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小孩玩游戏充值8万元。游戏公司是否应该在法律上承担责任?
未成年人使用监护人的身份信息注册游戏并充值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孩子甚至偷偷给游戏充值几万元。父母发现自己的钱不见了,于是要求游戏公司退款。谁应该对此负责?
1.游戏公司是否应该返还游戏消费?根据法律规定,8~18周岁的儿童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阶段。在这一阶段,民事行为的实施需要法定代理人即孩子的监护人的同意和追认,否则无效。而且我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所以如果是用未成年人自己的身份证注册的游戏账号,游戏公司在明知对方是未成年人的情况下仍然提供消费,应该全额返还。这说明家长可以有权利对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进行追偿。
二、家长如何追回消费款?通常情况下,如果能证明游戏是未成年人自己充值的,游戏公司有义务退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这笔钱是未成年人花的,或者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花的,成为了一个难点。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与子女的通讯记录或与子女不在同一地点的证据,比如充值时父母双方都在上班的证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三,如何避免上述现象。游戏公司能做的就是提供完整的信息和身份验证,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尽到监管义务,千万不要让未成年人知道自己的支付账户密码。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当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时,家长要加以引导,指出沉迷电子游戏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