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朋友用奇数和偶数可以玩什么游戏?
设计理念:
认识1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是孩子大班学习的内容。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没有真正理解奇偶数的实际意义。《纲要》所体现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儿童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孩子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和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在运算中区分1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孩子、孩子和材料都在不断地交流和对话,引导孩子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孩子整理和总结奇数和偶数的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游戏化教学,让孩子在运算中理解和区分10以内的单、偶数;
2.培养孩子从身边事物中寻找偶数和奇数的能力;
3.激发孩子对奇偶数的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优惠券,每人一个红色记号笔,儿童团体运营资料。
活动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看啊!我们来到了2元超市。请大家猜猜,为什么叫2元超市?
第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和感知奇数和偶数。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数,你有多少元?一圈能买多少东西?
2.孩子们玩购物游戏,提醒他们做文明的小顾客。
第三,在交流和比较中理解奇数和偶数
1,讨论:你有多少元?你买了多少东西?你还有很多钱吗?
2.回收优惠券:还剩一元钱的孩子给一边送优惠券,用过的都给另一边送。
3、集体考察,解决问题:“1”应该派哪边?
4、教师总结:
(1)像1,3,5,7,9,总会剩下一个奇数;2,4,6,8,10都能凑成两个数,称为偶数。
②10内有5个奇数和5个偶数。
奇数挨着偶数,偶数挨着奇数。他们都是手拉手的好朋友。
第四,在游戏和运算中区分单双号
1,求身边的奇数和偶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资料,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操作。
●圆一圆:两个圆,区分单双号。
●一点:在众多点卡和地图卡中区分单双号。
●转:转动转盘,记录转盘停止时指针所指的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掷骰子:掷出骰子,记录下该顺序的奇数,并写出其相邻的两个数。
3.团体游戏
拥抱:单数——拥抱自己;偶数-找个朋友抱抱。
2
一.活动目标
能区分10的单双号。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重点和难点
理解单数和偶数的含义。
第三,材料和环境的创造
把一些物品成对放在活动室里。
在教学角提供木珠、雪花等操作资料。
各种棉绒水果、动物、教学卡、汉字卡。
第四,设计思路
儿童对1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的区分和理解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首先,理解奇和双的概念,即知道一个物体是奇的,比如一个人的嘴是奇的。两个物体是双重的,比如一双手和一双眼睛。其次,它们形成了区分一组物体是成对的还是单个的技能。也就是他们知道,如果一组物体是两个两个的,他们会数到最后。第三,利用以上技巧区分1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比如先用数字6表示六个物体,然后通过运算,确定六个物体是成对的,即6是偶数。经过这个过程,孩子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1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并能举一反三。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流程
感知-操作-理解-迁移
通过寻找活动来感知单双的意义。
(1)让孩子找出他们成双成对和单个都有什么。
(2)让孩子在活动室两人一组、单人一组地寻找物品。
(3)让孩子两人一组或一人一组说出自然界中的物体。
2.通过运算活动形成区分单双号的技能。
(1)教孩子认识汉字:单双。
(2)讨论如何知道一组物体是成对的还是成对的,比如班里的孩子是单个还是双个。让孩子理解区分单双号的运算定义,即“两个数,...”
(3)让幼儿操作教学角里的材料,区分盒子里的物体是双还是单,并粘贴相应的汉字。
3.通过讨论了解如何确定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偶数。
(1)展示从1到10的数字,让孩子把数字分成单数和偶数。
(2)讨论为什么1,3,5,7,9是单数,2,4,6,8,10是偶数。
让幼儿先在每个数字下粘贴相应的水果或动物卡片,然后用运算定义证明。
(3)展示图片,让孩子判断图片上的物体是成对的还是单个的。
讨论如何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个环节重在训练孩子的思维灵活性。)
(4)通过迁移活动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
给孩子提供超过10的物体,让孩子区分单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