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回家,亲子成长?——以小班“认识性别”主题系列为例。

一、活动的起源:

?小班幼儿刚入园,对幼儿园生活、环境、同伴充满好奇。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他们对异性上厕所的方式很好奇,也会问同伴是男生还是女生,这说明孩子对自己和异性同伴的区别很好奇。

?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后,老师让孩子们和男生女生一起排队上厕所。从这两张照片可以看出,小班的孩子大多不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基于这种情况,我在下午放学后采访了10的家长,看看孩子在家里能不能辨别性别。其中,1个孩子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性别;有2个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基本能分辨;有7个孩子在父母反复动作的引导下,仍然分不清性别。

?我觉得应该抓住这个教学机会,引导孩子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然后才会有接下来的一系列亲子课程和园内课程。

二、活动期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意外事件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3-4岁的孩子开始形成严格的性别角色意识;专家指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性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发展健全的人格。?教师期望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观察等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区分自己的性别,认识男孩和女孩的明显特征,并在游戏中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在活动中利用不同的材料为孩子创造合作的平台和机会,从而初步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三、活动过程:

1.亲子购物:

?知道孩子对自己的性别理解有困难,老师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认识性别”的主题容易获得校外资源,所以老师们也根据孩子的兴趣将“认识性别”的活动延伸到家庭,邀请家长周末带孩子出去发现生活中的男女征兆,并在班级群里反馈带孩子认识男女征兆的过程。下面是家长反馈的小视频(11页)。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性别意识。

?回到课堂后,老师和孩子们围绕“我看到的标志”这个对话活动开始了分享和讨论。

小何苗:“女生厕所穿裙子了!”"

韩寒:“我和我妈看到厕所指示牌和水管还有高跟鞋!”"

……

?亲子购物的短暂观察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孩子获得的感性认识不足以支撑其后续体验的拓展。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比如“我也是短发,为什么我不是男生?”“为什么我不能像我哥那样站着尿尿?”?儿童的学习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能否考虑给孩子提供更多了解性别的机会??通过一个教学活动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接下来开展了一个“男生女生不一样”的教学活动。

2.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

?首先,通过猜测讨论男生和女生的区别。

凡凡:“男生都是短发。”

婷婷:“妈妈说我也是女生,但是我是短发。”

……

?孩子们很快发现了男孩和女孩外貌特征的差异,老师继续展示男孩和女孩上厕所的图片,引导孩子进一步了解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然后通过准备各种玩具,邀请小朋友帮忙分别送给男生和女生。

童童:“我喜欢芭比娃娃!这是给女生的。”

宣萱:“玩具车是给男孩子的。”

欣欣:“我也喜欢车,想送给女生。”

……

?然后老师总结了一下,男生和女生的玩具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的男生女生喜欢玩。老师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发现,孩子们根据对玩具的喜好,更多地了解到了男女之间的差异。

?最后,继续要求孩子给父母送礼物。

郭瑄瑄:“我妈妈喜欢穿裙子。我想把它们送给她。”

瑶瑶:“我把口红给我妈,我妈会画口红!”"

……

?通过给父母送礼,我发现男女在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并不相同。活动最后,利用给小朋友送礼物的游戏,引导小朋友按照男生女生排队。这时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能正确排队。

?活动中,通过男孩女孩图片的对比观察和愉快的游戏,让孩子直观地了解男孩女孩的外貌特征;通过观察男孩女孩上厕所的场景,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最后,通过“送礼物”这一游戏的操作,丰富了儿童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提高了自我认识,巩固了儿童对性别意识的感知。

?但是,在生活中,当孩子措手不及时,他们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家长如何回答这类问题?

3.“尴尬”的父母应付道: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老师在班级群里推送了关于儿童性教育的“尴尬问题”,并收集了第一批家长的回答。

琪琪妈妈:“你还小,不懂事。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薇薇爸爸:“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老师发现有些家长回避回答孩子的问题;有的家长答非所问;有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由此看来,大多数家长对幼儿的性教育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在性问题上往往选择回避的态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推荐了电影《父子谈心》,要求家长从电影中获得灵感,学习睿智的父亲是如何巧妙解决孩子类似问题的。

?影片中,一个好奇的小男孩不停地向父亲询问性知识问题,比如:“宝宝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妈妈怀孕了?诸如此类。”爸爸虽然一开始很尴尬,但还是尽力用各种简单的生活例子巧妙地回答了儿子的困惑。

?在收集家长的纸质反馈时,很多家长并不看好。有的家长根本不看电影,反馈时敷衍了事。从种种迹象来看,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的不了解和不重视。

?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我们做了五颜六色的卡片;请家长回答关于性教育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来自推荐片中的故事,让家长通过观看影片来回答。

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家长没有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老师会采取“一对一”收集小卡片,“面对面”与家长沟通。

?为了保证家长能从电影中学习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分三次收集纸质答案。影片被推荐后,同样的“尴尬问题”又在班级群里推了一遍,要求家长再回答一遍,收集家长对“尴尬问题”的处理方法。这一次,我发现很多家长处理孩子“尴尬问题”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家庭教育入手,帮助孩子认识到男孩和女孩的差异是因为性器官的不同。

四、活动分析:

上课过程中的一次偶然发现,开启了这次奇妙的“认识性别”之旅。在兴趣的驱动下,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通过了解男孩和女孩在外貌特征、如厕方式、喜好、生活用品等方面的差异,强化他们的性别意识。

?小班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远不如中大班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作为支持者,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一步步的开展这个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遇到问题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查找资料,享受知识。通过“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模式,可以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认识性别”主题活动既满足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又提高了孩子的阅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是重要的资源。面对小班孩子的性别认知困难,甚至孩子的“尴尬问题”,如何才能学会做聪明的家长?首先,我们向家长推送专家在线讲座,还邀请专家入园分享幼儿“尴尬问题”的处理方法;其次,通过阅读方式,如:亲子绘本阅读、校园图书漂流等活动,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识自己;最后,利用好亲子间的美好时光,如:家长找征兆、家长洗澡、家长做推荐书籍等,不仅增进了家长和孩子的感情,还能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自己,巩固对性别意识的感知。

?从家庭的最佳“位置”出发,与老师紧密合作,一步步解决孩子对性别的认识问题。家* * *教育,充分形成家的互补力量,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共同帮助家长* *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