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行为和师幼关系的影响
在角色游戏中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回答孩子的问题,还要主动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角色游戏。孩子边玩游戏边思考。教师的具体提问可以帮助孩子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激活思维。抓住孩子情绪高涨的时机,提出一些让孩子产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可以极大地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比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扮演“护士”角色的孩子一开始只知道测体温、发药、打针等等。老师启发孩子思考“护士应该如何对待病人?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护士应该为病人做什么工作?”于是“护士”主动关心病人,帮助病人,告诉病人记得吃药。就这样,随着角色游戏剧情的发展,原有的规则得到了完善。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可以根据角色游戏的需要,引导孩子使用和再创造,和老师一起制作饮料、药品和食物,布置家具和家用电器,裁剪衣服,布置和装饰各种场所。比如“商店”里的商品卖完了,孩子会问老师,老师可以说:“材料很多,我们都尽力了。”讨论结束后,“综合加工厂”开工了,分工和厂长的选举让孩子们兴趣大增。
2.观察和干预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时候需要增加角色扮演的时间、地点、材料和体验,了解角色扮演的现状,以便基于孩子当时的兴趣和需求,让大人的直接干预让孩子受益。外部干预和内部干预是引导和干预角色游戏的形式之一。外部干预是指不参与角色游戏,而是站在角色游戏之外的立场对角色游戏提出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使用角色游戏,可以促进角色玩家之间的社交和口语交流。内部干预是指教师可以参与角色游戏,进入角色,在角色游戏进行不下去时进行启发性示范。成人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孩子可以通过加入大人,模仿角色行为来实现这个游戏的可接受性。教师应该意识到角色游戏本身就是目标。在引导式角色游戏中,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玩,采取间接引导的方式,如创设角色游戏环境、组织孩子讨论、参与角色游戏等。,让老师的意图自然转化为孩子的愿望和动机。比如进行“商业街”的角色游戏,如果准备充分,材料齐全,贴近生活实际,老师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让角色游戏活起来,鼓励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高了,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角色游戏中去。
3.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打破班级界限,通过交朋友,让大班的孩子照顾中班和小班的孩子,让大一点的孩子知道自己作为“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帮助照顾小同伴。这样可以增强新鲜感,提高幼儿的能力。
(2)注意每个孩子角色选择的特点,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教育他们懂得互相请教和谦让,愿意轮流扮演主角或喜欢的角色,鼓励懦弱胆小的孩子担当“领导者”的角色,锻炼他们大胆勇敢的品质。比如新来的孩子比较胆小,老师要带领孩子参与游戏,做娃娃家的顾客和客人,渐渐的这些孩子就可以主动和其他孩子亲近了。如果有孩子,老师及时鼓励她,提醒她大声说话。以后她会在游戏里当妈妈,当店员,这样会锻炼她的勇气,她可以在课堂上主动说话。
4、妥善处理子女纠纷。
幼儿在游戏中的纠纷不仅间接影响幼儿性格和习惯的形成,还直接影响游戏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对于物质纠纷,最好能保证所有孩子在游戏物质的数量和颜色上基本一致,要进行互相谦让、互相迁就的礼貌教育。如果教育效果不明显,可以采用交换资料的方法。对于角色争议,老师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然后让大家讨论重新确定角色是否合理。他们应该善于通过巧妙地提出建议来影响角色的分配,而不是通过命令。也可以通过角色转换和角色并列来解决。
总之,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导因素,但不等于把孩子关在框架内,孩子是主体,不等于放弃。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儿童游戏的“顾问”,也就是说,教师实施间接引导,以角色的认同、游戏的基调或提供素材的方法来启发和引导儿童,让儿童主动选择和表现自己的角色,设计自己的游戏内容,根据游戏的发展和剧情的需要添加游戏物品,让他们主动评价和开发游戏,让儿童在身心得到满足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