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计划是关于什么的?

第九个五年计划

发音jiǔwǔzh zh n z n

九五解读:指皇位。它过去指的是帝王的地位。

出处《干一》:“九五,飞龙在天,见大人好。”

例接唐之阴,位为~,承皇帝之制。(徐明·林忠《诸神演义》第六十三回)

故宫作为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宫殿建筑,处处体现着皇帝的至高无上。大多数人都知道“九五荣誉”这个说法。故宫的建筑确实与“九”和“五”这两个数字有关。例如,世界闻名的天安门门在它的平台上有五个门口,九个宽面和五个深面。故宫很多建筑都是九五间,太和殿却有十一间,这在整个故宫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为什么呢?在分析太和殿的宽度为什么是十一开间之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数字概念,尤其是数字“九”和“五”。

“九”和“五”这两个数字与封建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只有封建帝王才能享用。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个简单的说法就是:在中国古代,数字分为正数和负数,奇数为正,偶数为负。九是最高的阳数,中间是五,所以“九”和“五”象征着皇帝的权威,称为“九五之尊”。

另一种观点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传世版本的《易经》据说是周文王玩的,所以也叫《易经》。《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是干卦,象征天,所以成为代表皇帝的卦。干卦由六个阳卦组成,阳极,旺极。从下往上数,第五个叫九五,九代表这个计划是正计划,五代表第五个计划。九五是干卦中最好的,干卦是六十四卦之首,所以九五是六十四卦之首,三百八十四卦之首,也就成了皇帝的相。这里的“九”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区分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用“九”、“五”作为具体数字,以为一是为了契合代表皇帝的“九五”;再者,数字“九”和“五”在建筑上的运用也是符合美学原则的。《易经》中的转述有“大道之变,各有其命,有利于保和谐守贞节”。太和殿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是由此而来。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视为六经之首,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九五”一词源于《周易》应该更可信。

既然“九”“五”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为什么太和殿有十一间房那么宽?据有关资料记载,太和殿明代称为奉天殿,宽九间,深五间。李自成入京后被毁,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修时改为十一间。你为什么把它改成十一个房间?据说那时候你找不到足够长的好的金丝楠木。如果建九个房间,木头的跨度不够,你得改成十一个房间来缩短跨度。

不管这种说法是真是假,太和殿作为故宫第一建筑,采用了十一开间的独特形式,达到了在建筑界鹤立鸡群的效果,凸显了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九开间的形式在故宫已经用了很多次了,九以上加一个数单位只能是十一。因为要保持楼中间开门的特点,所以房间数必须是奇数。从审美效果来说,十一间还是可以接受的,十三间以上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太多了,除非是长廊。

故宫的建筑中还有很多数字现象,它们往往有不同的解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我们现在是否真正理解了它们的本义,它们的创造者,我们的祖先,绝不是心血来潮。而一切都有一个统一的目的——礼仪、秩序、美感的完美结合。(石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