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09年广州中考满分作文3篇,2009年各地高考满分作文3篇~
福建考生
有缺陷的才是真的。-题字
曾几何时,我们看到这样一则广告:画上有一片绿草地,一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旁白说“提取优质原奶……”画面转到了一个沉重的灰色世界,一罐罐铁盒在运转的流水线上生产。旁白说,“无菌生产车间,全自动管理,上千道检验程序……”画面转向看似先进的设备。广告到此为止。
所有的节目都会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所以“国家免检”放在广告的最后。
诚然,获得这个称号并不容易。只有优秀的产品才能获得国家的信任,才能免检。所以免检产品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没有问题,这也是一个问题。
有人曾经说过:做一行就毁了另一行。在获得国家的信任后,他们为了利益抛弃了良知。
好一个“国检免检”!真是一个母亲的最佳选择!当百万妈妈兴高采烈地买下这些奶粉时,阴霾笼罩在她们的头上。几年后,婴儿肾结石病例越来越多,疲惫不堪的妈妈们终于发现了头上的阴霾,上面惊恐地写着两个字:“三鹿。”
当专业人士指出三聚氰胺绝不可能通过检验时,妈妈们愤怒了:“什么1000检验程序?哪个国家免检?”他们的咆哮不能让他们的孩子恢复健康。名为三鹿的乳白色雾霾环环相扣,笼罩着整个中国。
“我们到底应该吃什么?国家免检产品?名牌?哼……”一位母亲笑着说,一滴眼泪掉了下来。
没问题也是问题。在这次奶粉风波中,小品牌和洋品牌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正是因为他们不是“免检”。
获得免检称号后,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群众的信任,以及作案的便利和事成后更丰厚的利润。我们再也不能问,“这些老板没有自己的孩子吗?”但是经过这次风波,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想想。
所谓乐极生悲。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没有问题造成的问题比曾经存在过的任何问题都要严重。我们想听到的是“我们还有不足,我们会改进”,而不是“我们没有问题,请放心”。俗话说“不洁之身,食之不疾。”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我们宁愿不懂。虚假的完美让我们害怕,但我们可以接受有缺陷的东西。
最近国家取消了食品免检制度。我仿佛听到一声叹息,悠长而悲伤,令人感动...
这里的风景很独特。
天津考生
在我看来,90后和80后、70后没什么区别,都要经历从童年到成年,从青年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段,都是一段难得的回忆,都是一路上美丽的风景。
人生的旅程很长。你只能一步一步的把鞋子踩在脚下,哪里都不能跳过,直接到达下一站。作为90后的“老大”,在即将开始人生另一站的时候,总爱怀念年轻时的美好时光;有时候我喜欢成年后对独立和自由的向往。或许,我们应该时不时的环顾四周,看看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是怎样的风景。
90后在课堂上,通过吸氧接受素质训练,提升自己;生活中的90后,用“舶来”和时尚来装点自己的骄傲。这听起来可能很悲伤,但这是青少年的真实想法,叛逆而怪异。我们常常用“学道难,难于上青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和不满,或者在桌子上划一条线“不要为物喜,不要为己悲”,来激励自己对学习和生活始终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90后的我们,一直以为有这样一个世界,可以沉迷其中,可以快乐,也坚持认为其他年龄段的人永远体会不到那种快乐。
生活的碎片装点着沿途的风景。90后对现在的学习很满意。从我们第一次走进陶渊明,到我们第一次掌握简单的微积分,我们常常以掌握了一些我们曾经认为很神秘的东西为荣。当我们面对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时,偶尔会有心魔,也会暗自诅咒,但毕竟明白,他们能让我们今天变得更强大,因为90后并不是没有油没有盐的石头。我们常常很懒,会找各种借口当家里的“皇帝”,但我们不想依偎在父母的怀里,因为90后不希望被视为长不大的一代。我们有梦想,我们很冲动。我们总是想跑,但在平坦的路上经常摔倒。我们总觉得前面的路很宽,树很高,花很亮,风景很美;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忽略了眼前的一草一木,其实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种下的种子,在另一个地方发芽了。
高考结束后,我们这些90后的大佬们,就要走出那不确定的一天,可能会被社会逐渐格式化。那时候我们会意外的发现,这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正处于成长的年纪,请不时停下来看看路边的花草。因为在人生的路上,成长的季节,这里的风景是独一无二的。
知、行、思
广东考生
古语有云:“易有三练,一练简单,二练容易,三练不容易”,“易合天地”对于常识来说不也一样吗?我们活在常识里,“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使用它们,为了简单;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为变化而变化;常识来源于生活,长期应用不易。所以庄子云说,“道在排便”。因为常识,因为生活,我们淡定。
老子说,“大象如希望”。正是因为常识对我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所以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就像时间和空间对我们来说太静态太绝对一样。在艾石之前,我们被欺骗了几千年。于是我们突然明白,虽然常识是普遍的,但我们也要知道它,去做它,去想它。
所谓常识的知识,并不只是衣服因为热而冷的自然反映,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细致观察。没有这个意图,怎么会有常识?没有常识怎么做?如果你不做,你会有麻烦。比如对人来说,知道交通拥堵的时间,不会耽误约会;比如拿破仑不知道俄罗斯的辽阔,不知道冬天的寒冷,因为俄罗斯的坚壁和荒野,为滑铁卢战役埋下了伏笔。
所以出于常识,你应该知道。
所谓实践常识,既是知道后的物证,也是生活的必需。我们之所以要知道,要做,是因为知道容易,做起来难。做起来很难,所以做起来很特别。常识是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诸葛会乘势分天下,刘邦会知楚而强,汉而弱而强。常识的做法是顺应自然,与时俱进,所以才能趋利避害,所以才有了汉代的醒世精神。
所以为了常识,去做吧。
至于思考常识,是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常识,我们无形中被忽视,被习惯。但是,世间万物都是永恒在变的,不适合我们去固守。如果我们坚持我们所拥有的,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所以,那盘汤说:“新则新之,新则新之”;《赵康》说:“做一个新公民”;曾子说:“君子尽其能”;因为对常识的思考,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对于历史来说,30年的改革开放,不就是因为思考和改变意识形态,然后知行合一,才导致了今天中国的崛起吗?
“易合天地”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才维持了一个古老的文明。但是,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发展中,不懂得常识就无法进步,没有常识就无法进步。
所以,我们不妨用子思的“仔细思考,明辨,忠实行动”。对于常识,我们要知道,要行动,要思考,这样才能拥有平静的生活,不断前进。
评论
评论员:胡家军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阅卷内容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对“常识”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从“三戒”入手,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运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出发,层层论述如何认识、做、思、深化“常识”。相对于很多考生对“常识”的平面理解,考生的理解深度更胜一筹。
在表达上,本文巧妙地运用了论证技巧,将丰富的材料运用到文章中,论据的运用精准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相互照应,融为一体。文章语言流畅,略带古典。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有点夸张。
当然,本文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使用古语时记忆不够准确。比如“老子说,‘象欲’”应该是“老子说,‘象欲为形。还有“汤的盘子上的铭文说:‘新则新之,再新则新’”;《赵康》说:“做一个新公民”;曾子说:“君子尽其能。”原文出自大学,应该是:“唐曰:‘汝新,新而新’;”赵康说:‘做一个新公民。’诗中说:‘周虽旧国,其生惟新。因此,君子尽其所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考生一般都会记住古籍的意思。虽然引用不够准确,但缺陷并不能掩盖。作者的阅读视野和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不要拿常识当不当饭吃。
广东考生
如果你问任何一个中学生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伦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结构,他一定会把这些东西讲清楚,让你惊叹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科学家。但是,如果你找一个尖子生,问他如果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可能会挠头思考各种化学反应,然后淡淡地对你说“我不知道”。然后“青菜多少钱一斤?”我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我不知道!”
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科学知识抓得很紧,各种奥运办得风生水起,但常识教育似乎还不够强。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光是“常识”就可以欠缺。所以学生被放在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上,只搞高端知识。今天,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就要依靠飞机、大炮、火箭等高科技,所以似乎应该用科技知识“喂”学生。“常识是小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的很想发火,大喊“这种说法太可笑了,不要拿常识当不当饭吃!”"
常识是一门艺术,引导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都需要常识的指导。现在的我们,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都可以由父母来做,各种事情都可以由父母来做,就像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一样。但是父母不可能照顾我们一辈子,我们长大了还是要自己照顾自己。如果连常识都不懂,以后岂不是处处碰壁?还是什么事都要给父母打电话?而且就算生活不能自理,生活一团糟,又怎么会有学习的心呢?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诞生于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实践和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是从树叶可以切手的常识出发,发明了锯子。谈论高科技而没有常识,就像盖一栋没有地基的大楼,是不可靠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加大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常识和科技知识都要重视。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从普通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拘泥于常识。当年的大物理学家伽利略在质疑常识中提出了新的观点。历史也证明了他的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生存和科技发展的基础,对人的意义堪比干粮。不要把常识当干粮,用它来“填”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撑起理科大楼的腰腹!
评论
评论员:邓玉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俗语的局部运用,比喻的巧妙运用,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把“常识”比作“干粮”——生存的基本物质,强调的是“常识”的基本本质,题目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
全文以“常识”的成分为主,与题目相关,中心突出,强调普及生活常识的必要性。这篇文章内容丰富。一开始,它侧重于教育中“高端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生活中常识普及的现象,呼吁社会不要轻视常识。然后从常识对日常生活的指导,常识是科技的基础,质疑常识的需要,层层论证,层层深入,结构严密,在文末推演。本文最突出的是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自然,有个人见解,感情真挚。
但这篇文章的写法不够工整,常识表达不够准确,部分句子有瑕疵。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北京考生
听过《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旋律很美,歌词也很美。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看不见的翅膀,正是有了它们,我们才能带着希望飞走。对我来说,那双翅膀就是那些看似沉重的书。有了他们,我才能满怀梦想,飞向远方。
清代高潮曾在《梦影》中写道:“卷中有山川。”没错,书中有金屋藏娇,书中有颜如玉。前辈的话言犹在耳。阅读是一个感受的过程。那些书就像一双无形的翅膀,带我穿越历史的长河,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于是我看到苏东坡在明月下翩翩起舞,唱着“祝人长久,千里之外”;我看到梭罗一个人坐在瓦尔登湖钓了一天鱼,脸上写不完。我见过千年的帝王将相,也见过千年的兴衰。是的,书就像翅膀一样,把我的心灵带出了狭小的窗口,让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天意从来不高,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遭遇挫折的时候,是书籍,那些无形的翅膀,带我走出重重阻碍,翱翔在蓝天。比如,当我因为考试成绩而感到无助的时候,我会去读东坡乐府,让“苦不堪言的人生”这种旷达的乐观情绪洗去我压抑的心情;比如,当我和朋友吵架的时候,高山流水的音乐会在我心中响起,提醒我友谊的珍贵;而当我迷茫无助,失去目标的时候,霍金那个写了时间简史的坚定身影就会浮现在我面前,让我重新找到目标。是的,书就像翅膀,让我摆脱了泥潭的纠缠,找到了人生的目标,直奔美好的天空。
因为对书的痴迷,对写字涂鸦的痴迷。所以当作家就成了我小自己的一大梦想。古人云:“读书如破万卷书,写字如有神。”是啊,如果没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怎么能写出像样的作品呢?于是,书成了我不可或缺的一双隐形翅膀。它承载着我的梦想,穿越障碍的乌云,带我到达梦想的彼岸。
我的耳朵似乎在回忆那熟悉的旋律: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翔,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是的,书是我无形的翅膀,它丰富我的视野,指引我的人生方向,带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书,我无形的翅膀!
这也是一种实力。
福建考生
微笑,就像一条流动的小溪,柔软而宁静;微笑,就像挂着的月牙儿,皎洁明亮;微笑,就像挺拔的松树,正在积蓄各种力量...
如果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持不懈,那就是微笑的力量;如果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那就是微笑的力量;如果有一种力量能温暖人心,那就是微笑的力量!
天崩地裂,地动山摇,高楼大厦瞬间变成一片瓦砾,许多生命在废墟下呼救。当解放军战士成功将一个小男孩抬进单(熊)架时,他轻轻一笑,用沾满灰尘的左手向战士们敬礼!这是一个孩子的微笑,也是灾区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微笑。它传达了太多:乐观坚强的活着,感谢所有关心灾区的朋友,我很好!
可能小男孩没多想。他只知道每天都是阳光灿烂,微笑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
我们喜欢微笑,喜欢上翘的嘴角,喜欢弯曲的弧度,更喜欢它传递的力量。
奥运会志愿者总是在任何场合对任何肤色和国籍的人微笑。这既展现了大国的风采,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姿态。它在向全世界传递一种力量,一种拥抱世界的力量!
而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2008笑脸也传递着微笑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需要李白那句“笑天出门,我们是蒿人吗?”不需要“横刀我笑天,两昆仑山我留”的血性笑声;不需要“红尘中骑公主笑,无人知是荔枝”的红色笑容...这些笑容要么过于狂野,要么过于坚强顽强,要么魅力十足。我们需要的只是浅浅的微笑。
人们很容易记住温总理亲切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的自信微笑。面对金融危机,放轻松;面对外国记者的尖锐提问,他还是笑对了。像一代儒生,待人温柔。他的笑容不也是一种力量吗?这就是笑对生活的力量!
微笑,就像一个高高举起的火炬,一直在世界各地和蓝天下传递...
当别人帮助你陷入困境时,你的微笑是感激的,充满深情的力量;当有人不小心踩到你的时候,你的微笑是包容的力量;当厄运降临时,你微笑,微笑变成了一种强大而勇敢的力量!
如果全世界都充满爱和微笑,就不会再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和朝鲜核问题。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将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即微笑作为一种力量,将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独一无二的
上海考生
人们常说,隶书给人太花枝招展的感觉,楷书给人太死板的感觉。聪明的郑板桥把隶书和行书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板桥体”。歪歪扭扭,错落有致,真是妙不可言!有人说这种工作“不可或缺,不可或缺”,真的很有道理,我也很赞同。不仅是书法界,我们的社会,不是缺少“郑板桥”,就是模仿“郑板桥”的太多了!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板桥”,需要的是创新,而不是泛滥的空壳。
年轻的时候学书法,前期主要是临摹,刚开始练的很努力;直到后来我才弄清楚。原来学习别人的字体和风格是很难的,尤其是要把那个字体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笔法融为一体。然而真正的境界在于练出自己的风格,这就更难了。学了很多年,还是没成气候。因此,我钦佩像郑板桥这样的先驱。但书法界很多自称“书法家”的人其实和我一样尴尬,只是他们的“温度”比我深。事实上,他们也缺乏自己的“个性”。他们的“描写”虽然可以形似,但精神并不相似,也验证了“非此即彼”的道理,不仅书法需要“板桥体”,我们的社会也需要它的注入。
在我们的作文领域,“抄袭”这个词经常出现。现在书籍泛滥,每个人都是“作家”,每个人都能有一两部“作品”。但是,还有大部分的宝藏,真的很尴尬。他们临摹名家的珍品,收藏了一本书,却弄得像什么都没有。所以,真正有价值的,有意境的,你是复制不出来的。不如自己开品牌,自力更生!
再说说最近红了一段时间的小沈阳。每个人都被他滑稽的才华所吸引。小沈阳真的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但是小沈阳可以有一个,不可以有两个。一是时尚,二是不时尚,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它的原创性,也大大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吃力不讨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的社会需要“板桥风格”,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和更丰富的元素,就像字体一样。
“板桥式”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也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既不能太招摇,也不能太死板。只有把隶书和行书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中庸中立。根据自己的条件,要有创意,塑造独特的个性。
展望未来,我希望我们的社会会有更多不同的“板桥”,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轻松舞出自己的舞台!
【点评】考生对材料的理解与倡导创新、发展个性的主题紧密相关,说明其具有阅读和提炼的能力。开头对楷书和隶书特点的评价,自然引出作文素材,可见其处理素材的能力。正文从“板桥体”的“一不可二”理论入手,描述了年纪轻轻学书法“描摹”的感受,书写界的“抄袭”,小沈阳的搞笑新风尚。这个论点,由浅入深,说明他有认识事物的思想素质。
虽然语言表达需要锤炼,但作为考场作文还是难能可贵的。
不要靠近
陕西考生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时候对这句话很不解。我一直觉得朋友之间应该是亲密的。为什么他们要“轻如止水”?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仔细琢磨,会越来越佩服古人的智慧和超脱。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正因为如此,人类成为万物之灵。也正因为如此,人往往会为了自己的感受而影响对事物的判断。所以,“淡如止水”也是一种境界:真正高尚的人,是不屑酒肉之交,只追求清淡理性的交往和淡泊如水的明澈。
太强烈的感情或亲近会像雾一样遮住你的眼睛,你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必然会受到影响。偏见和偏袒也由此而来。面对矛盾和选择,如果只是想维持那种亲密关系,就会导致我们的片面性和错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个是穷人,一个是商人。马克思的小女儿因病去世,他没有钱为她举行葬礼。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向他的朋友恩格斯寻求任何经济上的帮助。然而这样的友谊却持续了几十年,成为一段佳话。这种伟大友谊的背后,是两位伟人对正义、平等、真诚的理解,也反映了他们对人生的追求。
“勿近”这句话其实并不是警告人们不要靠近,而是一种长期而深刻的提醒。提醒我们保持一点距离,享受这种距离带来的美好。这样的距离并没有真正的割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是通过一段距离留下了揣测和冷静的空间,留下了平和的面孔和公平的理解。
从小时候对父母的盲目崇拜,觉得大人说的都是对的。直到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其实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随着所谓的“距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正是在这种变化中,我们走向成熟。
“勿近”,要有这样一种淡泊如水的清醒明彻,灵魂才能沐浴在平静的微风中,成就自己的智慧与高贵!
点评:听一听,唱一唱新杨柳枝。
黑格尔曾说:“距离产生美。”这句名言被无数评论家用过,但本文作者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诠释了它的含义。
文章的观点非常明确(标题“勿近勿近”也有明确概括),警示人们在交往时要遵守“淡如水”的原则,因为“过于强烈的感情或亲近会像雾一样遮住眼睛”。对老话的解读准确恰当,辅以马克思恩格斯伟大友谊的例子,高度浓缩了他应用的深刻哲理。讨论不是武断的,而是反复的推理。从自己的经历和认知到理性的分析,可见作者对问题的把握和解决能力,可见思路的清晰流畅。文章的语言也清新自然,表现出了驾驭文字的能力。
用人唯亲,任人唯贤。
陕西考生
情感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情感亲近的距离会对事物认识的对错产生很大的影响。
《韩非子》中的一则寓言,就是用感情来理解和判断事物的典型例子。富人家的墙被雨水损坏了。他的儿子和邻居家的一个老人劝他把墙修好,以防被盗。结果丢了东西后,他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觉得儿子聪明。很简单,他的儿子和他有血缘关系。因深爱儿子,认为儿子不可捉摸,怀疑老邻居是小偷。可见他判断事物不是以事物本身为标准,而是以感觉为标准。重感情而不理性思考,是他对事物产生误解的根本原因。
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有钱人”?是啊!比如在干部任用上,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有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考虑是否有才能,而是考虑是否亲近自己,这样就可以把一些无良无能的人混进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真正有抱负和才华的人被拒之门外。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情况并不少见,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古时候有一个贤明的大臣,深得君主的信任。君主主要推荐了一个可以帮助他处理国家事务的人。他出人意料地推荐了一个与他有仇的人才。蛮子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官员。他居然把跟了他很多年没做过错事的高柱给辞退了。原因是高对自己的过错只字不提。他们都是人,有普通人的感情。但他们在为国家选拔人才时,没有被感情左右,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如果当今社会的领导人,在任用干部、选拔人才的时候,能够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少一些情绪化,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像古代的这位贤臣、蛮子,我们党的干部也许会更加纯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也会更有保障。
情绪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但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根据事物本身,在理性的指导下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就一定能够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点评:古今对比,以事实为依据。
有了对比,美与丑都看到了;善用对比、褒贬;巧妙运用对比,词近意远,对比鲜明,不失为一种好的写法。这篇文章结构简单明了,不拘泥于常规思维,只抓“对比”来做文章。驳斥了“有钱人”凭感觉认识判断事物的寓言与当今干部任用中任人唯亲的类比。对比古代姜子任人唯亲和今天干部任人唯亲,呼吁人事任用公平公正!古今对比、类比、正反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多变而灵活,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同时紧扣给定材料,列举材料,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