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制造游戏
第一部分:潘多拉魔盒里的纸币是什么样的契机释放出来的?
宋朝虽然弱小,但其商品经济却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按照一般人的逻辑,由于宋代经济繁荣,商品贸易发达,铜钱等货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且不易携带,于是便诞生了便于交易的纸币。但是纸币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这样。
古代货币制度的每一项发明都带有必然性,北宋纸币的起源是由两个客观因素造成的。
第一个因素是北宋没有统一全国各地的货币,全国大致分为三个货币流通区。第一部分是以四川为代表的四川铁钱流通地区,第二部分是以陕西为代表的铁铜钱混合流通地区,第三部分是铜钱在其他地区的流通。
虽然铁和铜都是贱金属,但古代的铁币不如铜币值钱。铁硬币有自己的缺点,比如重量大,不易携带,作为货币二重性的价值比较低。此外,政府要求这三个货币流通地区的货币不允许跨境流动。而且当时四川商品经济发达,所以有了便携的饺子。
其实宋朝这种纸币的想法有点像唐朝的飞钱。唐朝后期,由于铜钱发行量减少,出现银根短缺,于是各地政府采取限制货币流通的办法,规定商人不得携带铜钱离开辖区。
面对这种情况,商人要做生意,就得想办法。人们发明了一种飞钱来避免这种方法。什么是飞钱?其实这是一种交换方式,一定有相当数量的交换场所,相当于今天意义上的银行。当你在你的地方存钱时,你可以在出国时在那里取钱。这种现代的方法在北宋的时候就有人玩了,甚至到了唐朝也有人玩。
第二个因素,纸币的出现,也与北宋复杂的财政制度有关。北宋是一个围绕财政、国防、盐业等垄断行业的复杂体系。在这个金融体系中,纸币的出现受到了各地兑换所和盐钞的极大刺激。因为这个系统极其麻烦,所以纸币的出现是自然的。
我们来推导一下逻辑,就知道为什么纸币最早出现在四川了。一个住在成都的盐商,想在陕西卖盐。他不能用当地货币买盐。他必须先在当地兑换处兑换成从钱商来的汇款凭证,然后拿着凭证去长安。
在长安,陕西的钱是不能买卖的,哪怕他拿到陕西的钱。他要先拿着钱去买粮食等物资,把粮食运到边塞,在边塞兑换成凭证。然后商人拿着凭证去东京的汴梁兑换盐钞,再拿着盐钞去山西的解州取盐。收到盐后,它必须在特定的区域出售。盐商从山西带盐回陕西,经过上述一系列操作后,才能卖盐。
盐商卖完盐后,要把自己的陕西钱换成四川铁钱,所以这种方法太麻烦,纸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第二部分: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王朝灭亡。
宋人感受到了纸币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但纸币是一张纸,这张纸的背后必须有备用金来体现纸币的价值。然而,每当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时,它总是希望印更多的纸币来缓解财政压力。他们一点也不知道这牵涉到金融崩溃的危险。纸币刚出现的时候,北宋的时候还是比较谨慎的。到了南宋,发现纸币太好用了,印刷纸币加速失控。
西夏的李元昊称帝,宋仁宗拒绝承认西夏人为皇帝。随后双方进入持久战。但也是这场战争,让北宋入不敷出,边境吃紧。政府让商人们给前线送货,却没钱给他们发工资。中央政府要求四川额外发放60万关额支援陕西军务。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硬币的储备不足会导致市面上的纸币大幅贬值,经常是硬币兑换不到1000的硬币。
随着纸币的增多,很多人马上去兑换处兑换铁钱和铜钱。这导致了银行挤兑现象。因为政府没有储备,无法在民众手中兑换纸币,导致了金融危机。北宋的灭亡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南宋也是如此。北方的晋国在南宋也学会了印刷纸币。由于其过度模仿,像脱缰野马一样进入了恶性通货膨胀状态。
不仅古代有这种严重的通货膨胀,近代也有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在国民党统治的民国时期,由于内战和抗日战争的需要,政府不得不有钱打仗。当时中国战乱不断,国家无法正式收税。国家政府只能操纵货币。在抗日战争时期,整个国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1948年,为了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国民政府发行了新型货币金圆券,意图取代原有的法定货币。根据规定,金圆券发行总额为20亿元。它以黄金作为储备,要求一两黄金换200元金圆券,一两白银换三元金圆券,一枚银币换两元金圆券。而至于流通中的法币,也已经严重贬值,政府要求用三百万法郎兑换一元的金圆券。
稳定国家金融市场是好事,但对普通人来说,变成泡沫的是无数资产。这些事情还没完。由于战事吃紧,三个月后,国民政府取消了发行配额,开始大量印制钞票。到1949年5月,已经发行了60万亿元的金圆券,比原来的20亿元多了3到4万倍。就这样,国民政府因严重的通货膨胀而走向破产。
第三部分:我们能避免纸币带来的危害吗?
在宋仁宗天盛元年之前,有一个古老版本的财务欺诈。当时在四川宜州,16家有钱的银行联名开了一张存单,是交子。但是,它们不能互相交换。这些银行收了老百姓的存款之后,做的事情和现代意义上的银行一样。他们还把钱借给高利贷,然后赚取利息,因为他们中的一两个认为多发点钱不会被普通人发现。所以就发出了用词不当,老百姓来取钱,银行取不出来,然后就出现了挤兑。
这件事由政府处理,为了规避风险,政府从此垄断了纸币的印刷发行权。但是,这并没有解决纸币带来的风险。因为政府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看似政府是纸币财政的守护者,其实比民间发行的纸币更有力量。民间纸币由资本市场监管,可以进行优胜劣汰,但政府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体系,所以古代纸币带来的危险一直没有解决。
话说回来,现代社会的纸币金融体系是如何规避风险的?现代社会的金融手段比古代发达,调节国民经济的手段很多。发展了一种机制,逐步分担纸币的风险,由多家银行进行联合资金,可以在银行间流通,规避风险。
例如,美国的美联储就是这种机制的产物。美联储的组成是由总部和遍布全美的65,438+02个分支机构组成。一个央行成立,大家就组织起来,调动金融资源。一般情况下,全社会的人都不会去银行把钱都拿走。往往一个地区出现挤兑,其他地区的钱就会被转移,防止其破产。
这对于银行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游戏,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利益已经失去了。这些联合银行可以大规模发行纸币,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这种风险分化只能延缓通胀的到来,有一天可能会爆发。2007年的次贷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都是这种操作的产物。
摘要
纸币是温水煮青蛙的游戏。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不得不接受纸币带来的好处以及它的风险。自从美元与黄金脱钩后,世界货币进入了无储备时代。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信用保证的,但却增加了它的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货币与帝国》、《宋史》、《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