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学生寒假影评一篇!

1.非诚勿扰:

所谓“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非诚勿扰》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今年50岁的冯小刚导演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梳理。

虽然《非诚勿扰》还是一部所谓的“冯小刚贺岁喜剧”,那些“冯小刚喜剧电影”中的标志性元素该有的还都有,但这些已经不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愤怒不但能出诗人,还能出喜剧导演。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电影导演,冯小刚早年电影中对现实的愤怒和批判,已经转化为《非诚勿扰》中对自己和这一代人温和的调侃。

作为冯小刚电影生涯中的一个高峰,《集结号》在票房和口碑方面的双重胜利,对于冯小刚导演来说意义非常。冯小刚曾在他的《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中愤愤不平地提到,因为一系列诸如《月亮背面》、《一地鸡毛》等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连遭枪毙或阉割的命运之后,他就转而投向以嬉笑怒骂来娱乐大众的喜剧贺岁片路线。而在连续的票房成功之后,作为获得话语权的成功导演,冯小刚不但在电影技法上锤炼的成熟起来,在心态以及眼界方面,也开始逐步向着“成功人士”的方向靠拢,再也不是《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这样的电影中城市“流氓”的代言人了。(必须要说明一下的是,这里的“流氓”是一种对城市人群中身份丧失者的界定,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或司法判定。)

但一个以成功者身份出现的冯小刚,还是会尴尬地发现,财富上的成功并不能抵消主流社会的刻意漠视。直到当他凭借《集结号》获得了主流社会的最终认可后,当他回过头来再重新面对自己赖以成名的贺岁喜剧时,一种尴尬局面出面了——他已经不够愤怒了,以至于不能再象当年那样嬉笑怒骂了。

于是《非诚勿扰》温和地开了很多玩笑,但基本上都发生在一些密闭空间内,和外面的世界不再发生联系。当葛优和舒淇所扮演的角色需要一个更大的环境袒露心扉时,导演就让他们去了北海道。这样做的好处除了可能的广告赞助外,还可以提供一个非现实的,巧妙但刻意消除了所有真实生活痕迹的背景环境。

《非诚勿扰》表面是一部喜剧片,但骨子里却是一部剧情伦理片。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年轻女子,以征婚的形式相识后,发现彼此过去的秘密,最后演变成“两颗绝望的心”***同逃亡北海道。在这趟同床异梦的旅途中,中年男子想要寻求未来的承诺,而年轻女子却想挣脱过去的束缚。

这个故事虽然松散,却有意或无意地映射了当下城市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和生存焦虑——在传统道德约束极度缺失的当下,如何在现实和理想间寻找平衡之道?

当然,冯小刚的电影一向是不给答案的,他只负责提供温暖。如果有人笨到要进电影院来寻找自己生活中那些困惑的答案,我们就只好装作看不见了。

葛优扮演的中年焦虑男秦奋,在北海道半真半假地进了教堂做忏悔。秦奋自己唠叨的那点事儿,其实牧师和观众都听不懂,但他自己却能乐在其中。对于冯小刚导演来说,《非诚勿扰》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如果能挠到观众的脚心固然好,但如果挠不到那也无所谓。重要的是,冯小刚导演用《非诚勿扰》对自己的中年情怀做了一次略带伤感的梳理。

我们虽然还能在电影中听到那些期待的幽默对白,但对于观众来说,那种欢笑背后开始带上一丝淡淡的忧郁。可能是为了淡化这种弥漫全片的淡淡忧郁,本片的开头和结尾,都很突兀地加入了范伟的戏份。尤其是影片结尾的展望股市飘红桥段,不但显得多余,而且显得廉价。

2.叶问:

《叶问》绝对值得让你连续去电影院看两遍。第一遍,看眼花缭乱的功夫,因为电影票的价值全都化成了以秒计时的拳脚之间;第二遍,看功夫背后的芸芸武者,他们用短暂或跌宕的人生画出一个暴戾的问号:世事无常,武者何为?

影片的前三分之一片段,以轻快诙谐的情节带出了一群抗战前夕中国民间武林的众生相。当时号称武术之乡的佛山,拜师学艺切磋技艺成风,其中当然也不乏门户之见、高下之争。在这不长的篇幅中,对武痴迷者有之,以武撑门面者有之,用武征服他人者亦有之。而故事的主角叶问,在这熙熙攘攘的武者之中,却是一个虽爱武却无争、既内向且谦和的一流高手,同时还是个爱家顾家、“尊重老婆”的富家子弟。在这种生活大背景下,习武纯粹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展现了草根的野性和谐趣。以金山找为代表的北派武学带来的威胁,算是本段戏剧冲突最为激烈的一幕,却也在叶问的鸡毛掸下,以最家常的方式被消解,并在众多武者的追星狂欢中落下喜剧的幕布。

教科书翻开民族的悲剧页面。传记电影往往用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来制造人物命运的转折,叶问以及他的同辈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陷入了无用的境地。在武器强于武功,铁骑践踏武技的年代里,武者们的焦虑、彷徨、痛苦和无奈,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意义追求道路。但也正是在故事发展的这个节点上,暴露出了香港电影一向力不从心的编剧水准。金山找的角色定位是个败笔,这个早先鲁莽憨厚的北方汉子,后来成为山贼不说,还匪夷所思地向日军出卖叶问(这个情节据说被删了,但我们从李钊的舍命提醒中可以获知)——这种突兀的性格转变、不知所踪的人物去向,还表现在武痴林兄弟的经历上,此不赘述。如此糟糕的副线设计让一众武者的生态展现差点让本片又成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版本。

幸好我们还可以看看廖师傅的表现。这个长相富态的中年人,算是片中国产武师的第三号人物。心高气傲又带着点小市民习气的他,现在也要为了一日三餐而与日本人比武。他的处境同样也是其他武者所必须面对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被这些“粗人们”转化为既能痛打日本人、又有机会填饱肚子的实用主义和冒险主义行动。廖师傅最终死于日本人的冷枪之下,也间接地死于他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性格缺陷。他的死,加剧了习武者追求功利性的迷失:武功再好也挨不过一枪,武者何为?

叶问深知这一点,也因此感到茫然和失落。一身的上乘功夫,却只能去挖煤来换取一块烤地瓜,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同胞惨死而无力施救。他对妻子说 “我很没用”的时候,眼神绝望地快要死去。这里是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也预示着叶问将带着困惑重新上场,去扮演一个本不该由他扮演的英雄角色。看到这里,很自然会涌起观看李连杰版《霍元甲》时的期待:集民族仇恨于一身的民间武术宗师,是否又将以一场酣畅淋漓的悲壮武打让我们再次经历爱国主义高涨的精神洗礼?

然而,《叶问》终究不是抗战版的《霍元甲》。决战的前一晚,他似乎解开了许多曾经解不开的心结:是该一心习武还是尊妻教子?是该独善其身还是尽传所学?是该以身殉国还是隐忍不作?中华武术的价值在哪里?国人习武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民族大义是什么?国家伦理是什么?在人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一身的武学精髓又将如何发挥作用?……电影中,叶问自己的回答是儒家的“仁”。但我以为,一个“仁”字还不足以让他满意,因为在轻松打倒日本人之后,影片给了一个煽情的慢镜,我们看到此时的叶问依然茫然,面对着欢声雷同的同胞,他会在想些什么呢?

影片来不及给答案了。中枪、人潮、抢救、逃亡……几行字幕伴随着历史照片交代了宗师的后半生广收徒弟、光大武学的历程。武者何为?《叶问》除了给我们带来咏春拳的精彩表演外,还抛给了我们这个存在主义式的严肃命题。我们的传统武学,被好莱坞拿去用威亚和电脑缔造了“功夫之王”,喜欢“拿来主义”国产导演又活学活用地制成了诸多烧钱大片。当武打成为特技和噱头后,张彻时代以“武”打出男儿热血和侠气的电影匆忙退场。如今,《叶问》艺术地再造了一个热爱武术如生命的一代宗师形象,并试图唤醒我们对中华武学的真正回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叶问》当之无愧地称得上近年来最好的功夫片。

3.马达加斯加2:

三年前有四只动物从纽约动物园出走了,被抓了回来,然后在动物组织者的努力下,它们被送去了老家非洲,结果途中又阴差阳错地跑到了马达加斯加小岛上,再然后他们历经万难好不容易等到了四只企鹅兄弟驾船来援救,正准备重新起航向心爱的纽约故乡出发,几位企鹅兄弟却忘记告诉他们:船快没油了。。。大家一定想知道三年后这几只动物究竟离开那座岛没,回到纽约没,落水淹死没。。。淹死或是回到纽约起不是没戏唱了?那么,非洲这个陌生的环境也许是更好选择?第二集 [Madagascar: Escape 2 Africa]就是让大家看看究竟这些“纽约客”们是否能在原本的老家生存下去。事情发展得似乎并不乐观,但至少相比上次,这趟肯亚之旅更加精彩刺激,依然笑料百出,受到考验的不只是四位好朋友之间的友谊,更有亲情和爱情,最重要的,企鹅兄弟们再次反客为主,继续添乱,恶搞到底。

如果说之前在动物园时还为回到大自然还是留下享受纽约生活而犹豫的话,本集中这种矛盾几乎不存在了。影片一开头,动物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奔回纽约,他们的“都市化”特征在本集中愈加明显,从谈吐到生活习惯都是按照纽约人为标准设计,生活习惯也更与周围环境难以兼容,但除了适应环境和找寻家园外,比起上集,他们都有了各自的一些事情需要忙活:狮子Alex忙着向父母和敌人证明自己不是懦夫;斑马Marty忙着在同类面前证明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河马Gloria忙着找寻真命天子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长颈鹿Melman忙着证明他对Gloria的爱是他“临死”前唯一放不下的;企鹅们则忙着证明,作为训练有素的“特工”,抢劫几辆吉普车、打败一个老太太再制造一家飞机是不在话下的。。。本集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只是再次证明这些可爱的主角们已不再适合大自然,而是化身为“人”了。当然,他们暂时是回不去纽约过好日子的,因为我们这些不要脸观众的欢乐是建立在他们痛苦之上的,说不定下集,动物兄弟们就漂洋过海来到亚洲遭罪了。。。。

虽然Dreamworks的动画片永远在“真情流露”的感人效应上输于Pixar,但不可否认的是Dreamworks的动画片一向以“搞笑”著称,而且是偏向成人化的恶搞式幽默为主,在喜剧效果上是胜于Pixar动画。还记得第一集[Madagascar]中,四只企鹅来到南极时只说了一句话:“It sucks!”。在Pixar或Disney的动画中你永远别想听到Suck这个词。[Madagascar]系列比[Shrek]等Dreamworks出品的动画片更加偏向成人化,特别体现在语言和角色个性设置上,除了狮子和斑马设定得比较保守、中庸外,其他各个角色都有令人傻眼的对白和行径,其中不少也许只有成人才更能理解其中的笑点。[Madagascar2]在这点上更加明显,更体现出其“少儿未必宜,成人绝对爱”的特点。不信,你想想,哪部以可爱动物形象示人的动画片中曾出现过白发老婆婆被拳打脚踢,百般刁难,“咣”一下子被汽车撞出老远?仿佛让人以为是在看Ben Stiller平时擅长的那类R级成人喜剧。再加上影片中还有同性恋暗示和宣扬跨种族恋情,就算导演最终没好意思玩到彻底,手下留情,不少家长在走出影院后还是会接到孩子这样的疑问:

“妈妈,长颈鹿与河马可以交配吗?”“妈妈,我是否能长大了娶我的娃娃为妻呢?”“妈妈,我可以开车撞外婆吗?”这些问题应该会让家长头痛一阵子,[Madagascar2]也有可能不会被认为是适合小孩子看的健康影片,不过作为成人,本片则是从头到尾惊喜不断,可以没心没肺狂笑不止的一次欢乐观影体验。

上一集票房和口碑上的成功,让编导看到了该系列的发展趋势,最重要的就是将那些最受欢迎的角色进一步发扬光大,投人所好,这也是本片进步的地方。

4.预见未来

已故的美国科幻小说作家菲利普·K·迪克又有一部作品《The Golden Man》改编成电影了,曾经执导过《007之择日而亡》的新西兰导演塔玛霍利,好莱坞两位巨星凯奇和摩尔,再加上前途无量的年轻女演员杰西卡·贝尔,全明星主创阵容打造的《预见未来》很值得期待,只是我在看完之后有些小小的失望,也许是我对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要求太高了。

比起《预见未来》,我更喜欢《先知先觉》这个译名,后者更能隐藏塔玛霍利导演的意图,而《预见未来》的名字出现,多少可以让部分观众提前的感觉到故事走向,一切都是假象,结局势必会回到电影前半个小时的某处伏笔上。

很遗憾,《预见未来》的结局真的如此,凯奇拥抱着贝尔在绝岭之家的那个略显突兀的眼部特写,为这部电影定下了结局,看到这里我也并没有失望,拍好了可能成为希亚马兰自编自导的经典电影《第六感》,拍的一般也可能成为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1408》,无论这样的结局会不会让热衷于好莱坞动作片的观众们觉得失望与草率,起码塔玛霍利导演在创作上尊重了迪克作品一贯的风格,也算是没有愧对迪克的在天之灵。

值得庆幸的是,塔玛霍利导演终于不再大玩他所擅长的没有内容的高科技,《预见未来》在电影主题的塑造上下足了功夫,只是这次的主题相对较难表达了一些———时间。对于任何一位导演来讲,用电影来表现对时间的探讨都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自己的一系列理论和对于情节(预见未来的时间)的设定,拍的深了就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止是观众会看不明白,天马行空而又不能自圆其说的想法在奥斯卡上也不会得到学院派的青睐,也许是出于这层考虑,塔玛霍利导演将《预见未来》拍的很大众,用简单的生活逻辑去表现时间,这又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懂的问题一样,片中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漏洞连连。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凯奇饰演的二流魔术师强森拥有预见自己未来两分钟的超能力,这个源于迪克原著的想法很有创意,两分钟的时间可以做完什么或者做不完什么,引出我的很多想象,很多时候当我们明白过来两分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这两分钟已经过去了,故事如果延续这个走向,势必会出现很多创新的情节,然而故事的创新之处也恰恰到此为止,我的失望也是从这里开始,当强森预见到他生命中的女神(贝尔饰演)出现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竟然可以预见到他们的整个未来,与此同时,好莱坞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的套路组队而来,恐怖分子动用核弹预备炸掉美国的某个城市,强森预见未来的超能力也许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拯救800万人的希望落在强森一个人的身上,一个美国英雄呼之欲出,但强森从小受够了各种测试,政府与医学研究部门对他的好奇,他不愿意为FBI女特工(摩尔饰演)出力,再加上一段好莱坞式的爱情,强森预见到了他的女神会被恐怖分子炸死的未来,大无畏的精神油然而生,同意协助FBI对付恐怖分子,条件只有一个,不要将他的女神牵扯进来。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想说明这部电影拍的有多失败,事实上如果不与菲利普·K·迪克其他作品改编的电影比较,《预见未来》还真的是很有诚意的一部电影。开片十分钟强森逃离赌场的情节设计上,塔玛霍利导演尽显运镜和剪辑上的过人之处,强森通过对未来两分钟的预见,用精巧的动作,巧妙的躲过了数名赌场保安的围追堵劫,塔玛霍利导演通过流畅精准的场面调度,完整的展现了强森的超能力,带给了观众强烈的带入感,精彩绝伦。之后在强森生命中的女神出现一段,在强森思考如何与她相识的情节上塔玛霍利导演加入了很多的想象,在强森预见自己在未来的两分钟内多次被拒绝之后,终于想到最好的办法,幽默中又不失对下文两人感情发展的铺垫,很有想法。后半段的情节中强森被迫向女友展示自己的超能力和结尾处强森在仓库里的分身处理也带来了一些惊喜,总之,中国电影集团在2008年的贺岁档引进这部好莱坞电影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预见到了未来,未来可否改变呢?改变不了的是《死神来了》,可以改变的就是本片了。后段的枪战戏,火暴不足,却精彩有余,强森通过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总是可以准确的找到敌人即将出现的位置,手一指便枪响人亡,也着实令我对塔玛霍利导演的想法赞叹不已。

同为20世纪末科幻作家的乌苏拉·勒奎恩评价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说,“在他的书中没有英雄事迹,但有着许多英雄,其中曾被狄更斯提及的就是那些诚实、仁爱、坚忍的平凡人们。”

菲利普·K·迪克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探索关于社会和政治的论题,后期的作品中则是在讨论毒品和神学,这个活着被世人遗忘,死后成为大师的科幻小说作家曾经为电影改编贡献出很多优秀的题材,斯科特执导的电影《银翼杀手》被无数科幻迷认定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则是好莱坞的经典电影之一,提出了“如果犯罪意图真的可以被准确预测出来,我们是否该为脑中尚未实施的犯罪念头而被捕?”的理论,斯皮尔博格凭借此片巩固了自己在好莱坞导演界的大师地位,《记忆裂痕》由在好莱坞发展的香港导演吴宇森执导,讲述一个绝密任务的执行者,在一些寻常物件中寻找深埋在自己记忆中真相的故事,在电影的画面上吴宇森导演做足了功课,但是在角色的塑造上略显牵强。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我们可以看到明星,枪战,悬疑,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呢?菲利普·K·迪克作品的精神内核没有丢弃,至于结局精彩与否的各种评论,也只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了。

最后我大胆预测,杰西卡·贝尔这位好莱坞不可多得的年轻女演员,不出五年,她毕将登上奥斯卡的舞台,拿到最佳女演员的提名是一定的,至于最终能否得奖,那就是机会和努力双重作用下的结果了。

5.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 .

学校寒假里布置的寒假作业……

学校很无聊哦……这种动画片都要布置作业……

为了更多受压迫的众亲们(泪奔~~),偶就把自己的作业成果发上来吧!(英勇~英勇~)

寒假里学校组织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是一部由SMG出品的动画电影,也作为《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剧场版在影院放映。总体来说,电影的设定人群是6~7岁的小朋友,但是由于媒体宣传,还有阿牛演唱的主题曲《HAPPY牛YEAR》使得这部电影也受到各个年龄人群的青睐。而且不同于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大片,电影只是小投资,却换来了“票房黑马”的冠军称号,实在是出人意料的结果。

电影的故事架构建立在动画TV版的基础上,讲述了喜羊羊、美羊羊等小羊发生在青青草原的羊村里的故事。而电影中的羊儿们把故事的舞台搬到了生瘟疫病的蜗牛的身体里,小羊们在蜗牛的身体里遇到了白牛国、黑牛国和黄牛土匪——三种寄居在蜗牛身体里的细菌,灰太狼和他的老婆红太郎、儿子小灰灰也因机缘巧合进入了蜗牛的身体。先前灰太狼想方设法和羊们最对,为的是让老婆孩子吃上羊肉;随故事发展,敌人也变成伙伴,最后所有人都逃出升天,也帮助蜗牛恢复健康,牛气冲天。

中国的动画一直被人们冠以“教而不乐”的代名词,内容简单,故事情节不有趣,一味地讲大道理。但是这部动画电影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国动画的看法,更多的是加入有趣搞笑幽默的元素,让观众们笑一笑;而且故事之中也有教育的成分,告诉小朋友遇到困难不能放弃信念,不能抛弃朋友,也有灰太狼和红太郎打打闹闹之后依旧留存于心的真情。观众们在看的时候,小朋友喜欢电影里可爱的动物形象,青少年看看故事中的搞笑剧情,而家长们则教导孩子电影中带给我们的启示。所有人各取所需,所以才会吸引各个年龄人群的观看。

很多观众喜欢看这部动画片的原因之一,就是可以把自己和片中的形象做比较,并 “对号入座”选择喜欢的卡通形象。像机智、勇敢的喜羊羊就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喜爱,他的榜样形象也有助于小朋友学习、效仿;美羊羊漂亮的造型也让很多小女孩很羡慕,希望自己以后也打扮得漂漂亮亮。当然,不少女白领痴迷《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因为片中 “野蛮主妇”和 “憨厚老公”的形象,有观众甚至发出了 “嫁人当嫁灰太狼”的心声。 《喜羊羊》之所以能成功吸引观众,正是得益于几个羊羊不同的性格设置,让观众看动画片时会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 像灰太狼就是模范好老公的代表,红太狼是野蛮女友的代表,许多年轻的女白领都觉得自己和懒羊羊很像,许多做事慢条斯理的人则觉得自己像村长慢羊羊。一部动画融入了诸多性格各异的角色,观众会各自喜欢不同的角色,从电影中找寻自身***同感,让人觉得电影融入生活。

纵观整部电影,依然存在不足之处:电影中所有的角色里,最可爱的不是灰太狼也不是喜羊羊,而是小灰灰,这似乎有喧宾夺主的意味,要不然电影干脆叫《小灰灰》算了;虽然电影中有加入幽默的元素,但是看到最后让人觉得很无聊,就是讲了很多笑话,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电影进展到白牛国国王封喜羊羊等为白牛国勇士的时候,其实让人已经觉得要结束了,结果又来了灰太狼的飞机大军袭城,一下子剧情变得乱糟糟的,感觉像是为了凑时间胡乱接了一个情节一样,没有过渡。而在媒体宣传中,又说有兄弟联、阿牛配音,还有阿牛演唱的主题歌。这样看来,电影吸引观众眼球的方式不是剧情,而是明星的噱头。好在人物角色设定的比较可爱,要不然还是冷场。

这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剧场版《牛气冲天》,在中国动画史上是创下了不小的业绩,而在国际动画行业、甚至是动漫行业的地位上,只是迈了一小步。虽然如此,我们应该对此予以鼓励和赞赏,相信未来中国的动画行业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