肮脏的游戏

每个人都发现了:

新赛季改成MMR机制后,不如预期的喝水。

相反,上赛季轻易上了大师和特级大师的很多人,这一季却卡在了玉台。总是赢几局,输几局,然后原地踏步。

另外,根据我的观察,

“铂金1-祖母绿4”和“祖母绿1-钻石4”的门槛特别难。

就算到了最后一个阶段,接下来几局也会输,然后重复“上阶段-下阶段”的魔鬼节奏。

说实话,感觉就像隔壁。

隔壁ELO机制最难的是“晋级”,尤其是在“姚兴-王”阶段,经常在“姚兴1-王”中反复跳跃。

这个系统总是给玩家一种感觉:

你即将到达极限,“闪着尾巴的王者之首”才是你的归属。

但实际上,如果玩家能突破这个障碍,到王者10,很快就能到20、30星。

今天的LOLM也有和王者一样的“舞台劫”。

“白金1-翡翠4”和“翡翠1-钻石4”两个阶段是系统刻意屏蔽玩家胜率的重灾区。

说实话,老唐,我相信官方换机制的说辞:

“全球同步匹配机制”是采用端到端旅行的MMR机制,就像国际服务一样。

而且从游戏的实际体验来看,确实比上赛季好很多。

总的来说,这一季有两大变化:

第一,“人机局”几乎不可能遇到。至少白金以上的人机局几乎没有,偶尔有,出现频率也比上赛季低,只会在工作日的中间出现。

这一点可能也是目前很多玩家卡在白金和翡翠的重要原因。没有人机“撑腰”,就会有一部分玩家拿不到分。

二是“烂摊子”少。MMR机制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砸”的少。上一季街头的“砸”烂透了,这一季完全行不通了。

本赛季真正能拿到C的球员都遇到了好队友。

然而,虽然MMR机制带来了“好的变化”,

但可以肯定的是,“提卡效率”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推广”的确是MOBA游戏最“正反馈”的行为之一。

对玩家活跃度的刺激作用应该仅次于氪买皮肤的瞬间。

所以可以发现,无论是王者荣耀还是LOLM,无论是高手还是菜鸟,在玩的时候,其实最后都是在“即将晋级”的阶段,很少有玩家会卡在某个阶段的“中期”,比如翡翠3和翡翠2。

LOLM的“卡位”其实是上赛季用得非常多的一种方式:

“强行补位。”

上赛季,除了臭名昭著的ELO机制,LOLM也很讨厌,那就是“补偿机制”。

没想到,这种现象在这一季变得更加严重:

弥补升班马和小连胜是必然的。

更重要的是,

有玩家在论坛发帖称,自己经历了一次“补位”,进入游戏交流后才发现,团队中所有人都被迫补位自己不擅长的位置。

问题是这五个人的好位置并不冲突。如果他们正常排队,他们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团队。换句话说,这场比赛基本上是系统安排的“败局”。

在LOL中,“化妆”对游戏的胜负影响很大。

“一单没射手”“一单没射手”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职业选手,也几乎不可能是全位置。比如shy打了那么多射手,不可能真的打射手位。

因为在LOL中,每个位置的玩法思维都是很不一样的。

说到补位,几乎是把胜败交给队友去掌控。

只是考虑到补位的球员,他的胜率其实会降低很多。而一旦遇到上面说的“五个人在补仓”的情况,其实就是变相的“败局”。

目前LOLM通过“强行补位”来控制玩家胜率的情况比较严重。

你不妨在比赛中多交流,尤其是晋级连胜之后,一定要在BP阶段问清楚队友的好位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胜率。

在这个关键时刻,系统真的有很大概率让玩家遇到那种“五人补位”的游戏。

目的是控制玩家胜率。

也是把玩家控制在“提升”的层面,让玩家因为“马上提升”而停止游戏。

说实话,从操作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有效的“促生”手段。

除了在“即将晋级”的门槛上控制玩家的位置,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更好的激发玩家的排位欲望了。

但从玩家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很脏”。

好的竞技游戏,但胜负完全取决于制度安排,谁能受得了?

更多精彩游戏解读,欢迎关注@亵亵亵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