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淘气大球

作为一个给别人上课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好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淘气大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小班教案:淘气大球1的设计思路;

打球是孩子们喜欢的户外活动。虽然小班的孩子个头小,动作协调性差,打球的技巧很难掌握,但他们对打球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张文浩小朋友说:“大球太调皮了,一点都不听话。”为了让孩子知道大球为什么这么调皮?所以选择了这个活动的主题。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科学探究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了解球的形态特征和各种打法。

4.愿意与同龄人和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让孩子大胆地在群体面前表演和表达自己。

活动准备:

1.和孩子一样多的大球;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积木。

2.两个扁球,一个充气针和一个充气管。

3.请家长帮忙收集各种球充实运动角,准备各种球类比赛的图片和光盘。

4.用各种便利贴剪出一些眼睛鼻子嘴巴。

活动流程:

一、大球,滚动快1。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玩球,并积极探索各种玩球方式。

2.鼓励孩子积极发言,演示自己的玩法。

3.儿童可以通过玩球来感受球的形状特征,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4.通过滚球和正方形积木,球和三角形积木同时滚动,让孩子知道圆形的东西滚得快。

5.游戏:(1)我和球赛跑。(2)两人配合滚球接球。

二、大球跳1。请两个孩子玩扁球。其他小朋友会观察讨论:扁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能跳?我怎样才能跳得高?

2.给扁球充气,儿童仔细观察如何用充气针和充气管给球充气,使球逐渐充气。讨论:可以填别的吗?

3.球拍类比赛:我的球跳得高。在拍球的过程中探索:如何让球跳得高?

4.把球收起来。游戏:“球漏了”。

三、大球,多伙伴1。讨论:你对球类运动了解多少?怎么玩?

2.观察各种实物球,说出它们的异同。

3.看图片和光盘,学习打各种球,培养集体荣誉感。

4.选择一个球来玩。

球是我的好朋友1。讨论:玩球的好处。

2.打扮成“我的好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五颜六色的五官来装点舞会。

我和“好朋友”一起玩。、

活动反映:

“物”虽常见,但出发点是创新的。“物”和“玩”是“一物多玩”中的两个关键词。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离不开“物”和“玩”。选择“球”作为这个活动的“对象”后,怎么玩?如何引导孩子创造性地玩耍,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对儿童最初玩球经验的分析表明,儿童从小班开始就可以滚动、击球和投球。如果他们下学期大班重复这些技巧,还会有兴趣吗?所以,在引导孩子开动脑筋“一球多打”的基础上,结合足球,学习“控球”的技巧,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小班教案:淘气大球2设计思路;

打球是孩子们喜欢的户外活动。虽然小班的孩子个头小,动作协调性差,打球的技巧很难掌握,但他们对打球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张文浩小朋友说:为了让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大球这么调皮?所以选择了这个活动的主题。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科学探究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了解球的形态特征和各种打法。

4.帮助孩子了解身体结构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

5.要明白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1,和孩子一样多的大球;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积木。

2.两个扁球,一个充气针和一个充气管。

3.请家长帮忙收集各种球充实运动角,准备各种球类比赛的图片和光盘。

4.用各种便利贴剪出一些眼睛鼻子嘴巴。

活动建议:

首先,大球滚得快。

1,孩子自由玩球,积极探索各种玩球方式。

2.鼓励孩子积极发言,演示自己的玩法。

3.儿童可以通过玩球来感知球的形状特征,并能说出他们是如何感知的。

4.通过滚球和正方形积木,球和三角形积木同时滚动,让孩子知道圆形的东西滚得快。

5、游戏:

(1)我和球赛跑。

(2)两人配合滚球接球。

第二,大球,跳高

1.请两个孩子玩扁球。其他小朋友观察讨论:扁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能跳?我怎样才能跳得高?

2.给扁球充气。儿童仔细观察如何用充气针和充气管给球充气,使球逐渐充气。讨论:可以填别的吗?

3.球拍类比赛:我的球跳得高。在拍球的过程中探索:如何让球跳得高?

4.把球收起来。游戏:“球漏了”。

第三,大球,伙伴多

1.讨论:你知道哪些球类运动?怎么玩?

2.观察各种实物球,说出它们的异同。

3.看图片和光盘,学习打各种球,培养集体荣誉感。

4.选择一个球来玩。

球是我的好朋友。

1,讨论:玩球的好处。

2.打扮成“我的好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五颜六色的五官来装点舞会。

3.我和“好朋友”一起玩

活动扩展:

请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一起观看、玩耍,进一步加深对球的理解。

活动反映:

“物”虽常见,但出发点是创新的。“物”和“玩”是“一物多玩”中的两个关键词。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离不开“物”和“玩”。选择“球”作为这个活动的“对象”后,怎么玩?如何引导孩子创造性地玩耍,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对儿童最初玩球经验的分析表明,儿童从小班开始就可以滚动、击球和投球。如果他们下学期大班重复这些技巧,还会有兴趣吗?所以,在引导孩子开动脑筋“一球多打”的基础上,结合足球,学习“控球”的技巧,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