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的时候不要抱他!你还相信哭泣免疫吗?
1分钟,2分钟...孩子的哭声依然没有停止。房间里只有焦急的爸爸妈妈拿着手机看时间。
慢慢地,孩子的哭声变小了,声音透露出些许沙哑。妈妈冲过去,把孩子抱在怀里。看着这个因为哭累了而很快入睡的孩子,爸爸不禁在心里赞叹:“哭免疫法真的很好用。”
短期效应,长期崩溃
从65438到0928,约翰·沃森出版了《婴幼儿心理护理》一书。
在这本书里,他倡导一种行为矫正的育儿体系,把孩子当成机器来训练、塑造、矫正。
沃森认为,应该尊重孩子,但要超越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坏习惯。
这本书不仅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儿童,也在中国引起轰动。毕竟养孩子最头疼的就是动不动就哭,动不动就闹。
知道原因只是无奈,不知道原因更让人抓狂。长时间的辛苦,好不容易安抚了孩子,家长也是身心憔悴。
沃森所谓的“哭闹免疫法”,就是倡导父母使用哭闹不拥抱的策略,帮助孩子养成完整睡眠的习惯,让孩子知道只有自己的心肝宝贝才会得到父母的关爱。
不得不说,很多妈妈惊讶地发现,孩子哭的次数少了,生活习惯更规律了,甚至更独立了。
甚至约翰·华生自己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了他的子孙身上。猜猜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大儿子30岁自杀,女儿也多次自杀未遂,小儿子在外流浪,孙女酗酒多次自杀未遂。
“哭泣免疫法”害了约翰·华生的后代,真的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在我国的一些家庭,效果更快。马伊俐曾向微博抱怨,他后悔在女儿文一岁时用了这种方法。
艾玛虽然两天就学会了睡觉,但是半年后就开始重复了,每晚半夜都哭着要抱抱。
然而,真相并不是马伊俐所想的那样,仅仅因为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这种方法并不适用。哭闹免疫法回避了父母的爱和孩子的自我存在意识。
哭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也许是因为孩子有肠绞痛,晚上断奶,也许是在向大人传递一种对拥抱和爱的渴望。
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判断。也许这种感觉是模糊的,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越来越清晰地以性格、行为、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
恶魔、懦夫或者自信的阳光少年,都离不开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养育。
正确面对,孩子哭
各国学者对婴儿啼哭做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0-3个月,学者普遍认为这个时候的哭声是真实的,反映了孩子的生理状况,也就是说,孩子哭的时候,肯定是有必要的。
这里有一个信息,就是0-3个月的宝宝不会假装哭来控制父母。
3-7个月后,宝宝哭闹的角色开始分化,变得更加互动,会伴随着一些姿势,逐渐从无意识变为有意识。
7-9个月后,宝宝的哭闹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变得更加“自觉”,因为他们逐渐明白了哭闹的后果。
这一重要变化与他们在这一阶段巨大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密切相关。
9到12个月,他们可以把哭闹和一些肢体语言结合起来,比如看着主要照顾者,做一些手势。
所以1岁以后,孩子会开始懂得用哭来控制大人。
总结起来,无非是两点:
1,无意识哭闹,一般是半年前,孩子哭闹表达生理或心理需求,饿了,困了,难受了.....大体如此。
然后父母再怎么撒娇也没关系,要第一时间回应孩子的哭闹——抱、喂奶、检查尿布等等。
这些行为不仅消除了孩子不舒服的因素,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关爱,逐渐建立了对父母的信任,这也是母婴依恋的初步建立。
安全感依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有意识的哭闹,经过半年的哭闹练习和声带发育,孩子开始越来越熟练的控制哭闹。
妈妈们也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会哭,还会用不同的语气尖叫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也引起了妈妈们的关注。孩子一哭就会抱着,而且会越来越频繁的用哭来让父母抱着。
无视现实是不可取的,被动忍受也不是办法,那我们就得主动出击!
当家长发现孩子在用哭来召唤自己的时候,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去探索身边的事情,所以孩子这个时候哭很可能只是无聊。
然后主动和孩子玩,和他说话,用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和他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让他醒着的时候总能有事做,让他保持好心情。
而且,孩子小一点,和他们玩的时间多了,就会从学习怎么玩逐渐过渡到自己怎么玩。
这样长大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会太依恋父母的怀抱,也不需要人一直陪伴。
积极主动,顺应自然。
优加教育创始人吴震老师曾经分享过一个哈佛教育专家极力推荐的亲子互动方法,形象地叫服务与捕捉,孩子服务,家长接收。这种方法通常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分享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发出声音,用四肢跳舞或指着什么东西时,就表明他对这个东西感兴趣。
家长跟着孩子的点走,或者重复孩子的声音,表现出好奇心,这很重要,说明他注意到了,你也注意到了。
第二步,在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
它可以是口头上的肯定,也可以是一种赞赏的表达。
第三步,用文字表达。
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它帮助孩子将现实世界与重要的语言和字符联系起来。
你可以描述一件事,或者孩子在做什么,等等。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让孩子更快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第四步,你来我往,轮流进行。
轮流让孩子建立秩序感,轮流等待会让孩子学会基本的自律。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要着急,慢下来,给孩子反应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他们自信心和主见的机会。
第五步,结束和新的开始。
这是孩子把注意力从当前活动转向新活动的时候,家长要跟着孩子开始新一轮的游戏。
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孩子是主角,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家长要配合,支持孩子去服务,去抓,去积极互动。
父母和孩子的情绪会互相影响。如果父母总是说不,不,不,孩子也会经历挫折和愤怒。
所以,家长需要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多表达一些积极的情绪,多一些支持和爱,让孩子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达到减少哭闹的效果。
教育不是标准化的操作。顺应孩子的天性,发挥孩子的优势和长处,才是教育的真谛。
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