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撒谎,注意力不集中,爱咬指甲。发生了什么事?

家长经常抱怨孩子越来越粗心,上课不专心,经常写错字漏字,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还有的家长说孩子太好动,坐不住,经常和孩子打架。你觉得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些症状,很可能不是一般的“粗心”,而是生病了。这种病的名字叫“注意力障碍”。如今,这种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孩子学习和身心健康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刘香萍教授表示,注意力障碍是学习的“杀手”,它会让孩子因为忍受不了学习的枯燥而自暴自弃,降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以后的工作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注意力缺陷障碍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很大的危害,那么这种疾病有哪些表现呢?

注意力障碍的五种表现

1.注意力不足。这类儿童主要表现为主动注意功能差,难以按照一定的任务和要求有意识地专注于一项活动或任务;另一方面,被动注意功能相对亢奋,非常容易被外界的任何微小变化所吸引,将注意力转向不相关的事物。

2.多走动。这种孩子不分场合都特别活跃。上课时,总是扭动身体,无故离开座位;在家里经常翻箱倒柜,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连睡觉都是来回翻滚,睡不好。有些孩子还有不良的习惯性动作,比如眨眼、咬指甲等。此外,他们虽然动作多,但极不协调,运动水平通常较差。走路或跑步时经常摔跤,姿势不正确,不协调。

3.冲动。这样的孩子在采取行动前往往缺乏思考,在采取一个行动前很难思考自己行动的后果。同样,他们也不会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有冲动行为的孩子,往往在老师讲完问题之前就急着说出答案,或者唐突地打断别人的谈话;在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等待;爱情插队。

4.觉醒不足。这样的孩子并不总是精力充沛。他们可以长期致力于游戏,但是他们在学习上很累很懒。他们往往边做边玩,对目标明确的活动表现出漠不关心。

5.角色管理失控。在学校里,这些孩子往往幼稚任性。他们什么都要一下子满足,不开心就发脾气摔东西。对挫折的承受力差,经常哭。他们经常违反纪律,不服从老师的要求,并与老师争吵。

注意力障碍可以通过彩色墨水判断。

让很多孩子玩一个玩具,告诉他们老师出去的时候不要碰这些玩具,然后老师出去3分钟。结果显示,注意力缺陷儿童触摸玩具的次数是正常儿童的两倍。正常组的孩子可以使用一些延迟满足的策略来控制自己,比如和玩具说话,数玩具有多少,而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孩子没有这样的策略。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联想到颜色:先用彩色墨水画一些小方块,然后让孩子说出他们能联想到某种颜色的东西,比如“绿色”可以联想到树叶、草坪等等。还有,在沾有红墨水的正方形背面写上“绿”字,然后先把字给孩子看,再问他们正方形的正确颜色是什么。在这些实验中,注意力障碍儿童的准确性通常比正常儿童差。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做出反应,犯更多的错误。

过去,人们认为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在游戏中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专家越来越意识到,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上。假设在游戏中,我们观察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另一个正常,我们会发现两个孩子在玩游戏时都会非常兴奋和投入,但是在面对枯燥的学习任务时,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正常孩子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而残疾孩子做事拖拉,效率低下。

刘教授指出,这个事实说明,这种病的关键不是注意过程的缺陷,而是人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缺陷。正如研究注意力障碍的美国著名学者巴克利所说:注意力障碍的背后是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游戏和学习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前者能带来即时的快乐和满足,而学习带来的满足是在未来;游戏只需要人按照已有的快乐去做,去争取更多的快乐,而学习需要计划,需要不断的问自己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游戏不需要自控,学习需要自控。

如果你病得很重,你必须吃药。

治疗注意力障碍的药物也称为心理刺激药物,因为其主要作用是增强或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唤醒或警觉性。正常孩子如果服用这些药物,也会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唤醒性。刘教授说,最常用的药物有三种:一种是利他林;第二个是皮莫林;第三种是右旋安非他命。在这三种药物中,利他林是最常用的。这种心理刺激类的药物必须有医生的处方才能给孩子服用。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利他林的属性在服用后1到4小时内完全影响行为。但吃药有一定的副作用,有的孩子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或头痛,甚至会影响身体发育或身高。

教育的矫正,比如设计一个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在听觉、视觉或阅读能力上的训练,身体动作的自控和协调,虽然没有药物治疗的效果来得迅速,但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的自动化和熟练化,让学习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长期训练确实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准确性和学习速度。刘教授反复强调,无论家长选择药物治疗还是教育治疗孩子的注意力障碍,都要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对于注意力障碍特别严重的孩子,药物治疗是必要的选择。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障碍不是太严重,可以选择教育训练来纠正。一般来说,家长可以遵循先心理教育后就医的原则。

如何改掉孩子咬指甲的瘾

在家庭生活中,有些孩子经常咬指甲,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进行训斥,甚至为此采取惩罚措施。然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不但没有表现出悔改,反而越来越坏,这让父母很头疼,也很平静。其实只要了解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大部分孩子的咬指甲瘾都会很快得到纠正。

孩子咬指甲主要与紧张焦虑有关,如作业繁重、复习备考、看惊险电影以及孩子被父母责骂或惩罚等。有些孩子在专心看电视、听故事、找东西、做作业、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咬指甲。

儿童咬指甲成瘾的主要表现是:儿童在咬指甲时一般会乱咬十根指甲,咬下的指甲往往会变得又短又不平整。有些孩子在注意力被什么东西吸引或者紧张的时候,会咬其他东西,比如铅笔、手帕等。由于反复咬指甲。会损伤手指的指甲和皮肤,使指甲游离边缘粗糙,指甲边缘周围出血而引起指甲畸形,甚至出现甲沟炎、甲周疣、门牙边缘小裂纹、牙龈炎。

咬指甲是一种令人尴尬、讨厌甚至痉挛的习惯,不仅受到社会、同学和家庭的歧视,还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孩子咬指甲不是小问题,家长要重视,及时采取综合措施,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

普通疗法。孩子咬指甲是完全可以矫正的。首先,家长要认识到这是一种病,单纯的责骂或惩罚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反而有害,甚至会使病情加重。其次,要积极寻找引起紧张焦虑的因素,及时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家长应命令他们修剪孩子的指甲,以防止指甲感染和表皮损伤。

心理治疗。主要采取行为限制和以下引导方式。所谓行为限制,就是当幼儿咬指甲时,家长要耐心地教他慢慢地把手指从嘴里拿开,紧紧地抱着手臂,用微笑、点头或赞美来表达欣赏。也可以通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下面的指导是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认识到咬指甲有一定的危害,但只要能正确对待,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同时,让这些孩子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由于儿童咬指甲成瘾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矫正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不仅需要孩子增强信心,还需要家长耐心,采取家长监督与孩子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来巩固治疗效果。只要能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能摆脱这种儿童咬指甲成瘾的行为偏差。吮吸手指和咬指甲的怪癖是一种不好的嗜好。心理学家认为,吮手指和咬指甲是儿童期高发的行为障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吮吸手指的儿童发生率为12%;咬指甲的儿童发生率高达44%。另一位心理学家也证明,在14岁的儿童中,55%有不同程度的咬指甲行为。吮吸手指和咬指甲的坏习惯超出了童年的年龄,这反映了有这种怪癖的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吮吸手指、咬指甲的不良习惯不仅可能引起手指水肿、牙齿闭合不良和感染,还会“在学习和工作中产生内心紧张、压力、焦虑或易怒的症状……”。虽然这些行为本身并不能直接妨碍人的学习和工作,但它们可能是内心自卑、敌意或其他某种情绪状态的表现。“众所周知,吸吮是一种原始反射,任何接触到婴儿嘴唇的东西都会引起吸吮反射。在婴儿时期,吮吸手指是很常见的。2-3岁以后,这种现象一般会逐渐减少。但是当宝宝饿的时候,吮吸手指就像吮吸妈妈的乳头一样满足;当你孤独、无聊、焦虑、处于痛苦或其他不舒服的表现时,吮吸手指可以自我安慰,缓解焦虑,转移注意力,所以你可能还是会吮吸手指。如果这些行为偶尔发生或者持续时间很短,就不应该认为是病理性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外界接触的增多,这种坏习惯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如果经常存在饥饿、疾病、孤独、缺少玩具等不好的情况,吸吮手指可能会形成一种难以摆脱的习惯。至于咬指甲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它通常发生在人们紧张或抑郁的时候,就像吮吸手指一样,而且常常伴有睡眠障碍、磨牙和吮吸手指等症状。有些人的咬指甲行为是对父母童年咬指甲行为的模仿,他们普遍获得快感,逐渐形成顽固的习惯。一个漂亮的女孩养成了吮吸拇指的习惯。虽然它的表面很热闹,但它的内心却隐藏着许多忧虑。因为她妈妈不仅喜欢打扮,还对什么都吹毛求疵,唠叨个不停,所以她想让女儿学芭蕾和民族舞,还要练钢琴,读英语。女孩心里不喜欢,但她妈妈很热衷,花时间和钱给她请了名师。买这个买那个。女儿每次学芭蕾都走在旁边指点批评。练习时,只要有一个学生的姿势看起来很美,她就大声叫女儿注意模仿,这让她很紧张。可见,女儿吮吸手指的行为就是这种内心冲突和对母亲极度不满的结果。预防和纠正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关键在于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避免错误的哺乳方法,杜绝养成不良习惯。对于已经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孩子和大人,要注意:1。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喂养方式不正确,就要培养孩子规律的饮食习惯,让孩子吃得规律,饿得慌。如果你感到孤独或寂寞,你应该给你的孩子一些有趣的玩具,让他们有机会和大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培养他们对环境和游戏的兴趣,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逐渐纠正这种不良爱好。对于成年人,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幼稚性,教会他们正确有效的解决烦恼的方法,自觉戒掉这种怪癖。2.正确教育,避免粗暴。吮吸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儿时期是很自然的,所以不应该简单地禁止,否则会强化这种行为,让他们感到更加紧张。只有主动提供各种有趣的东西,比如做手工,玩游戏,而不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自然会解除他们的困惑,避免这些不良爱好。所以,强行制止这样的孩子的坏习惯是有害无益的,嘲笑、嘲讽、恐吓、打骂更是不合适的。这样做只能让孩子的情绪更加紧张,甚至产生自卑、孤独等不健康的心理。3.厌恶疗法。在童年时期,如果孩子养成了吮吸手指或咬指甲的怪癖,可以通过厌恶疗法进行治疗和矫正。比如在孩子的手指上涂上黄连水或辣椒水,让他们感受咬指甲或吮吸手指的疼痛,从而中断这种行为。

罗素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孩子的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我们的儿童心理问题专家也说了:孩子说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是出于无奈!他们说父母有时会强迫他们撒谎!——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想到的!

那么,如何纠正孩子说谎呢?我们的父母应该怎么做?

首先,不要做出孩子品德不好的断言。如果孩子说了谎,你也要认真纠正孩子的第一次。不要大怒,也不要妄自菲薄:“不就是骗人的吗?孩子!”我连鼓励都不行:“哎,我儿子真能干,把我们俩都忽悠了!”

其次,要正确使用奖惩:帮助孩子认识到说谎不会成功,即使是蒙混过关,也只是暂时的。诚实会减轻对他过错的惩罚,说谎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同时要不断教育孩子要诚实,孩子有诚实的行为要及时鼓励和奖励。还要注意亲子关系的民主化,让孩子可以信任和依赖父母,而不用害怕说实话和被惩罚。这样可以防止或改掉孩子说谎的坏习惯。

再者,要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家长不要忽视孩子说谎的严重性,尤其是当孩子起初偶尔在一些琐事上说谎时,家长更不要一笑置之,否则,实际上会助长这种行为。通过榜样来教会孩子理解任何形式的不诚实都是不道德的,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有害的。教育孩子诚实是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结合一些生动的故事,比如“狼来了”,让孩子明白,经常说谎的人,即使最后说了真话,也不会有人相信。

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诚实待人、老老实实做事的良好品德。只有对别人诚实,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别人交朋友,成为真正的朋友。只有老老实实做事,才能找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真正完成几件事,从而取得成果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