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途岛大海战中,为什么日本四艘航母被一炸就沉没了?

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本的四艘精锐航空母舰被美军击沉。在这四艘航空母舰都是被美军的俯冲轰炸机炸沉的,其中的三艘还是在美军一次攻击中被炸沉的。

相比日军,美军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则遭到了日军的轮番轰炸,连续经历了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被多次击伤。即便如此,约克城还是没有沉。只是在最后在拖往珍珠港的途中,遭到了日本潜艇的最后一次攻击才沉入了海底。

那么,日本的航空母舰为什么会这么不经打?只是被美军一次命中就灰飞烟灭了呢?这要从日本海军的传统和当时的情况来具体分析。

一、在美军轰炸的时候,日本航空母舰处于最不利的情况。

日本在制定中途岛战役计划的时候,将舰队分为了六支,大大分散了日本的力量。而最重要的南云舰队,则被赋予了先锋的任务,暴露在美军的攻击之下。

南云被赋予两个互相矛盾的任务,为登陆中途岛进行火力准备和发现消灭美军航空母舰舰队。这样,南云只得将舰队的航空兵分为两波,第一波用来轰炸中途岛,第二波装备了鱼雷准备攻击可能出现的美国舰队。

可是,由于日军密码被美军破译,中途岛的美军飞机全部升空躲避,日本的第一波轰炸没有奏效,前线指挥官报告要进行第二波轰炸。而且日军的侦察飞机因故没有按时起飞,延误了发现美军舰队的时机。

南云下令更换弹药,准备第二次轰炸中途岛。但是,当换装到了一大半的时候,延误起飞的侦察机报告发现了美军舰队。南云又下令将弹药换回鱼雷,准备攻击美军舰队。在这个时期,中途岛的陆基航空兵对日本的舰队发起了持续的进攻。接着,美军舰队的鱼雷机也发起了进攻。而轰炸中途岛的日本飞机又要求降落。

在这种情况下,因循守旧,没有决断的南云命令袭击中途岛的飞机降落,舰队北撤,做好进攻准备后再做攻击美军舰队的行动。

当日本的航空母舰做好准备,所有的进攻飞机都准备起飞的时候,美军的炸弹也从天而降。这个时候,日本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是加满油挂好弹的飞机,甲板下的机库里是刚换下没有来得及送往弹药库的炸弹。结果,赤城、加贺和苍龙三艘航空母舰当即中弹起火。

剩下的飞龙号因为处于舰队的后方幸免于难。它马上发起反击,两次击中了约克城号。但是,在黄昏的时候,飞龙号也被从背着阳光方向俯冲下来的美军俯冲轰炸机击中,起火燃烧。

不久,这四艘航空母舰先后沉入了海底。其中赤城和飞龙号是被日本的护航驱逐舰击沉的。除了飞龙号,日本的航空母舰都是在最脆弱的时候被美国飞机击中的。

二、日本军舰自身的构造问题。

按照正常来说,航空母舰这样的大型舰只,中一两颗炸弹应该影响不大。对于航空母舰,鱼雷是威胁更大的武器。因此,在抗击美军攻击时,日本战斗机对美军的鱼雷轰炸机十分重视,不惜降低高度对其攻击,最后让美军俯冲轰炸机钻了空子。

但是,日本航空母舰却被一两颗炸弹就击沉了,这有点违背了科学原理了。除了上述的时机问题,违背科学原理的原因,就是日本军舰的构造存在着缺陷。

日本的航空母舰大多都是改造的。赤城和加贺虽然是日本当时最精锐的航空母舰,可是它们的前身只不过是两艘战列巡洋舰。它们是利用没有完工的战列巡洋舰的舰体,改装了航空母舰的舰身。在建造时,居然还有三层甲板。

后来虽然经过多次改造,这两艘航空母舰依然破绽重重。这也是日本军舰的通病。牺牲舒适性和安全性,保证攻击性。这使得日本的大多数舰只,在太平洋战争中,只是经受了一两次攻击就沉没了,日本的航空母舰也不例外。

在当时,日本最好的航空母舰是翔鹤和瑞鹤号,这两艘航空母舰是吸取以前造舰的经验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可是,由于日本的奇葩脑子,最精锐的航空队却依然配备在赤城和加贺号上。这和后来日本航空队老飞行员驾驶老式飞机,新飞行员驾驶新式飞机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比于日本,由于有海军条约的约束,美国的航空母舰建造时间长,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到。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有那么长的时间来建造航空母舰,我们用制造工艺品的态度去建造它。这使得美国的航空母舰都是精雕细刻的作品,生存力要远胜过日本那些拼拼凑凑的航空母舰。

这样,由于自身的构造缺陷,日本的航空母舰一遭受攻击就被击沉了。以至于在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日本人自己哀叹,难道日本的军舰都是用纸板建造的吗?

三、日本方面的损管工作不力。

相比于美国出色的损管能力,日本的损管能力简直不值一提。美国在损管方面投入的精力和人力,要远远大于日本。美军军舰上损管军官的权力和舰长不相上下,他可以随时对军舰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措施。

在每一次战斗后,美军会很快总结经验,来提高军舰的生存力。比如列克星敦号的沉没,是因为发电机的火花引爆了泄露的油气造成的。因此,从那以后,美军在所有的管路里充入二氧化碳。

相比美军,日军更重视直接产生杀伤力的兵种,对损管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在实战中,一旦军舰中弹,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损管不利而沉没。在日本的航空母舰中,最精锐的航空母舰大凤号,就是因为中了一枚鱼雷,和列克星敦号一样,火花引爆了泄露的油气沉没了。这个时候已经距离列克星敦号沉没两年了。而日本则一点改进都没有。

在中途岛战役里,如果损管得力,至少飞龙号是不会沉没的。在当时,飞龙号上油弹都不多了,飞机也寥寥无几。轮机也有人值守,火势也减弱了。可是,日本人自己放弃了救援,用鱼雷轰击飞龙。可是,就是这样,飞龙也在很长时间里没有沉没。轮机舱的人员也从鱼雷炸开的通道逃了出来。由此可见,日本的损管力量是何等的虚弱。

结语:

由于以上是三个方面的原因,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舰在中途岛海战中沉入了海底。这种场景,不时的出现在整个太平洋海战中。

日本的在太平洋战争前,为了提高战斗力,不惜违背科学原则,建造大批违反科学原理的战舰。在日常的训练中,对损管工作忽视怠慢。这一切,使得日本海军在战争中遭到了应有的惩罚。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继续,日本海军终于一步步走上了毁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