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3坦克的概况
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中央,驾驶员的上方有1扇舱门,驾驶室左右两侧储放炮弹。炮塔位于车体中部,个头较大。炮长位于炮塔内火炮的右侧,2名装填手位于左侧,他们***用1个炮塔门。车长位于炮塔后部居中,有1扇指挥塔舱门。这种布置,加上较大的炮塔平衡尾舱,使得炮塔的前后长度增加,呈明显的卵圆形。主炮的两侧各装1挺并列机枪。这种布置在其他坦克上也很少见。炮塔顶部还有1挺高射机枪。车体后部是动力舱,装有发动机和变速箱等。还有1套辅助动力装置。行动装置每侧有7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6个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车长位于炮塔尾舱里,这可是件新鲜事,尽管做到了“坐得高,看得远”,但带来了使车高增加的缺点。 美国军方在M103重型坦克设计之初,就把火力性能放到首位,其次是装甲防护,再次是机动性。M103的主要武器是1门M58型120毫米线膛炮,身管长为60倍口径,采用立式炮闩,有双气室式炮口制退器和炮膛抽烟装置,高低射界-8~+15度,由液压机构操纵,采用分装式弹药,弹种有穿甲弹、榴弹和黄磷弹,也可发射破甲弹,弹药基数38发。发射穿甲弹时,在命中角30度、射击距离914米的情况下,可击穿221毫米厚的钢装甲;发射破甲弹时的破甲厚度为330毫米: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达23150米。尽管是分装式炮弹,但由于有2名装填手,实际射击速度仍达到5发/分。
火控系统包括:M14型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M15式体视式测距仪、M29型炮长主瞄准镜、M102型望远式瞄准镜、象限仪、双向稳定器和炮塔驱动装置等。测距仪和主瞄准镜组合在一起,测距范围为457—4572米,放大倍率为8.6倍。辅助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8倍。拿20世纪50年代的标准看,这套火控系统还是蛮先进的。
辅助武器有2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7.62毫米机枪的射击速度为400—500发/分,最大射程3 200米,弹药基数5250发。12.7毫米机枪的射速为450—550发/分,最大射程6821米,弹药基数1000发,可在指挥塔内由车长遥控操纵射击。 M103重型坦克的动力装置为泰里达茵·大陆公司的AVDS—1790—7C型V型12缸风冷汽油机,最大功率810马力,配用CD850—4A型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有2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可实现中枢转向。资深的兵器迷可能会发现,这套动力—传动装置和M48坦克上的几乎一模一样,而战斗全重又增加了近10吨。这一点成为M103坦克机动性稍差的最主要的原因。
行动装置采用独立扭杆弹簧悬挂装置,第1、2、5、6、7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震器。履带和M48坦克的一样,为宽711毫米的T107型金属橡胶履带。坦克的最大速度33.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68千米。可以认为,M103坦克的机动性稍差,这并不是老美的坦克设计师们设计不出更好的动力装置,而是设计指导思想不同所致。
在机动性上,M103坦克的“亮点”是由于利用方向盘转向,操纵性相当好,乘员不易疲劳。动力—传动装置的维修也比较方便。 M103重型坦克***有两种改进型,即A1型和A2型。A1型改进了火控系统及炮塔驱动装置(由液压式改为电动式),将操纵杆改为方向盘,改进了火炮的固定方式。A2型的改进主要是将汽油机改为柴油机。M103A2型的战斗全重增加到58吨,改用AVDS—1790—2A型V型12缸风冷柴油机,最大功率调整为750马力,和M60主战坦克上用的是同一种动力装置。
匹配的变速箱也换为改进型的CD850—6A型。这样一来,尽管单位功率略有下降,但最大速度反而提高到37千米/小时。同时,由于加大了燃油箱容量(从1014升增加到1681升),加上柴油机化,使最大行程提高到480千米。不过,在外观上很难将A1型和A2型区分开来。如果硬要区分,A2型火炮上方的红外大灯算得上是一个识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