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火线穿越“1917”

因为文化浅薄,对于外语电影,我一直觉得“不愿意主动选择”。说文化差异是牵强的借口,完全是因为语言不通。

看看翻译过来的版本,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我记得小时候央视翻译的片子怎么那么有味道,我也一度以为外国人都是这么说话的。)

看原版,完全看不懂。仔细盯着字幕,感觉错过镜头了,看腻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是不会主动去看外语片的。懒!

但是看“1917”并没有那么难。

“1917”在一战的背景下,两个年轻的士兵穿越火线传递重要信息。

1917,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三年了,整个世界都乱成一团,尽管协约国和盟国都认为很快就会结束。很多国家莫名其妙的参战,根本没有正义与邪恶可言。

在西线,英国和法国与德国紧紧相连。德国突然撤回了在主要防线上的军队。英军将领麦肯锡认为时机已到,准备打赢德军,结束战争。但是,这是德国人引诱敌人,准备联合起来的一个诡计。

这个计划被另一个英军得知。在电报线被切断的情况下,要想通知友军不被忽悠,还得手动上报。

这项任务落到了两个年轻士兵布莱克和斯科尔身上。有多年轻?十六岁(脸略短)。十六岁,和平年代的十六岁,是一个青春激情的学生时代。战争的残酷,让无数这样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

布布和斯塔德迈尔带着沉重的责任出发了。时间只有八个小时,还要穿越战场无人区,被敌人占领城镇。路程不远,但每一步都充满危机。

在一个被毁坏的村庄里,两个人救了一个在空战中坠毁的德国士兵,但是斯塔德迈尔被德国士兵刺死。斯塔德迈尔匆匆赶路,因为他的哥哥在目的地军队,他们的信息会拯救1600人,包括斯塔德迈尔的哥哥。然而,还没等他征服,他就死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在于此。

然后,小布就一个人上路了,坚决继续他的任务。落入敌人占领的城镇,帮助妇女和儿童,与敌人战斗,在陌生人中狂奔,在激流中漂流,踩在岸边。终于在枪林弹雨中完成了任务。

任务完成,成功阻止了一场即将被屠杀的攻击。然而,这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普通战役。小布救了1600人暂时安全,却救不了整场战争的尸体。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人数约6500万,死亡人数达10万,受伤人数超过2000万。喔!(更别提二战了)

我之前说过“1917”看起来毫不费力,主要是关于影片的表达。电影是用长镜头拍的,据说到最后都是一面镜子。也就是说,从影片一开始,镜头就一直跟着两个主角(后面只跟着一个)。

这种感觉,像是新闻采访或者综艺节目,更像是开角色游戏。观众跟着角色走,观众是主角,每一步都身临其境。当你和你的主角命运相同的时候,你能不能听懂语言就不是很重要了。

《1917》真的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至于得了什么奖,就不是我这种非职业球迷关心的了。电影,如果看起来有趣,好看,有思想,就行。值得推荐“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