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青春期的学生会患上抑郁症?
“为什么很多青春期的学生会患上抑郁症?”
问题一点也不夸张。
门诊挂号全靠抢。号码一旦发布到网上,很快就无法使用了。住院需要预约和排队,床位非常紧张。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抑郁症越来越年轻化。2019第一次住院的时候,14-15的年龄是主流,12的孩子有一两个。但是2021,12-13岁成为主流,最小的8岁!多么令人震惊。
我家乡有两个镇也在建精神病医院,一个1000床位,一个350床位。
所以这个问题绝对客观现实,绝不是一句空话吓唬人。
那为什么那么多孩子生病?如何才能防止其发生?如果孩子生病了,该怎么办?“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次都会让学习背黑锅。
的确,学习压力太大,学习强度太高,长期睡眠不足,没完没了的排名...让人不寒而栗,难以忍受。
但这些只能算是激励,普通人除了适应社会环境,是无法改革的。
我认为根源是家庭出身,不愉快的童年。
不快乐的童年早已斩断了孩子展翅高飞的翅膀,蒙住了孩子探索世界的眼睛,熄灭了追求快乐和新奇的心,造就了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一个惊恐、不快乐、缺乏勇气和信心的灵魂。它怎么会有精力去经历人类的风暴,承受压力?
我猜想,现在的孩子,如果回到我们的过去,是可以健康成长的。而我们穿越到了今天的孩子,有很大概率是心理不健康的。
想想我们的童年,那真的是黄金童年,亲近自然,野蛮生长,轻松快乐,出生在阳光下,几乎没有犹豫。
第一,学习压力小到几乎不存在。
每天上课时间短,课后作业少,老师和家长也不强求,顺其自然。有一次考了80多分,去爷爷家做客。我爷爷骄傲的到处炫耀,内心很美好。现在呢?八十分肯定会被打死。
现在呢?焦虑的老师,家长,孩子!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焦虑感猛增。长期严重睡眠不足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上学,临时抱佛脚,刷题,排名,专注...缺乏娱乐、锻炼、放松、快乐作为坚持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孩子承受的压力和焦虑不是一天,一个月,一年,至少是十二年!这种无尽的绝望,这是无聊的,真的是令人抓狂,更不用说一个小孩子。
二是信息量小;
曾几何时,那是一个“车马慢,书信长,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时代。
我是农村孩子,交通不方便。哪怕路边偶尔有车经过,我也会成群结队的去看,跟。电灯,不,煤油灯。手机,不,从来没听说过手机。电视,电脑,还有天空之外的东西。
所以我们的生活半径就是我们自己的生产队。去乡下赶集是一次长途旅行。所以,你认识的人都那么固定,你接收到的信息简单朴素,很少有内心的冲突。
第三,劳动强健我们的身体,滋养我们的心灵。
专家李玫瑾教授多次提到,现在儿童的高患病率主要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体育锻炼太少。
小时候,在田里,我们帮大人照看庄稼,收割粮食,打猪草,上山打柴等等。努力工作不仅增强了我们的体质,也给了我们丰富的心理营养。
还记得小时候看星空,看明月,看旭日东升,看满天彩霞吗?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感慨万千,向往不已。
另一位专家曾经提到过一个治愈抑郁症的方案,患者去乡下种庄稼,经历播种、发芽、抽穗、结果、收割、晒干、入库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四季的变化,汗水的缤纷,植物生命的历程,天地的灵气,收获的喜悦。这样,病就好了一大半。
第四,相亲相爱,自相残杀的兄弟姐妹和朋友。
那时候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孩子,独生子女不存在。许多家庭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院子。每天傍晚,一群同龄的孩子在嬉笑追逐,多少委屈和痛苦随风而散。
第五,满足生理需求就是幸福。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吃着好吃的,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满满的幸福,纯粹的快乐,一千块钱都难买!
还记得小时候吃的爆米花、地瓜干、牛肉干(生产队的牛病死了),真是人间美味,难以替代。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第一,生理需求;
第二,安全需求;
第三,社会需求;
第四,尊重需求;
第五,自我实现需求。
现在的孩子出生就有吃有穿,生活也照顾得很好。获得幸福的起点已经很高了,但家长还停留在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上,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缺乏对心理营养供给的了解。
你看,大部分父母都是带着孩子吃喝拉撒的。他们一丝不苟,和蔼可亲,温文尔雅。但是,一遇到学习,我就立马把脸转开不跟人看,一脸的恶心。我的宝宝变成了一只动物“笨猪!”甚至直接“摘除”孩子的重要器官:“你真笨,没脑子吗?”更有甚者,他愤怒地命令客人离开:“这么小的分数,对得起父母的辛苦吗?我不要你,出去!去街上乞讨!"
女儿生病后经常问“你爱我是人还是我成绩好?如果我成绩差,你就不要我了。”
唉,这种极度分裂的“爱”真的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没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受伤的孩子生病是必然的。
综上所述,让这些生病的孩子穿越回过去,他们就能健康成长,跌跌撞撞闯出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为什么很多青春期的学生会患上抑郁症?
在很多人看来,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住在蜜罐里,比我们小时候好多了。现在有数据显示,患抑郁症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让人无法理解。但如果仔细分析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现在的孩子真的不愁吃不愁穿,什么都不用做。最后他们什么都不会,别说自己的房间卫生,就是洗碗扫地都没做完。连学校值日卫生都是爷爷奶奶做的,动手能力很差。如果你溺爱严重,不懂得感恩,不感同身受,那你以后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就会很差。父母不懂孩子成长的规律,只求成绩,老是和别人比,考试丢一点点都不好。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形成自私,害怕失败,敏感多疑,不敢面对,不敢承担责任。
没有人会一帆风顺,成功的人会经历更多的挫折。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高度焦虑,自卑自责,放大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没有希望,没有未来。这是抑郁症形成的主要原因。
调整疗法就是找出抑郁症患者的优缺点,并引导他们去尝试,通过成功提高自信心,把我能做好的思维变成自动思维。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制力很差,控制不住自己,暴饮暴食,想熬夜就熬夜。现在有很多青少年患有慢性病,这是主要原因。
然后就是孩子成长没有底线,太随便了。这样的孩子一旦患上心理疾病,很难调整和恢复。
心里压力太大了。儿子初二压力很大,有时会厌学。对孩子来说不容易!
父母没有给自己强大的庇护和足够的安全感...我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未来有期待,但同时也很迷茫,学习的压力让他们很难同时面对情绪上的困扰。总之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还是比较脆弱的。
压力太大,比如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压力。比如有的同学因为父母离婚而抑郁,有的同学因为校园欺凌而抑郁...关键原因是父母不够重视。
青春期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抑郁!!!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家长看到孩子长期抑郁,比如“无所事事,不学习,黑白打游戏,闭门不出,不和家人说话”等,都会带孩子去医院。,而医生会带他们去医院和量表对比,会确定他们的孩子有抑郁症。
孩子抑郁是真的,但是很多家长有没有想过,很多孩子只是因为十几岁就被父母逼着学习了那么久,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早去上学,为什么要贪吃,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写那么多作业?为什么要为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努力学习?他们心里有很多疑问,却没有人能解答。即使有,答案也往往是“别人都在学,你怎么有那么多东西?”“别人都能好好学习,你就不行?”还会被家长老师质疑学习态度不好。这些敏感的孩子,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和努力的目标,就会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枯萎,没有动力继续那些需要努力的学习。
当然还有身体发育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这样也会造成孩子心情不好,情绪容易任性。
现在国家层面应该先“双减”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再严打“限制游戏时间和时长”,让孩子从游戏网络的虚拟世界回归。
为了保证国家的花骨能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国家从宏观上做了这么多,但是从微观上,我们的父母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具体到每个家庭,应该做些什么呢?
国家出台的政策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但是怎么配合呢?不是追着拦截孩子打游戏,也不是盯着孩子的学习和作业。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不如放手(而不是放弃),在孩子能力范围内无条件满足,陪伴孩子用心去爱。同样,孩子相信自己对生活的本能是向上向善的,没有人天生就是自我放纵的。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的内在动力慢慢成长,内在驱动力也会慢慢恢复。
急需改变的是家长和家庭的氛围,这些孩子可以慢慢来。
另外,垃圾游戏是应该禁止的,但是我不同意很多家长提出的一刀切的做法。游戏被禁,孩子会自动学习、阅读、运动吗?在家里,父母能否放下手机,营造一个温馨、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多陪陪孩子?还有一种可能是,游戏可能是现在一些孩子唯一的精神支柱,如果砍掉这条腿,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现在很多孩子和学生都很抑郁,这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单一。
从70后开始,70后、80后的童年相对快乐,90后、00后的童年压力相对大很多。原因很简单。在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经历了起伏,稳定下来并开始发展经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部分父母要么安于现状,要么拼命赚钱。再加上父母文化程度低,不重视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经历过磨难的父母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溺爱,所以7080后的童年相对自由,压力小,快乐很多。但是,也造成了7080后成为后发人才。长大后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以至于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就是90后00后。
当他们7080后长大后,社会也在高速发展。由于童年教育的缺失,他们发现很难跟上社会的发展,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他们把这种经验运用到孩子身上,怕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于是开始花大量的精力培养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强迫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只为了自己的安心而忽略孩子的感受。
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发达,炫富、攀比的不良风气出现了,小明星、童星越来越多,进一步增加了家长的自卑感和对成功的渴望,他们把成功寄托在孩子身上。同时把炫富、攀比的氛围慢慢灌输给孩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财富开始流向年轻群体。为了利益,成年人也不择手段。很多包装好的假视频在网络名人中直播,不仅诱惑了成年人,也影响了孩子。这就是90后00后的现实。
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变得单一,大多数人认为成功就是金钱和名利。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也被灌输给了孩子。炫富、攀比不仅体现在成年人身上,也体现在在校儿童身上。面子问题在孩子心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位置。另外,家长和学校疏于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导致孩子blx更多。
总之大环境的氛围让大人和小孩的心理开始两极分化,自负,自卑。这两种心理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更加脆弱。如果不正确引导,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心理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