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于“低级快乐”,爱刷短视频,大脑受损严重。
现在短视频无处不在,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刷短视频来打发时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和12,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34亿,而在这个庞大的数据背后,大量的用户投入了时间。
你一定经历过——明明决定早睡,却在床上开手机滑屏停不下来。
现在平台上都是没用的狗血短视频,但是手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刷了几个小时。
我总是等到撑不住了,才放下手机睡着。
孩子平时上学,刷短视频的机会很少,但现在是暑假,孩子有大把的时间刷短视频。
此外,父母或身边的亲友也有刷短视频的习惯,所以孩子很可能在一个暑假里就沉浸在短视频的环境中。
虽然刷短视频可能会让孩子安静下来,但还是不建议让孩子刷短视频。
刷短视频不仅浪费时间,还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影响大脑和学习。
1.谨防孩子沉浸在“低级快乐”中。
曾经热搜上有一个话题#低级的幸福在拖累你#一时间引起热议。
有网友表示:
“多读书,多学习,追求高级幸福”
也有网友反对:
“幸福也有高低之分?是不是有鄙视幸福的链条?”
是的,没错。幸福有高低之分。
低级的快乐可以通过放纵获得;
高级的快乐只有通过自律才能获得;
而那种顶级的快乐,只有在痛苦之后才能获得。
美国外交官布热津斯基在1995中提出了一个词“奶头保留”,后来被翻译为“奶头乐论”。
布热津斯基认为,社会发展,经济进步,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20%的人口会占据80%的社会资源。
为了安抚这80%的人口,20%的资本家给他们塞了“奶嘴”让他们沉浸在“低级的快乐”中,使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战斗的欲望...
如何实施这一战略?
那就是给80%的人创造“低级的幸福”。
1.发展令人满意的娱乐:肥皂剧、偶像剧、名人八卦等娱乐产业使人沉迷于快感和舒适,失去自我激励和深层思考能力。
2.发展发泄性娱乐:如刺激的游戏、色情行业、网络口水战;
短视频是主力军。
短视频呈现的内容大多直白搞笑,都是直奔主题快速刺激观众。没有深入的思考,让人无法停止眼花缭乱;
短视频中呈现的内容,都有动态“洗脑神曲”加持。这些背景音乐节奏动感,曲调明快,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人不知不觉刷了一个又一个视频;
短视频呈现的内容大多浮夸虚幻,要么演高富帅,要么装穷,但都是剧本表演,观众却深陷其中。
短视频确实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便捷、娱乐的世界,也给人们带来了放松。
但是刷完这些视频我们还记得什么呢?除了无尽的空虚,恐怕只是浪费时间...
大人尚且如此,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自制力、自律力、判断力都不成熟,更容易沉迷其中。
沉迷于“低级快乐”有哪些危害
长期处于“低级快乐”会上瘾。
上瘾会对大脑造成伤害。
成瘾会使大脑经历三个阶段——脱敏反应、敏化反应和前额叶皮层功能退化。
脱敏反应:
当我们受到新的刺激时,多巴胺急剧增加,然后急剧减少,直到我们通过一定的行为满足了这种刺激。
这时,我们需要更多的刺激来满足这种“饥饿”,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导致我们对整个过程麻木,比如:
以前刷一个2分钟的短视频,会让你的大脑感到快乐和兴奋,而现在刷1小时,你可能不会感到兴奋,但你渴望这种兴奋,所以你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刷短视频。
致敏反应:
你会对上瘾相关的东西更加敏感。换句话说,一旦你习惯了刷短视频,你可能就很难对世界上的其他事情感兴趣了,比如阅读、学习、思考。
在不断的刺激、脱敏、敏化过程中,我们大脑前额叶的功能发生退化(这是人类和动物进化过程中不同的部分),最终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甚至由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们会出现精神错乱、紧张、神经衰弱、抑郁、无法控制等症状。
一般来说,沉迷于刷短视频等“低级快乐”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很大伤害。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低级快乐”中,他们很难对“枯燥”的学习和阅读产生兴趣,沉迷于短暂的快乐,从而失去深入思考的能力;
而且孩子的大脑正在发育,也可能导致发育迟缓、情绪失控、易怒等;
长期在这种通过放纵获得的暂时快乐中,孩子也会对生活中那些需要努力才能获得快乐的行为失去兴趣,比如读书、运动、学习等等。
抵制“低级快乐”,
和你的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沉迷于“低级快乐”,根源在家庭,也是因为父母。
家长要想让孩子远离垃圾,开心快乐,一定要做好这三件事:
1.带孩子做拖延满足感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沉浸在刷短视频的“低级快乐”中,是因为它能给你带来“瞬间的满足感”。
它带来的快乐是及时的,不费力的,类似于吃瓜子,打游戏,卡拉ok等等。只要你做了这些事情,那时候你就能感受到快乐。
我们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延迟满足”,比如读书、学习、锻炼等。,只有在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一定的结果后才会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很容易吃几个小时的瓜子,玩一下午的游戏,却很难安静的看书半个小时。
瓜子进嘴就觉得甜,打开游戏就觉得刺激。但是,阅读和快乐是需要时间的,需要了解自己的记忆,反馈也不及时。
孩子一旦沉迷于短视频、玩游戏等即时满足感,就很难对枯燥的书本、复杂的公式产生兴趣,也很难堕落下去,学会提升自己,失去积极的追求。
2.以身作则,远离“低级快乐”
孩子小的时候缺乏自觉能力。不要指望孩子会自觉远离“低级快乐”。
需要家长及时“发力”。
需要制定一定的规范,尤其是暑假期间,严格规范孩子。
“6岁之前,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即使他们用了,也要删除娱乐类APP比如游戏、短视频;
6-12岁,不宜过度压制。可以和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和频率,制定严格的使用规则。违反了,就要接受惩罚;
12-18岁,青春期的孩子普遍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家长要适当管理,酌情引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个模仿者。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沉迷于短视频、肥皂剧等“低级快乐”,不要把短视频放在孩子身边的大嗓门之外。
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温暖的环境。
3.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当一个孩子沉迷于游戏或者短视频的时候,其实是他没有别的有趣的事情可做。父母应该带孩子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位父亲在高二的时候发现儿子沉迷游戏。他没有阻止,而是在暑假带儿子去上乒乓球课。
每个周末,爸爸都要求和儿子比赛。
结果,为了打败父亲,儿子不得不更加努力地练习,逐渐摆脱了网游。
家长不妨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去学画画、跳舞、运动、旅游...
甚至可以干农活,学做饭等等。不要省事。扔给孩子一个手机,什么都无所谓。你现在存的东西可能会在将来引起麻烦。
科技的进步,短视频的盛行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可逆转;
但“剑锋来自磨砺,梅花香自苦寒。”
放纵获得的暂时的快乐是无用的、空虚的,只有通过磨炼取得的成就才是充实的、快乐的。
家长要明白科技进步也是一把“双刃剑”,带孩子去体验好的方面,摒弃不好的方面。
希望能正确引导孩子,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