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文明?

基督教文明。从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到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中世纪,这一时期的欧洲文明因其明显的宗教色彩而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或信仰时代。德意志人的生命力和基督教的神秘主义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蛮族部落文化与基督教结合的结果是创造了一种奇怪的侠义尚武精神与基督教苦难赎罪观念的混合体,其中隐含着原始生命力如何与禁欲主义抗衡的悲剧主题。就像人文主义者唐·吉福德与风车作战一样,整整一千年,西欧人始终无法摆脱精神与肉体的深刻矛盾。他们既痛苦又无奈地与周围的一切无休止地斗争,包括自己。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是非常不完善的封建制度,政治上四分五裂,社会几乎没有安全和秩序;通过层层封地,骑士们形成了领主和封臣的关系;罗马帝国的崩溃和蛮族的入侵严重破坏了欧洲的生产力,经济长期停滞,发展非常缓慢。常年的战争使地方领主成为当地的保护者和剥削者;因战争需要而建立的采邑和庄园制度,正在把具有军事性质的组织变成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在这样的环境下,中世纪的欧洲人长期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中,精神不可避免地走向悲观和虚无,这为宗教的盛行埋下了伏笔。很快,社会结构、绘画、音乐、建筑、民族性格、生活方式的每一个细节都带上了基督教的色彩。随着教堂和修道院的修建,对知识的追求变成了对彼岸知识的研究,这实际上只是无序的社会现实的价值和思维方式的反映。倒不如说中世纪的西方人,在痛苦的灾难面前,通过对生命的宗教化,试图找到一条脱离苦难的精神出路。基督教理论的核心之一是救赎思想,认为神的国终将到来,基督徒终将得救。教会通过祭司制度和神圣的仪式使人得到救赎。救恩的观念表现为上帝的正义和上帝的爱的统一。救赎观念与世间苦难观念、人有原罪观念有关,从而唤醒人的罪恶感和善行。这样,基督徒通过得救的体验,产生了新的生命力量和生命情感,从而摆脱了本能的私欲,进入了对一切神性善的维护。救赎从根本上说,就是人要通过苦难和罪疚的意识来认识上帝的恩典,让上帝来引导自己,最终回归上帝,摆脱苦难和罪恶。基督教对欧洲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构建中世纪西方文明的第一要素是古典希腊文化,希腊人崇尚的是个性和理想主义。第二个基本组成部分是罗马文化,这是剑的文化。它强调理性、功利、实用,所以制度和法律在罗马帝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日耳曼文化,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野蛮传统、地方主义和强调血缘关系的传统对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连接这三种文化的纽带是第四个要素:基督教文化,它融合了古老的伦理和教义,并逐渐发展成为超越个人、家庭甚至国家的普世精神纽带。期望通过传教将强调个性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法律的罗马文化、强调血缘和家族的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基督教文明的时代特征。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在教堂祈祷时,教皇给他戴上了王冠,称他为罗马皇帝。这一天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诞生日。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意味着完成了欧洲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整合,希腊被放大的个人精神在这一过程中被还原,同时罗马过度膨胀的强大体制被压制。相反,原本不起眼的日耳曼家族和血缘原则已经获得。通过这次文明大融合,欧洲内部结构得到改善,希腊、罗马、日耳曼、基督教文化因素的比例得到调整,为欧洲的新发展提供了基础。中世纪的教会开始有了精神领导,掌管世俗世界的伦理和信仰。主教、牧师、修道院的僧侣以及大量擅长神学和逻辑研究的学者成为教会的重要支柱,为基督教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使基督教充满理性思辨。教会有自己的体系,对宗教、政治、司法、道德、文化都有重要影响。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和教会组织曾经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为中世纪欧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首先,基督教为中世纪欧洲的普通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做出了贡献。例如,教会经常为穷人开展慈善工作,并利用其影响力建立医院。教会提倡世俗的人一夫一妻制,反对任意离婚,改掉杀婴的恶习。在形成于6世纪的本笃会修道院的正典中,僧侣们被要求工作。中世纪的教堂也提倡农业和有用的手工艺。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生活也有重要影响。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教会的存在促进了欧洲的政治统一。比如教会曾经影响和支持查理大帝统一欧洲。因为每个城市都有教堂,大城市都有主教,所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司法制度上,基督教会主张废除落后的上帝审判,反对刑讯逼供,限制私战复仇。教会曾经创立上帝和平运动来限制战争。这些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教会参与政治生活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教会拥有的庞大不动产引起了贵族们的羡慕。贵族亲属担任各级教师,一些完全不配当教师的人受到虐待,造成了教会的世俗化和牧师的失职。比如12世纪,讨伐异教徒被教会广为宣传,为教会赢得了很多荣誉。然而,在13和14世纪,针对伊斯兰穆斯林的战争节节败退,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圣地纷纷向穆斯林投降。教皇呼吁各国君主重新组织十字军,但失败了。事实上,十字军已经变质了。比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没有袭击叙利亚和埃及的穆斯林,而是袭击了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徒。十字军一般由世俗君主领导,意大利商人支持。他们的目的不是增加上帝的荣耀,扩大基督教的势力,而是发展国家的力量,促进城市的贸易。十字军的这种变质还表现在十字军被用来打击欧洲的基督教异端。十字军被用来镇压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教派,被反复用来攻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和其他基督教君主,这让很多基督徒觉得教皇是在利用十字军为自己谋取利益和世俗权力,所以不愿意服从教会的命令。人们非常惊讶为什么教皇要鼓励基督徒去杀害基督徒,并付钱给杀手。教皇的世俗化也体现在政治上。教皇们要么斥巨资支持,要么亲自率军抗击各国封建领主,教会法庭可以直接传唤民众,无需经过世俗司法机构。教会的所作所为与世俗君主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中世纪后期以来,英国、法国、德国和波希米亚爆发了反对教皇的运动,要求建立国有化的教会。因此,文艺复兴后,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弱化了教会的作用,强调了信仰拯救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基督教救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