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心理辅导

小班幼儿的情绪表现是外显的,往往表现为高涨性强、失控性强、无常性强。当孩子因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受到大人的批评,与同伴发生争执时,上述情绪特征尤为突出。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交往和自我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现有班级孩子多,老师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观察孩子;幼儿小的时候情绪变化快,不注意好的教育机会很容易被错过;儿童心理教育效果不立竿见影等等,导致教师对儿童的消极情绪表现,往往是简单处理或严厉批评或干脆无视。针对现状,我在实施儿童情绪咨询中注重深入儿童生活,从儿童的情绪中示人,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谈谈我对此的粗浅看法:

第一,洞察情绪,了解内在需求

儿童的情绪表现与他们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只有科学地洞察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教育。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孩子的情绪表现,简单地用自己的标准去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无法客观地获得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愿望,无法正确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比如温温来园就缠着爸爸哭,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这个孩子用哭来威胁大人,不需要理她;别人觉得抱抱哄她就好;也有人单纯认为孩子是被父母惯坏的。让家长先离开教室,孩子会很无助。显然,这些想法或做法是无效的,因为我们不了解温温真正的心理需求。

如何通过孩子的行为现象了解孩子的情绪来源,从而对症下药,找到对策?笔者认为,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针对上面温温哭闹的例子,我们用频率观察法记录她日常生活中哭闹的频率,用频率记录法进行统计分析,才知道哭闹的真相:身体虚弱的温温每天都不敢在长长的小便池前迈步,因为卫生间是两个班共用的,很多孩子自然会蹭肩碰背,但她从不告诉老师。拥挤有限的空间增加了孩子之间的摩擦,造成孩子心理紧张,导致温温一被身后的人撞到就抱着肩膀哭。对此,我们和中产阶级一起调整作息时间,加强孩子有序洗漱行为的培养。慢慢地,温温可以平静地面对浴室,停止哭泣。再比如:为了解决贾加孩子的行为问题,我首先采用了个案的描述性观察法,通过对他拖拉事件的记录和分析,发现他是一个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不能把自己放在集体的位置上。长期的娇生惯养,养成了他霸道、自私、好斗的行为,阻碍了他与同龄人的交流。但是,拖人毕竟是意外。为了收集更多的数据,探究他的行为问题,我依次采用时间抽样法和行为检查法,连续15分钟在情绪缓冲区观察他的行为,记录他在日常生活中攻击他人的频率,用频率记录法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他的心理变化轨迹,分析他攻击行为的本质和影响它的重要因素,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一段时间后,贾加的行为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

此外,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定期监测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和家庭环境,有助于发现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诊断和治疗。

第二,积极响应,及时满足。

孩子的情绪表达是他们需求的反映,是心理帮助的信号。如果一味的压抑,拒绝回应,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运作,进而影响师生互动和谐的关系。我们要认识到,当孩子的感受和愿望是合理的时候,应该给予尊重和同情,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充分的表达;同时,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引导孩子学会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无害的方式,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集体活动是满足孩子内心需求的好方法,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是孩子发泄情绪的理想场所。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在抱着自己的宠物玩具时有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因此,我们的应对措施是:设置安静的活动区域。挂在墙上的几个小帐篷,靠垫,绿色的藤蔓,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当孩子们累了,无聊了,他们可以坐在里面,或者抱着毛绒玩具,钻进一个小帐篷里小声说话。这种说出来的方式可以迅速缓解孩子的抑郁情绪,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产生满足感。孩子出来的时候,往往会幸福地牵着手。再比如建立情绪树和情绪缓冲区,让孩子有一个平台展示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心理状态。在观察中发现,这些积极的应对方式非常符合儿童的需求,深受儿童喜爱。可以平衡孩子的情绪,从而避免情绪症结的形成。

第三,启发诱导,化解焦虑。

当然,一味满足孩子的情感要求,可能会导致孩子咒骂、自我发泄、性格偏激、偏激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孩子健康情感的形成。所以,孩子一定要学会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遇到心理冲突不要轻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初步学会稳定情绪。

(一)延迟见面,缓冲情绪

消极或激动的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平衡。在日常活动中,如果将预定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可选择的规则,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将有利于孩子的克制感和自制力,从而达到缓解孩子负面情绪的目的。比如发现儿童的情绪在投掷和击打活动中处于兴奋状态。为了使孩子的情绪得到正常的发泄和控制,我们试图从材料的提供和游戏的方式上延缓孩子对活动的满足,并根据孩子击球的积极经验启发孩子设计活动的规则:在投掷和击球之前,他们必须经过建筑物,在开始活动之前,他们必须控制自己的脚步和动作并到达投球线。通过活动的缓冲,在延缓满足感的同时,逐渐平衡孩子的情绪。最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直到活动结束都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乐此不疲。可见,有效的延迟满足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情绪行为的偏差。

(二)注意暗示,化解焦虑。

儿童的情绪脆弱、敏感、易受明显暗示,成人的暗示对儿童的情绪有重要影响。这一点在儿童花园中尤为突出。父母紧张、久久不愿离去的情绪信息传递给孩子,加剧了孩子的焦虑,让孩子越哭越多,情绪难以稳定。对此,要把握好暗示的积极作用,用鼓励的语言、盯着孩子看、微笑、点头、肢体接触等方式,让孩子得到欣赏、理解、关心、接纳、尊重的信息,认为老师喜欢我,产生被关心、被尊重的心理感受,产生安全感和被关心感,从而化解焦虑。

另外,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到温暖和快乐,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交往环境,可以支持、鼓励和吸引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交往,使他们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他们积极情绪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鼓励孩子大胆地与同伴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获得更多的自信,让孩子的心灵更加开放,情绪趋于稳定。

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我们惊喜地发现,小班儿童的情绪问题正在逐步化解和改善。大多数孩子已经逐渐学会安抚自己,能够愉快大方地交流,在活动中表现出热情、好奇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