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六大措施
据某杂志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自杀的年轻人多达25万人。我们也经常发现,在自杀的年轻人中,往往是成绩优秀的佼佼者。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未来有无数美好的可能,却因为受不了挫折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多大的痛苦?人生不能总是顺境,每个父母都要反思。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增加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孩子缺乏抗挫折能力的原因。
在一次培训会上,我建议应该鼓励孩子们自己去上学。一位老奶奶举手说,没办法放心,外面拐卖儿童的坏人太多了。我问她什么时候能解脱。她说等孩子24岁再说!说完,台下所有人都笑了。今年3月,一名叫杨勇的女大学生被安徽籍人贩子张某以介绍对象的名义骗至徐州,以8000元的价格卖给了王某。结果她被打被强奸,直到失去理智。这个女孩27岁。如果我们不能教会我们的孩子如何应对风险,那么在他们30岁之前保护他们是没有用的。
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把家里各种有棱角的地方用海绵擦干净;有的家长孩子小病不放过,经常去医院吃药打点滴;有的家长看不到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会亲自上阵讨论。这些都是过度保护的表现。人体本身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小伤小病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孩子之间的摩擦也可以增加孩子的情绪适应能力,有助于孩子成长。恰恰是父母的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在考试成绩方面,有些家长期望孩子每次都能拿第一。如果他们考试不及格,他们会受到批评或羞辱。如果他们在测试中成功,他们将被要求保持下去,不要骄傲。导致孩子长期被“第一名”的荣誉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一失败就变得不知所措。在一些关键的考试中,也许一次失败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说《离歌》里有一个很好的男孩叫毛贝。毛贝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的精英家庭。他生长在一个小康家庭,被父母疼爱。他很优秀。从小学到高中一路,他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几乎没有遇到过艰难险阻。高考前夕,他当着朋友的面发誓:“我毛北,将来一定考上北大,离开这里!”这是雄辩的。语文考试前夕,毛贝感冒了,起得有点晚,匆匆赶到考场。我没有迟到,但是因为匆忙,我忘记带准考证了。毛贝立刻慌了,出了一身汗,赶紧回家拿准考证,然后回来了。已经过了半个小时,毛贝无法重新进入考场。他一路哭着回家,把自己锁在卧室里,让父母喊,也不出声。接下来的几次考试毛贝都没去。“我丢了整整一分,还考什么!”他在卧室里对他的父母大喊大叫。高考那天,晚上,毛贝打开卧室阳台窗户,跳下阳台,留下遗书:“我是个失败者。”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成绩好的孩子更需要心理建设,不要给他们太高的期望。当孩子优秀时,父母会欣赏和鼓励他们。当孩子暂时被打败时,父母会给他们拥抱和支持。够了。
被惯坏了很久的孩子的心是脆弱的。目前家庭条件总体不错,孩子不多。有些父母会无休止地满足孩子。我在玩具店看到一些父母。只要他们的孩子会说话,就会大包小包的买。在家里,孩子们也可以买他们想吃的东西,换他们想看的电视。这样的溺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同时也会让孩子无法在外界环境中生活。
有一个故事: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天鹅湖的一个岛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一个老渔夫和他的妻子住在岛上。他们很高兴看到这群窃窃私语的人。他们拿出饲料喂鸡,钓天鹅。当冬天到来时,这些天鹅没有继续向南飞。湖水结冰了,他们得不到食物,老两口就打开小屋给他们取暖,喂他们吃东西,直到第二年春天湖水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冬天,老两口都是那么专注于他们的爱情。终于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消失了。但是他们没有飞往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结冰期间饿死了。
很多家长都知道过度保护、过高期望、过度溺爱的危害,但是轮到自己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会变得不甘心、犹豫、舍不得放手。所以,帮助孩子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关键在于家长能否适时放手。此外,还有如下一些操作建议:
最好的鼓励是信任。孩子天生好奇心强,我们要对这种好奇心给予充分的保护。每当孩子尝试探索新事物时,家长都要及时鼓励,尽量让他们去做。如果是危险的尝试,可以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让他们去体验,而不是用“你太年轻了”、“等着长大吧”、“太危险了”的语气拒绝他们。例如:
孩子还小,看到妈妈在厨房做饭,就会要求自己做饭。妈妈要把火关了,让孩子体验做饭的过程,或者让孩子帮自己拌个凉菜。从小直接拒绝,会慢慢让孩子长大后失去很多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
孩子做家务,难免摔杯子,打翻瓶子;学画画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在身上画画;学骑车难免摔跤。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错误就阻止孩子继续下去。每个人都是在摔跤中学会走路的,力求完美只能造成孩子退缩或者拖延。
所以父母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孩子完整做一件事的能力,哪怕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犯错,哪怕最后的结果并不完美。把每一个错误都当成学习的机会,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再引起父母内心的焦虑。
接受孩子的错误,孩子犯错越来越少。每次你批评孩子的错误,孩子就会犯越来越多的错误。
给孩子布置任务时,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太简单的任务会让孩子逐渐失去成就感,太难的任务会让孩子沮丧,一时间失去兴趣。如果父母没有掌握分寸感,孩子很容易自暴自弃。任务设置的标准应该是孩子经过几次努力就能完成。所谓刻意锻炼,就是为了达到目标,让孩子不断尝试。尝试过程中的一些小的成功或失败都是很好的滋养,家长只需要在这些小的成功和失败后给孩子积极的反馈,理性的找出差距,总结方法,及时鼓励。
我们每次运动,其实都是对身体组织的挫伤,因为身体可以自我调解,所以运动后身体组织会越来越强壮。教育孩子的过程和体育锻炼是一样的。家长一定不要怕孩子受不了,而是变得胆小,放下多余的担心和保护,让孩子在锻炼中自己调解,自己成长。
不善于控制情绪是抗挫折能力差的表现。在武昌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面馆吃完面后,一个年轻人因为老板辱骂他而向对方扔刀,杀死了两条生命和两个家庭。帮助刘邦征服天下的韩信,被屠夫劈腿羞辱,但韩信成功后回到家乡,并没有报复屠夫,反而对他也很好。如果韩信吹嘘了一阵子,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成就。
教孩子控制情绪,要从表达情绪和化解情绪两方面入手。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有情绪就表达出来,而不是藏在心里。当然,家长也要以提问的形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比如:“你现在一定很委屈吧?”。其次,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要避免说教和惩罚,而应该给孩子时间自我修复,帮助孩子设置一个处理情绪的场所,或者一个发泄情绪的任务,比如和孩子一起跑步、画画或者玩小游戏。
长时间独处或与人交流少的孩子,往往视野狭窄,情感上受到轻微伤害,往往会陷入死胡同。俗话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走万里路只是为了增长见识。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他们可以在寒暑假带着孩子到处玩,有合适的机会也可以带着孩子和朋友一起聚会。不要因为孩子害羞过一次,就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就像练习口语一样,任何人第一次都会感到紧张。多上台,自然就放松了。
运动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尤其是一些害羞的男孩子。如果他们在某项运动上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他们的优越感就会大大增强。青春期前,如果父亲能和孩子一起养成锻炼的习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定很优秀!
和孩子一起成长,当父母发现孩子性格软弱,当孩子总是害怕失败,输不起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深刻反省自己,少抱怨少说教,不要给孩子贴上“软弱”的标签。而是要他们列出可以承担的任务,一点一点的去执行,让孩子在家长的鼓励和陪伴下逐渐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