的年代没有准确记录。继朱之后,曾写下《续北山酒经》。包利在《续北山酒经》中写道:朱军先生壮年时勇退,著书造酒,居西湖而老。续北山九经写于1117,所以北山九经应该在此之前。北山就是杭州西湖旁边的北山,说明这本书的素材取自当时的浙江杭州。因为当时朝廷非常重视酿造,浙江是中国黄酒酿造的主产区,酿造作坊比比皆是。蓬勃发展的酿酒业使北山九经成为当时实践和理论的总结。
浙江地区至今也是我国黄酒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地区,这与宋代奠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北山九经》共分三卷,第一卷为《经》,总结了历代酿酒的重要理论,对全书的酿酒、制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中卷论述制曲技术,收集十余种曲的配方和方法。第二卷讨论酿造技术。北山九井为中国黄酒酿造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宋初年实行禁酒政策,不允许私酿。私自制作5公斤清酒曲应判死刑。以后又放宽到15斤私制歌曲,判死刑。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酒的政策越来越宽松。
无论在北宋还是南宋,酒税都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为了获得足够的酒税,宋代对酒的生产和销售管理非常严格。
北宋时期的酒政主要有三种形式:酒专卖、酒专卖和税酒。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地方,分别实行三种不同的政策:三京地区实行酒曲专卖;在城市里,实行酒的专卖;县级以下的地方要么纳税,要么专卖酒。这种区别对待的政策,兼顾了地方特色,有利于国家获得更大的葡萄酒利润。
酒的垄断是酒厂归政府所有,生产资料、生产费用、原料都由政府解决。酿酒师从政府租用酒厂组织生产,生产出来的酒由政府包销。酒的价格自然是政府定的。当时开封有两类酒店,负责推广官酒。一个叫正点,一个叫交点。据《东京梦录》记载,“郑经店有72户,其余称为足店。”有饭店,是政府办吃喝的地方。酒仓是官酒的批发地,也有叫“拍户”、“朴户”的零售店。大曲是酿造黄酒不可缺少的糖化剂和发酵酵母。大曲相对稳定。可以长期储存,所以可以实行酒曲专卖,政府可以有效控制酒税。曲的垄断主要在三京(开封、洛阳、商丘)。买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官定歌价,划定范围,配额分销。
北宋时期,政府对酿酒的管理和酒税的控制非常仔细,在某些方面比现在还严格。
宋高宗·赵构于公元1127年登基。他实行投降妥协政策,畏惧勇敢抗金的民众和将领,最终迁都杭州,建立南宋政权。军费的筹措是一个最高优先事项。南宋政权初期,正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资金紧张,酒税是重要的财政来源。《宋史》记载:“渡江后,屈于养兵,随时加班,各种名目。”
南宋的酒政是多元化的,酒的专卖仍然是城市的主要形式。
为了有效地控制酒税,政府采取了从用大米酿酒开始就征收酒税的办法。人们自己带米到官府酿酒,但要交酿造费和人头钱(附加税)。这样政府不需要采购原料,也不用承担酒的销售。它只需要站出来管理它,利用它。酿造场设在政府指定的地方,便于集中管理,是较好的方式。政府按照所用大米征收酒税,也是为了防止偷税漏税。
南宋还实行酒类专卖政策,具体体现在酒库的建立和经营上。酒仓是政府控制下的酿酒批发市场,是官酒类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谁掌握了酒仓,谁就掌握了酒的丰厚利润。南宋时期,对酒库经营权的争夺成为焦点。
南宋酒厂种类繁多,隶属关系复杂。有中央政府的酒厂,有军队的酒厂,也有地方政府的酒厂。
隶属军队的酒窖是为军队筹款而设的,所以有“詹俊窖”、“沈骏窖”、“赏赐窖”之称。当南宋政权基本稳定后,政府机构逐渐将属于军队的酒窖变成了政府的。
为了促进酒的销售,宋朝曾经组织自己的酒库进行大规模的品酒和促销活动。这种活动类似于近几年举办的糖酒会。
与北宋相比,南宋的酒价有几个特点:涨价频繁、幅度大,各地自主定价。南宋的酒价远高于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