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动和问题引领家长走出教育误区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离不开父母的有效配合。因此,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优化家长的教育行为,成为新时期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我们知道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大多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幼儿期的重要性,但由于他们的专业和文化背景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也不同,存在不同的误区。对于家长教育行为的矫正,不能只开个家长会,家庭教育专家的讲座。只有把行为的矫正放在行为上,才能真正事半功倍!

因此,我们对家长问卷进行了调整,设计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如“你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难和疑惑”、“你的孩子在园里最关心哪些方面”、“你期望在家长会上解决或了解那些方面的问题”等,供家长回答,然后进行统计,了解详情,心中有数。对于常见的问题,我们利用我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资源,设计一些可操作的问题和活动,来影响和纠正家长的育儿行为,带领家长克服一些弊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亲子活动面对家长无法指导孩子学习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设计组织一些简单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在参与中学习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法。比如“趣味水果”、“换菜”等亲子活动,引导家长使用常见的水果、蔬菜等物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小班亲子游戏“轿子”,用竹竿和纸箱做成。父母和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中做游戏。这种活动包括对钻、爬、竞争力的培养,通过几个孩子和家庭的团结合作完成指定的项目。意在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游戏活动、沟通合作能力和情商发展。在游戏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与父母、老师、伙伴、叔叔阿姨一起玩游戏的快乐,享受到了真实、友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你开心吗?也形成了良好的亲子合作氛围,加强了父母之间的沟通,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儿童展览活动。很多家长提到:孩子自理能力差,良好习惯差。我们利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向家长展示孩子在公园里取得的进步,并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例如,小班的孩子被展示快速整齐地叠衣服,这使父母对他们的孩子刮目相看。同时,他们更加重视和配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减少了溺爱和包办的现象。

教师演示和解释活动。父母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对如何评价孩子很迷茫。每学期都邀请家长到幼儿园给他们上各领域教学的公开课,然后向家长解释这方面的培养目标,减少他们对课程和教育的片面理解和对孩子技能的刻意要求。比如马老师展示的音乐活动《柳姑娘》,老师注重引导孩子用优美的声音表达对“柳姑娘”的喜爱,启发孩子感受春天的意境和美好,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干净、美好”。并告诉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孩子的感性体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支持孩子个性化、创造性的表达,不要过分强调唱功和演技的标准。也要学会欣赏和支持孩子,避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问题测试活动。面对一些家长对智育的重视,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生活结束时,往往只问“你今天学了什么”这个问题,并在家长园地设立“考考你”专栏,设置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让家长回答,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育儿观念。比如“你知道孩子们的好朋友是谁吗?”有的家长可以一口气跳到页面,有的家长则支支吾吾。“你的孩子今天开心吗?为什么?”“你的孩子今天问了什么问题?”这类问题的设置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家长去观察、关注孩子,改变观念。

面对家长“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问题,开启了“我是宝宝的好秘书”口述日记活动。为了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每次大活动结束后,我们都要求每个家庭上交孩子的口头日记,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小班只能说一句话的到大班能记录很多话的)。表现好的,班里贴出五角星奖励,家家争先恐后!家长在录制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增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逐渐增多,了解增多,心灵的碰撞增多。

班级会根据家长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分为一星到五星的家长。被评为五星级家长的家长,由班级向全园推荐,并在幼儿园召开专题汇报交流会,宣传其近一学期的优秀做法。或者是举办空中沟通会,利用家长接孩子的等待时间,定期通过广播把孩子的优秀行为传播给大家。让父母有效互动,家园共成长!

很多家长从开设各种专栏开始,就给幼儿园的活动和教师的成长进步写了真挚深情的感谢信,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上升。同时也影响了一部分不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家长,让他们深思。幼儿园、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营造了和谐的幼儿园环境,而且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行为,为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好的人际环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