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册。
第1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知机械是指由机械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坡道等。都是机器。简单的机器习惯上也被称为工具。
过程和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图钉、钉子、木螺钉),发现不同的工具在做同一件事时效果不同,多了解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择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在选择不同的工具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中选择不同工具解题的原因探讨。
备课记录(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副(老师);用三个图钉、两个钉子和两个木螺丝钉一块木板。
教学过程
首先,讲新课
同学们,用什么工具做出这种漂亮的窗花剪纸?(展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剪窗花还能做什么?(剪绳子,剪钉子...)那么锤子能为我们做什么呢?(展示锤子)
第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今天我们将学习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题目: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请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在书中的P2表格中填写工具的名称以及您可以做什么。比较一下哪个同学想的多。
3、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工具名能做什么?工具名能做什么?
4.小组报告:请一组上台介绍,可以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一个演示(提供工具)。
5.教师总结:看起来学生们已经熟悉了工具的使用,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么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择什么工具?
1.老师,这里有一些带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想把钉子从木板上取出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
2)让小组里的同学先观察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想想自己需要什么工具。
3)告诉我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组长拿到材料后,组织组员进行实验。
3.班级交流:你刚选的工具最合适吗?团体发言* * *同评论。
第四,选择工具来完成三项任务
1.请观察P3的三幅画。请选择右边最合适的工具来完成这三项任务。
并告诉我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到车上,省力;用撬棍撬大石头作为紧迫感更省力;由绳索和滑轮组成的天车可以用来在旗杆顶端悬挂国旗。
3.老师总结:有些事很费力,很难做。如果我们使用工具,我们可以轻松地完成它们。巧妙利用工具可以让我们做得更好。
4.请查看P3工具的定义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动词 (verb的缩写)全班总结:关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第二课杠杆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理解杠杆有三点:力点、支点、阻力点。有些杠杆可以省力,有些杠杆不省力,有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和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了解杠杆省力、省工、省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认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是杠杆尺的学习。
数据整理与教学难点分析
备课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工具和非杠杆工具有3~5种。
教学过程
第一,新课程的引入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大力士”吗?谁能帮我抬起这个平台?我的一支钢笔掉到桌子下面了。(请推荐“大力士”升降平台。)哎,平台太重了,搬不动。你能用工具帮助我们做它吗?用吊车吊起来,把桌子撬过来,用滑轮吊起来...(请学生提出建议)
第二,对杠杆的理解
1.今天,老师介绍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工具,可以很容易地完成工作-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物,你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通常称这样的棍子为撬棍。今天,我们科学地将类似撬棍的简单机器称为“杠杆”。
2.撬动平台进行演示。
3.黑板分析杠杆各部分的名称和定义:阻力点、受力点、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杠杆并使其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杠杆上发力的位置叫发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做阻力点。
4.展示两张P4的图片:水压井和跷跷板。请在上面画一幅画。他们的三分在哪里?
5.在展台下进行反馈沟通。
6.区分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谈谈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并说明原因(找三点)让学生自己体会杠杆尺的构成和变化。
第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轻而易举地撬起了平台。杠杆都是省力的吗?学生普遍认为是省力,老师上课举费力事件的例子。让我们使用杠杆尺作为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介绍杠杆尺的结构和用途。
3.老师提问:如果我在杠杆尺左边的第四个方块上挂一个钩码,那么在杠杆尺的右边应该在哪里挂几个钩码才能保持杠杆尺的平衡?请上台来试一试,并告诉我你的想法。
4.还有别的办法吗?
5.老师只是在左边第四个盒子里打了个勾。还能怎么挂?那么应该在右侧哪里挂几个挂钩来平衡杠杆尺呢?请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P6的表格中。实验完成后,统计实验数据: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既不省力又不费力的情况有()种。
6.观察并分析所有数据。
1)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什么情况下杠杆不费力不费力?
7.老师总结:比较分析省力、省工、省工、省工的情况。
第四,对收集数据步骤的思考
我们如何收集数据?哪种方法更合理?
动词 (verb的缩写)全班总结
第3课杠杆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省力杠杆,省力杠杆。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其三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不同类型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需要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不同层次教学侧重点的比较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是否省力。
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花或钓鱼线、塑料板(学生)用于教学。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和粉笔;有一张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拿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老师)。
教学过程
第一,引入兴趣
游戏:给我看一个油漆桶,一瓶啤酒,5支粉笔;镊子、平头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撬开油漆桶,然后往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将5支粉笔夹在一个空杯子里。
让我们比较一下哪个学生完成得更快,并请其他学生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个学生的表演很精彩。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适当)
2.想想吧。他们用的三个工具哪个省力?哪个费力?或者毫不费力,毫不费力(请几个同学做出判断,并给出理由)
3.判断它们是否是省力工具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找三点对比)
4.请在老师为你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种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6.全班交流反馈;展示和交流学生的绘画作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变化。开瓶器的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的支点在末端,受力点在中间)
7.总结:什么样的工具比较省力?什么样的工具比较费力?(请找出规则)
第三,对各种杠杆工具进行分类
1.请在书P8页的10工具上画图,找出每个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是省力还是费力还是既不费力也不费力。
2.学生分别画图和填表。
3.汇报和交流(要求学生在展台下展示和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可以节省劳动力,帮助我们举起徒手搬不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些工具有些费力呢?为什么是这样的设计?
第四,小秤的研究
1.俗话说“重量虽小,却能重达千斤”。今天老师带了一杆秤。请告诉我们为什么杆秤的重量这么小,却能“称”出这么重的物体。(让学生谈谈杠杆的三个点之间的关系。)
2.今天老师就带你做一个小杆秤。小规模生产过程指南。(项鉴教P17~18)
3.指导学生通过逐一放置砝码,在杆子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秤盘上放一个50克的砝码,然后平衡杆秤,在杆上刻下刻度,放两个...)
4.玩你自己的秤。(称一下你的铅笔盒、书等。)
五、课后思考问题
拿出老师的杆秤做示范。用两根不同的吊绳称重,杆秤会怎么样?
第4课车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车轴的轮子上用力可以省力,轮子越大越省力;在轴上努力工作。
过程和方法:通过在尺寸差异较大的轮轴上悬挂重物的实验分析,发现轮子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习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了解轮轴功能和车轮尺寸对轮轴功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车轮尺寸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准备1大螺丝刀和一个教学用阀门水龙头;每组有1个箱子,2段棉线,1个铁架,1个大轮,1个小轮,一根轴(简易机械箱)。
教学过程
第一,新课程的引入
水龙头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工具。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的流量。我让一个同学打开水龙头;(展示阀门水龙头)展示水龙头的图片,指出轴和轮子的位置;像水龙头一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这就叫轮轴。
第二,车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师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轮子在水龙头上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试答)
2.让学生试着拧开拆卸轮子的水龙头,然后谈论轮子的功能。
3.使用轴装置研究轴的功能。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一的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把棉线放在轮子和轴的凹槽里,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子和轴上。试试看。你能找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做实验记录(书P10),主要培养学生合作分工的能力。
4.团队成员在上报数据和交流思考时发现了哪些规律?(车轮上挂的钩码少了,证明车轮发力省力。)
5、车轴功能的使用(游戏):猜猜谁是赢家?请几对同学上台做游戏。
一个学生拿着螺丝刀手柄,一个学生拿着螺丝刀轴,两个人转向不同的方向。
第三,车轮的尺寸对车轴功能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到,车轴的轮子发力更省力。车轴固定,转动较大怎么办?(请学生大胆猜测)
2.演示实验:将较大的轮子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让学生试着在轮子上加上钩码,使轮子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大小的轮子和轴,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上的表格(P11)。
4.交换讨论数据表,告诉我你收集数据的顺序。你发现了什么模式?(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实验,然后比较;发现轮子越大越省力,轮子越小越费力)
第四,巩固和应用
1.找到并告诉我们轴用在我们生活的什么地方。谈谈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
2.这些车轴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是省力还是费力?(方向盘、车轮、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转动时是一根扭曲的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第五课天车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天车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的,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要知道动滑轮不是固定的,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天车和动滑轮的功能不同。
过程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天车是否省力,天车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天车和滑轮的不同功能,培养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在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了解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时间表
教学过程
首先,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播放早上在学校升国旗的过程,问:“升国旗的时候,我们队员拉下了绳子,国旗怎么上去了?”(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端有轮子)
2.概念介绍:和旗杆顶端的滑轮一样,在一个位置旋转不动的滑轮叫天车。
第二,研究旗杆顶端的滑轮。
1,请分组制作一个天车,模拟升旗的情况,思考:当我们用天车起吊重物时,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力?这对于天车意味着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天车是否有省力作用?”(总的来说,学生们已经想当然地认为我们所学的所有工具都有省力的效果)
3.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天车是否省力。(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是天车是否省力。
预测是()否()
待更改的条件
不要改变条件。
实验设计(附附图)
4.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研究数据。
左边是钩子代码的数量,右边是钩子代码的数量。天车的状况,我们的发现。
总结:天车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
第三,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问“这是滑轮天车吗?”
2.理解动滑轮的定义。
3.让学生分组活动,安装一个移动滑轮。并想:“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4.提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发力?这说明天车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有省力效果。
1)学会使用测力计,认知的单位是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和5N的力量。
2)老师用测力计演示如何在不移动滑轮的情况下,测量举起重物时的重力程度;演示使用测力计测量通过移动滑轮提升重物时的重力程度。
3)让学生互相配合,依次直接测量不同数字(1~5)的吊钩代码的重力读数和用移动滑轮起吊重物的重力读数,并将实验结果填入P13的表格中。并且对比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4)全班换滑轮可以省力吗?能省多少力气?
四、比较天车和动滑轮的区别。
5.想一想:天车和动滑轮的区别那么多,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天车和动滑轮呢?
第6课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天车和动滑轮组合成一个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两倍。
过程和方法:结合滑轮组的学习,讲解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与同学合作友好研究。
教学重点是用实验研究探索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理解教学难点中省力的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线,滑轮和钩代码
教学过程
第一,新课程的引入
问题介绍: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有很多工地。走访这些繁忙的工地,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所看到的,谈论他们的问题。)吊车是怎么把这么重的物体吊上天的?
第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定义的介绍
原来滑轮组在起重机中起作用,那么滑轮组是什么呢?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天车组合而成。)观察结构图P14,了解滑轮组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团队合作组装最简单的滑轮组。
2)试一下这个最简单的滑轮组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吊起1000g的重物?让学生猜一猜
3)学生分组实验,用这个滑轮组分别举起不同重量(由学生自己决定)的重物,并与直接举起重物的力进行比较。你能找到什么?(实验要求:1,分工明确。2、实施前制定实验计划草案。3.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报告并谈论带有移动滑轮的滑轮组的功能。(这里重量轻的时候省力效果可能不明显,但是随着重量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就越倾向于省力一半。)
3.实验讨论了双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1)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比如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天车),力会有怎样的变化?
2)按照前面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第三,游戏体验
小人征服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展示游戏装备找两个大学生和一个小学生参与游戏。
2.请没有直接参与游戏的同学记录数据,找出规律。
3.说出你的发现
学生们通过自由表达他们的发现从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起重机能举起如此重的物体。
第7课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像汽车上的木板这种简单的机器叫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和方法: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用实验数据说明斜面省力定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是斜面如何省力。
教学难点是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准备:1带斜面的平木板,4个小物品(橡胶等。)不同高度,钩码,测力计,实验日程。
教学过程
第一,结合影视引入新课
播放学生最喜欢的动漫《头文字D》赛车穿越盘山公路的视频。问题:虽然漫画很精彩,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山上的公路和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建?“(学生自己思考原因,公开发表。)
第二,探究斜面的作用。
1.提出一个简单的任务:老师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个大桶搬到讲台上?(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更简单的机器,叫斜面。(演示用木板将木桶滚到平台上)
2.斜面概念介绍:像这样在高台边上的木板之类的简单机器,叫做斜面。
3.老师提出的根据情况的问题:斜面可以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省力。
实验要求:
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量斜面上的张力。(在牵引过程中,当测力计匀速运动时,读取其读数。)
2)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分工推进不同对象(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次)
4)操作员操作时,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取其正确值并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促进了不同物体的发现。
A B C D
物体的直接提升力
沿着一个斜面提升一个物体的力量
5.分析研究结果,寻找规律。发现从斜面上拉同一个物体所用的力小于垂直举起物体所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第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问题:和刚才实验中其他组的数据相比,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组用来拉起斜坡的力量大小不一样,因为有的组斜坡高,有的组斜坡低)。
那么,不同的斜面沿着斜面拉动物体的力是否不同呢?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它吗?
2.分组设计实验,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
1)做一个实验时间表(由老师准备)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坡度的影响。
预测的斜率越大,力就越大()
斜率越小,难度越大()
待更改的条件
不要改变条件。
试验设计
2)沟通方案中的要点,相互修改。
3)实验操作的分工与合作。(提醒:每个斜率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P17)。
4)观察数据表,讨论寻找数据规律,做总结。
三。巩固和扩展
1.现在来说说我们的生活:比如为什么我们的盘山公路要修成“S”形。)
2.说说生活中其他使用倒角工具的地方。(螺钉、桥...)
用纸片演示螺钉的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