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养鸡,做饭,成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农村学生是幸福的!发生了什么事?
在很多家长眼里,只要孩子学习好,哪怕是保姆。
但是,这种畸形的教育观念,却培养了很多“巨婴”。孩子长大了,没有生活技能,没有常识。他们连小麦和大米都不懂,只能靠点外卖解决一日三餐。
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从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孩子。
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从9月起,“劳动课”必须从综合实践课中独立出来,每个学校也不例外。
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发出了巨大的讨论和反响,很多家长也怨声载道。
但很多农村家长表示,完全不用担心劳动课,孩子有实际优势!
01,劳动课回到教室
根据《方案》可以看出,在这次改革中,英语课程的比重下降到了6-8%,远低于语文数学。
反而体育等科目的比重增加了,这其实是为素质教育设置的。
但反响最大的是增加了“劳动课”,要求中小学每周不少于1课时。
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包括清洁卫生、烹饪营养、家用电器的使用和维护等。
其中,1-2年级学生需种植1-2株植物或养殖1-2只小动物;3-4年级需要种菜养家禽;5-6年级需要种植1-2种当地的果树、蔬菜、花卉,或者合法饲养1-2种牲畜,学会做2-3道家常菜,设计营养食谱。
7-9年级需要掌握螺丝、扳手等工具,能够拆卸小风扇,维修小家电;还要体验种植养殖的生产劳动,比如水产养殖、水稻种植;同时,午餐和晚餐要独立做3-4道菜,设计好一日三餐的食谱。
对于教育部的“新课标”安排,很多70后、80后表示,学生时代的劳动课,现在已经回归课堂。
它的实现:现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很重,长时间的埋头苦干,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现在,劳动课又回来了,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同时让孩子能够自立。
02.家长意见很大。
很多家长对劳动阶层的建立并不太高兴。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其他事情是浪费时间。他们为什么把劳动课作为必修课?这和高考有什么关系?
也有家长说:“可以教孩子学做饭,但可以种水稻,养鸡养鱼。这些都离生活太远,没有给孩子操作的地方。设置这个任务的意义是什么?就算孩子学了,寒窗苦读是为了种田还是为了养殖?”
也有家长表示:“开设劳动课的初衷是好的,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主性。做饭修家电出现的安全问题谁来负责?而如果因为劳动课耽误了孩子的学习,谁来负责?在‘双减’政策下,孩子们终于有了一点休息时间,结果被劳动课的任务给占了。这不是在制造压力吗?”
有家长说:“只要劳动课在学校完成,家长不烦,我双手支持。
"
劳动课的回归其实并不是让孩子掌握生活技能那么简单,更是为了磨练意志,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树立劳动价值观,让孩子懂得独立生活,懂得“每一粒都是辛苦的”的现实意义。
有家长说:“做饭,修家电,农业生产等。都是很好的生活技能。我非常赞同我们小时候也上过劳动课,没有耽误学业。
"
家住重庆的家长张女士说:“我是农村的。我知道种地不容易。想养好,种好,需要努力。
而孩子的参与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让他们在学习上不放弃。
"
03.农村孩子有很大优势。
作者是农村娃。我记得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学会了拖地和擦桌子。小学的时候,我自己收拾红领巾,袜子,手帕,饭后负责洗碗。那时候我在家养鸡养羊,放学还要去农田割草或者放羊。
到了小学四五年级,作者已经可以独立做一顿午饭了。父母工作忙,家里的饭都是作者周末独立做的。
直到今天,笔者发现很多农村孩子在做饭和农活方面还是有优势的。比如我的堂兄妹,小学就学会了做饭,有时候周末父母不在家,就自己做饭。
虽然在教育环境上,农村的孩子不如城市的孩子,但在“劳动阶层”,农村孩子的优势还是体现出来了。
即使学的是种田种植,也有现实条件。
回到“劳动阶级”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孩子直到工作还在勤奋,生活技能基本为零。
口罩事件出来后,那些靠外卖和在外吃饭的年轻人开始焦虑,现在不得不学习销售。
如果孩子从小就打好基础,相信就不会有今天的尴尬。
家长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