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人类心理学最具有创造性的贡献。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防御机制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它的消极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节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是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有5种性质,1,防御机制是处理本能和情感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二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三各种防御机制是彼此离散的。4尽管防御机制是精神科综合征的特征性标志,但他们是动力的和可逆的。五防御机制可以是适应性的,也可以是病理的。 虽然关于防御机制的理论,到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是这并不妨碍弗洛伊德对人类心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防御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防御机制是相对的不随意的,目标是缓解精神痛苦,也是处理心理冲突的手段。二防御机制人人都有,但每个人所采用的特殊机制不尽相同,3,防御机制是用以理解和解释现象与行为之理论性或假设性的心理过程,所以不应该将现象或行为本身视为防御机制。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使用最多的一种防御机制压抑。压抑是把令人痛苦或困扰的问题,比如说欲望,情感,心理冲突等逐出意识之外的心理过程。比方说遇到一件事情感觉比较困难,那我就先放一放明天再说,或者是在上课的时候我感到有便意,我会等下课的时候再去厕所。最浅层的压抑,就是对于困扰的问题推迟去想,去做决定或者是采取行动的时间。
深层的压抑可以导致很长时间的忘却,甚至达到遗忘的程度。过分压抑会导致心理冲突的尖锐化和持久化,会造成严重的精神痛苦和社会适应不良,而且它具有自我否定的性质。自我否定性压抑就是企图把自认为可耻的邪恶的,甚至是不应该的情欲从根本上灭掉。它来源于害怕惩罚或者丢脸,因而跟违禁性罪感或个人耻感密切相关,归根到底往往是由于父母教养不良和亲子关系困扰的。
还有一种是适应性压抑或者成长性压抑,也就是当事人对自己的欲望和需要的态度是认为它们是合理的,只不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下不可立即得到满足,也就是推迟满足,需要考虑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方式使得到满足,这种压抑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既满足个人需要又符合社会规范,甚至是为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个人潜力的发挥,比方说自慰青少年自慰,这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他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合适的方式来做,而不是说不允许做这件事情。适应性压抑只是推迟性欲的表现和满足,并不企图消灭情欲,肯定它的合情合理的存在,也不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抗。自我否定性压抑或过分压抑意味着不接受自己,同时也很难接受和宽容别人,所以过分压抑往往是走向神经症的第一步。
退行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这种现象,各年龄阶段均可看到。例如,有一个5岁的孩童,本来已经学会了自行大小便,后来突然开始尿裤、尿床。为此,其母烦恼异常。经过仔细分析,才了解到这家新近添了一个婴儿,母亲把全部精力放到这个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无暇顾及“不惹麻烦”、“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乖哥哥”。这个男孩子发觉不能像从前一样获得父母亲的照顾,便出现退行。成人也常有退行现象。例如,某些病人经过死里逃生的车祸或危险的大手术之后,虽然躯体方面已经复原,但是,内心却一直担心,认为身体还没好,想方设法留在医院,不敢出院去面对现实。这是因为病人经此变故,精神上受到打击,害怕再负起成人的责任及随之而来的恐惧和不安,而退行成孩子般的依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