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飞甲》的 3D 水平如何?

《龙门飞甲》的3D特效确实是国际水准的,而且是我目前为止看到的国内3D特效做得最好的一部。

徐克本身是个技术控,痴迷各种新鲜的技术,当年他拍摄《新蜀山仙剑》(1983)时,重金聘请了好莱坞专业人员来支援,其中两位罗伯特·巴拉克(robert blalack)和皮特·库兰(peter kuran)是乔治·卢卡斯旗下曾参与《星球大战》系列制作的视觉特效师。在拍摄的一年多里,他自己也逐渐了香港的一支特效团队,培养了本土的特效人员。电影上映后,尽管评论两极,但影像风格和视觉享受确实在当年的香港是前所未见的。

拍《龙门飞甲》前,徐克先自行组建了一个3D拍摄团队,并试拍了一部短片《抓猴》为测试。《龙门飞甲》不但用到自组的这组拍摄团队,还请来了《阿凡达》特效团队以及《2012》特效设计专家前来培训3D团队助阵——这也是他拍《新蜀山剑侠》时就用到的方法。

《龙门飞甲》有1058个特效镜头,***动用了11家特效公司。有的负责沙漠里的龙卷风,有的负责片头的帆船,有的负责武术动作,有的负责藏宝的古城。看电影的时候,特别片头叠化到龙江水师码头的场景,炫技意味很明显,镜头在桅杆船帆间穿梭,画面逼人而来。船厂大战时巨型圆木破空而出,后面还有花样繁多的刀枪器械,李宇春的飞镖更常常是扑面而来。电影前后景的景深搭配也很考究。而要单纯把《龙门飞甲》和《阿凡达》做比较,我觉得并不公平。

其一,《龙门飞甲》投资3500万美元,与《阿凡达》3.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无法比较。

其二,龙门飞甲是武侠片,和《阿凡达》这种科幻片也不存在横向类比可能性。

为什么?科幻片设置在未来时空,大到场景人物,小到一草一木,都可以是虚构的。这些带科幻感的东西,通过后期绿幕处理会比较便捷。而武侠片是真实存在的世界,除了武功招式外,所有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现实中存在的。俗话说,“画鬼容易画狗难”,是一样的道理。

在有限的真实场景用有限的资金如何构建宏大的3D世界,更考验人的功夫。

对3D而言,最最重要的是景深,前后景必须有一定空间出来才能体现出层次感。这也是为什么老爷会用飞镖等武器,也是为了配合视效呈现(但是大饼脸很吃亏的,你懂)。包括戏份很多的客栈一幕戏,对比徐克的老版《新龙门客栈》和更老版胡金铨的《龙门客栈》,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客栈空间大了,层次感也更强,出场人物更多,也是为了空间运作的需要。

为了视效,徐克或许牺牲了部分剧情逻辑(不过故事在老爷那里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吧,笑),但这种努力确实让他做到了在当时最棒的3D特效。我记得我在看完初片时,特别高兴地说:“老爷终于回来了。”这部片在特效史尤其是中国特效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忍不住吐槽一次,《龙门飞甲》之后很多所谓的国产3D片,不但根本是拿2D转3D的(3D在摄影上和2D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而且还是请的很多小破公司运作。记得某片上映,有人抱怨:除了字幕是3D,其他都是2D,呵呵后。你付出多少,其实观众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