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
“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关键词一日游;过渡;等待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被动等待现象。”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2)从纲要中指出的“保证儿童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时间”的角度来看,要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过渡”环节中的教育资源,丰富这一环节中的活动,让儿童在自主活动中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3)从《纲要》中指出“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儿童个性发展。”由点及面,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一、当天活动细节观察记录以下是本次园内教研活动的观察记录:案例一:一次教学活动刚结束,老师说了一句“尿过的小朋友去小便”,就去做自己的事了。这时,一些孩子三三两两地向洗手间走去,一些孩子在教室里自由追逐打闹,还有一些孩子紧随其后。分析:这个过渡环节纯粹是放羊。在过渡环节,孩子因为无事可做而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孩子模仿的特点也有所体现。许多孩子在赛跑。放羊这个过渡环节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的,也会造成孩子过度兴奋,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二、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1)克服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脱离课程的倾向,牢固树立“一日活动即课程”的理念。“过渡环节”在幼儿发展中具有特殊价值,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调节着幼儿心理和教育教学的节奏。关注孩子一天生活的活动,关注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2)克服教师教育决策的主观性,避免过渡环节教师统一安排的倾向,避免过渡环节控制孩子,不断督促孩子不尊重自己的行为。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孩子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性格特征上的差异。立足“儿童发展”,在活动间的转换活动中满足儿童身心节奏转换的需求,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3)克服教师教育中的简单化倾向,寻求教学策略,避免过渡活动中“控制有限”和“释放混乱”的情况,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控、秩序、合作等品质,以及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发挥孩子自主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一些规则,使他们产生有益的互动,增进师生情感。关于优化幼儿日常活动过渡环节的意见和建议1。调整儿童身心转化的节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需要一个过渡环节,既要满足日常教学活动节奏更替的需要,又要满足幼儿日常身心活动的需要。这两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互不相同,相互交织。过去,我们在活动中没有意识到儿童身心转化的需要,只是单纯地考虑教学转化的需要,把儿童身心转化的需要硬性地用教学转化来代替。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两种节奏的更替有一定的重叠和交叉,但本质上,儿童身心的节奏和教学活动的更替节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孩子的身心节奏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孩子身心转换的节奏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时间或标准来转换。教学活动的转换是人为的节奏,主要是为了节省集体活动的时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当调整时间的设置,找出两种节奏转换的处理方法,从而尊重孩子的身心,顺利开展教学活动。2.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空。在新大纲的字里行间,明确高举尊重幼儿、保护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处处强调以人为本,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确保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与其他环节相比,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是一个宽松自由的环节,也是容易发生一些意外的环节。老师因为担心发生意外而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尊重”和“限制”往往是有区别的。组织活动中的“宽松”不是放任,有规则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研究过渡环节,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发现自己侵犯孩子权利、剥夺孩子自主权的行为,在实践中逐渐摆脱传统习惯,理解和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3.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组织实施策略,挖掘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重视日常生活各方面的过渡组织,树立“教育无处不在,教育无时不在”的积极教育观。从大纲要求的“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的角度出发,可以区分一日活动中必要和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删除一日活动中不必要的环节。组织有吸引力的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活动,让孩子的生活变被动为主动。从整合教育资源的角度,根据季节和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果。教师从尊重孩子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角度出发,利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形成活泼开朗、积极主动、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评价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看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否创新,更要看她是否注重教育细节,这决定了成败。因此,要充分、积极地认识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充分利用它作为一种与其他活动同等重要的独特教育资源,使过渡环节自然合理地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