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捡垃圾边踢球的女孩连续三年勇夺世界冠军是怎么做到的?

这是一个类似《摔跤吧!爸爸》的故事:女孩儿们来自大山深处的国家贫困县,一个壮志未酬的外来男子,一个把自己梦想“搞砸了”的人到来,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她们的人生,从此开了另一扇门…… 2017年8月19日,“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海南琼中女足七战全胜,一球未丢,再一次获得U14女子组冠军。 自2015年横空出世以来,她们连续3年将3座冠军奖杯捧回海南。在有着“小世界杯”之称的哥德杯战场上,这群女孩儿占据了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而在这连续三年的冠军背后,是一个类似《摔跤吧!爸爸》的故事。

肖山 “我们拉一只足球队起来吧!” 2005年底,肖山接到一个电话,那是恩师谷中声从海南打来的:“你来我这边,我们拉一支足球队起来吧!” 当时肖山正在一家俱乐部执教,月薪数万,对于这样的邀请,他很难迅速做出判断,直到对方说:“这么多年了,中国足球始终上不去,就是愿意吃苦的人太少,你过来吧,我们一起做点儿有梦想的事。” 听见“梦想”这两个字,肖山突然感到一阵刺痛。 肖山从小在山西省体委大院长大,7岁开始练足球,后来成为省队主力。赶上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红火时期的他,加入了当时的一支甲B球队,那是他职业生涯最辉煌的一段时期,一度让他燃起进入国家队的希望。 然而,在高收入和众多诱惑面前,20多岁的肖山一步一步迷失方向,“不知珍惜,泡吧、喝酒,慢慢就荒废了。” 28岁,本该是球员的黄金年龄,肖山却因身体原因不得不选择退役。那之后,他开过饭馆,做过产品代理,四处奔忙,可总觉得心头空落落的: “也挣了点钱,见了些世面,但回过头来一想,过得没一点意思和色彩。”

舍不下足球的他,最终自费进修,成为了一名足球教练。 肖山就是个很干脆的人,接到恩师电话后不久,他做出了决定:“既然有这样一次机会,那就去!”在内地,水平高、能力强、资历比肖山老的教练一大把。要说有人请他带一只省级队伍,那是一辈子都不可能的事。 但如果能在海南开拓一片天,也许能延续自己的足球梦想。而当时的肖山完全没想到,海南琼中会穷成那样…

国家级贫困县的黎族姑娘 琼中地处海南岛中部,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直到2016年,琼中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713元,10年前更是穷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整个县城就一个红绿灯,一条街,街上连一辆出租车都看不见,想吃碗面都没地方。” 1992年退休后,谷中声便来到海南,试图组建一支少年足球队。偶然一次机会,他听说了琼中,发现住在这一座座大山里的女孩儿,要么小学毕业后留在家里,帮助父母割胶、种甘蔗,要么就是在年纪轻轻时匆忙嫁掉。 她们大多数一生过着封闭的生活,生长在海南,却从未走出大山,以至于一辈子连海都没看见过。但和当地人接触得久了,谷中声发现,这些黎族姑娘,骨子里有着同龄人少有的坚韧。

“能培养出一两个国家队队员,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个梦吧。”球员时代没能进国家队,一直是肖山心里最大的遗憾。面对贫困到极点的琼中县,肖山最终选择了留下,放手一搏。 为了挑选队员,肖山开着一辆破车,跑遍了琼中下属的30多个中小学。很快,他发现女孩儿们个子都不高,但因为从生下来就在山里跑动,四肢协调,灵敏,大自然就是她们最好的教练。

组队3个月时的合照 面对这个外来的男人,琼中县的大人们并不感冒,很多家长并不关心踢球会给女儿带来什么,也不奢求这项运动会改变她们的人生。当知道进队吃、住、穿不花钱时,有的家长问:“还有个小女儿,你们要不要也一起带走?” 2006年2月15日,肖山从山区初选的300个女孩里,挑选出了琼中女足的第一批队员,一***24人,平均13岁。一个励志电影般的热血故事,就从这一天拉开了序幕…

“知道什么是足球么?” 人是已经凑够了,但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这群来自大山深处的姑娘,对足球的认知几乎为零。肖山问她们:“知道什么是足球吗?”一个姑娘说:“长得跟排球一样,只是排球用手,足球拿脚踢。” 还记得正式训练的一天早上,起床后,女孩们在宿舍打扮半天,用球衣、护腕、护膝全副武装,一个个喜笑颜开地来到操场上。 肖山看了,一下子火冒三丈:“跑个步你们穿成这样干什么!”最后,一个女孩儿小声地说:“我们从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

很励志的队伍,希望的冠军之路越加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