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臭氧层破坏的后果臭氧层被破坏后有什么危害?
臭氧层被破坏后的危害:1。臭氧层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诸多危害,主要影响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化循环、物质、对流层大气成分和空气质量。
2.也会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影响。臭氧的减少和臭氧层的破坏会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尤其是UV-B紫外线波段。UV-B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除了VD之外,没有其他有益作用。
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主要影响人的皮肤、眼睛和免疫系统。扩展信息1。臭氧层的位置: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层,浓度最高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
二、臭氧层厚度:在1标准大气压、0℃的条件下,如果把大气中的臭氧全部收集起来,全球平均累积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三、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1、氟利昂作为制冷剂。
氟利昂由碳、氯和氟组成。氯离子释放到大气中后,可以反复破坏臭氧分子,并保持不变。所以,即使量很少,臭氧分子也能被还原形成“洞”。2.中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仅仅依靠氟利昂的作用是不够的。太阳风的粒子流在地磁场的作用下集中到地磁极,那里的臭氧分子被破坏。
百度百科-臭氧层。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是什么?
臭氧层大量损耗后,其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β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诸多危害,包括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物质、对流层大气成分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有害影响,潜在的危险包括引起和加重眼疾、皮肤癌和传染病。一些风险,如皮肤癌,已经进行了定量评估,但对于其他影响,如传染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会损伤眼睛。实验表明,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晶状体,如白内障、眼晶状体变形等。
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将减少1%,全球白内障发病率将增加0.6%-0.8%,因白内障失明的人数将增加约1万人。其次,UV-B段增加可明显诱发人类常见的皮肤癌、基底皮瘤和鳞状皮瘤。
后两种是非恶性皮肤肿瘤。从动物实验和人类流行病学资料中获得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臭氧浓度降低10%,非恶性皮瘤的发病率将增加25%。
另一种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皮肤病。科学研究还揭示了UV-B紫外线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的内在联系,对于肤色较浅的人,尤其是儿童时期尤为严重。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就会增加2%~3%,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就会增加1%~1.5%,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非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也会增加2%~6%。
据美国统计,到1989,皮肤癌新诊断病例260万例,其中33%病例已经死亡。英国每年新增4万例皮肤癌病例,皮肤癌发病率已上升至肺癌之后的第二位。
科学家警告,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到2075年,全球将有6543.8+0.5亿人患皮肤癌,其中将有300多万人死亡。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臭氧层平均每年减少3.5%。
可想而知,包括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在内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是令人震惊的。更可怕的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在1992出版的一本书中指出,世界上至少有一个城市已经在南极臭氧洞的边界之内,那就是南美洲南端巴塔哥尼亚的阿根廷城市乌什瓦亚。
阿根廷卫生部已正式建议该市市民每年9月至6月5438+00尽量待在室内。可见,如果空洞一天天扩大,对人类的影响是很大的。
此外,缺乏臭氧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存在于皮肤中,这样免疫系统就可以直接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
动物实验表明,紫外线照射可降低人体对皮肤癌、传染病等抗原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对反复外界* * * *的免疫反应丧失。人体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暴露在紫外线β下会抑制免疫反应,这些免疫反应对人体内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然而,在世界上一些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地区和免疫功能不完善的人群中,UV-B辐射的增加对免疫反应的抑制有相当大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强紫外线辐射下,会导致细胞内DNA发生变化,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大量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特别是麻疹、水痘、疱疹等病毒性疾病,通过皮肤传播的疟疾等寄生虫病,结核病、麻风病等细菌感染,以及真菌感染。
2.对陆生植物影响的研究表明,已研究过的植物中,超过50%的植物受到UV-B的负面影响,如豆类、瓜类等作物,其他作物如土豆、番茄、甜菜等的品质会下降;植物的生理和进化受到UV-B辐射的影响,甚至与阳光中当前的UV-B辐射量有关。植物也有一些缓解和修复这些影响的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UV-B辐射的变化。
无论如何,植物的生长直接受到UV-B辐射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甚至同一种类不同栽培品种的植物,对UV-B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在农业生产中,需要种植抗UV-B辐射的品种,同时培育新品种。
森林和草原可能会改变物种的组成,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分布。UV-B带来的间接影响,如植物形态的改变、生物量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各发育阶段和次生代谢的时间,可能与UV-β造成的伤害一样大,甚至更严重;它对植物竞争平衡、植物病原菌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有潜在的影响。
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3.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世界上30%以上的动物、蛋白质都来自海洋,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因此,有必要了解紫外线辐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此外,海洋在与全球变暖有关的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海洋浮游植物的吸收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重要途径,它们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未来趋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海洋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能力的降低将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海洋浮游植物在世界海洋中的分布并不均匀,通常高纬度地区密度较高,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密度低10倍至100倍。除了可利用的营养物质、温度、盐度和光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阳光UV-B含量过高的现象也对浮游植物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浮游植物的生长仅限于光照区,光照区生物的分布受风浪的影响。此外,。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首先,会影响人体健康。
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低,大大增加了人类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机会。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数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5438亿+人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紫外线照射过量有关。臭氧层每消耗1%的臭氧,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此外,过量的紫外线照射还会诱发各种眼科疾病,如白内障、角膜肿瘤等。
其次,它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的叶片变小,减少光合作用的面积,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同时,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也会影响一些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使农作物更容易受到杂草和病虫害的侵害。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如果臭氧层厚度减少25%,大豆产量将减少20%-25%。
第三,它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直接造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仔鱼以及整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可见,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很大的。
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减弱,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紫外线辐射增强会增加患呼吸道传染病的人数,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促进皮肤老化和病变。
臭氧层的破坏对植物有不确定的影响,比如植物的叶子越小,越容易受到杂草和害虫的侵害。紫外线的增强还会加剧城市的雾霾,加速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的老化,使车漆褪色等。这种危害在气温高、日照充足的热带地区更为严重。
我们能做什么来保护臭氧层?——选择无氟冰箱,不要使用含氟发摩丝、定型发胶、衣领清洁、空气清新剂等物品。
臭氧是人类在1849年首次发现的,臭氧层问题是美国化学家罗兰和穆连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他们认为,在对流层中极其稳定的氯氟烃(CFCs)被输送到平流层后,在那里分解产生的原子氯(CI)很可能会破坏臭氧层。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科学家们开始在每年春天探索南极的臭氧层。1994年首次观测到最大的臭氧洞,面积相当于欧洲,24000万公里。
臭氧(O3)是氧气(O2)的异构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只有十亿分之一,浓度随海拔高度而变化。臭氧层可以说是地球的保护层,主要围绕在离地面20-25公里的地方,起到吸收太阳紫外线中有害部分的作用(UV-B是紫外线的一种波长,280-315 nm)。同时,由于紫外线是平流层的热源,臭氧分子是平流层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平流层中臭氧层的垂直分布对平流层温度结构和大气运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对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的漫长时期内形成的,但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就被破坏了60%。
氟利昂作为含氯氟烃的一种,是一种不燃无毒的物质,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极难分解,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氟利昂用于清洁剂、制冷剂、隔热材料、喷雾剂、发泡剂等。氟利昂在使用中排入大气后,其稳定性决定了它会在这里长期停留几十年到100年。因为氟利昂在对流层无法自然消除,只能从对流层慢慢流向平流层,在那里受到强紫外线照射后分解。分解后产生的原子氯会破坏臭氧层。宪法研究表明,臭氧层被破坏后,紫外线会径直穿过大气层。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抑制人的免疫力,增加白内障和皮肤癌患者的数量。如果臭氧层总量减少1%,UV-B增加2%,将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2-4%。此外,紫外线的增强还会通过对海洋中藻类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破坏整个水生生态系统。据统计,目前全球氟利昂年消耗量超过654.38+0万吨,迄今排入大气的氟利昂总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大部分仍停留在对流层,只有约654.38+00%到达平流层。
目前,最早使用氯氟化碳的24个发达国家分别在1985和1987签署了限制使用氯氟化碳的《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1993年2月,中国* * *批准了《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计划》,并决定在2010年完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1995年10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纪念16,0987年9月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将9月16日定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
臭氧层被破坏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1)颜色变化。
天然水是无色透明的。水污染会改变水的颜色,从而影响感官。
比如印染废水的污染常常会把水变成红色,炼油废水的污染会使水变成黑色和棕色,等等。水色的变化不仅影响感官,破坏景物,有时还很难处理。(2)浊度变化。
水中含有泥沙、有机物、无机物的悬浮物和胶体,导致浑浊,从而降低水的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的感官甚至生命。(3)气泡。
许多污染物,如洗涤剂,在排入水中时会产生泡沫。浮在水面的泡沫不仅影响观感,还会在其毛孔中窝藏细菌,造成生活水污染。
(4)臭味。水中的异味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现象。
水体的臭味多属于厌氧状态下腐烂发臭的有机物,属于综合臭味,有明显的下水道臭味。恶臭的危害是让人憋气恶心,水产品不能食用,水体失去旅游功能。
指酸、碱、无机盐对水的污染,首先改变水的PH值,破坏其天然缓冲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阻碍水的自净。同时会增加水中无机盐和水的硬度,给工业和生活用水带来不利影响。
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后,在高浓度下,会杀死水中的生物;低浓度时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渐浓缩,最后影响人体。含有植物营养成分的废水进入水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沿海和河口石油开发、油轮运输、炼油工业废水排放等。,而油在水面形成油膜时,影响氧气进入水体,对生物造成伤害。此外,石油污染还破坏海滩度假村和风景区的景观以及鸟类的生存。
火力发电厂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这种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的废水,会引起水温升高,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增加水中某些毒物的毒性。
水温升高对鱼类的影响最大,可引起鱼类种群的变化和死亡。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屠宰肉类加工等污水中含有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流入水中会传播各种疾病。
电镀等行业可产生大量含氰废水,氰化物可浸入呼吸道、食道、皮肤引起中毒。轻者有粘膜、唇舌麻木、哮喘、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
严重者呼吸不规则,意识逐渐无意识,出现大小便失禁,可迅速出现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治愈后,可能出现神经方面的后遗症。当水中氰化物浓度超过0.03毫克/升时,鱼就会中毒。
铬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主要用于金属加工、电镀和制革工业。这些行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是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过量的铬对人体健康有害。六价铬毒性更大,更易被人体吸收,致癌,并可在体内蓄积。
过量(超过10ppm)的三价铬和六价铬对水生生物是致命的。合成洗涤剂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此外还有漂白剂等多种辅助成分。
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分子构型和基团类型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后两者在工业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含合成洗涤剂的废水主要包括洗涤废水、工业洗涤剂清洗水、洗衣排水和餐饮业、生活污水。排入水中会消耗溶解氧,对水生生物有轻微毒性,可引起鱼类畸形,其中所含的磷酸盐溶剂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有机氯农药基本上分为以碱性物质和环二烯为原料的两类化合物。氯苯的结构相对稳定,生物体内的酶类难以降解,所以动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氯农药分子消失缓慢。
正因为这种特性,它会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进一步收集和传播环境中的残留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有机氯农药,可在肝、肾、心脏等组织中蓄积,特别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因此体脂中的积极因素更为突出。
累积的残留农药还可以通过母乳排出体外,或者转移到卵子等组织中,影响后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已禁止在蔬菜、茶叶、烟草和其他作物中使用滴滴涕和六六六。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物降解时消耗的氧气量。这是一种基于微生物学原理的测定方法。
所有影响微生物降解的因素,如温度、时间等,都会影响BOD的测定。最终生化需氧量是指所有有机物质生化降解为简单最终产品所需的氧气量。
一般以20℃和培养5天为标准。就BOD而言,通常用毫克每升或ppm来表示。
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某种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毫克/升氧表示。它是指示水体受到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还原性物质包括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和硫化物等。而水样被有机物污染的情况极为普遍,因此化学需氧量可以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根据所用氧化剂的不同可分为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
高锰酸钾四种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有机物对水体的污染,常用于污染较小的水样。重铬酸钾法可以完全氧化有机物,适用于各种水样。地球表面的温度和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决定的,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与地球和大气释放的辐射能量相平衡,才能使地球的温度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为了维持这种平衡,地球上释放的一部分能量被放射性大气气体(即温室气体)吸收并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了向外太空的净能量排放。
臭氧层破坏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危害?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臭氧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存在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然而,与其他温室气体不同,臭氧是由自然界的自然因素(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是由高层大气中的氧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产生的,而不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臭氧不仅能影响气候变化,还能影响环境和生态。它还对人类健康有着强烈的直接影响。从实验和实际观察推断,会有以下效果。(1)会影响人体健康1。会增加皮肤癌:臭氧会减少1%,皮肤癌患者会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瘤。2.会损伤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3.会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的数量。(2)生态影响为1。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测试了200种农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其中三分之二有影响,尤其是人类经常食用的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水果和白菜。据估计,臭氧减少了65438±0%。大豆减产1% 2。渔业产量减少。紫外线辐射可以杀死10米水深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实验表明,臭氧减少10%,紫外线辐射增加20%,会杀死生活在15天水深的所有鳗鲡幼体。3.臭氧减少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主要机制是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破坏核糖核酸(DNA),改变遗传信息,破坏蛋白质。臭氧减少导致的紫外线辐射增加除了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外,还会影响工业生产,比如加速塑料和其他聚合物的老化。
如果臭氧层被破坏,有什么危害?人类能制造自己的臭氧层吗?
臭氧层距离地面约20-30公里,在地球上空形成一层保护膜,使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无法穿过。臭氧层可以过滤掉太阳中99%的紫外线,这对地球生命的生存非常重要,因为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对地球和人类造成很多危害,主要包括:1)杀死微生物;2)阻碍植物生长,尤其是棉花、豆类、瓜类和部分蔬菜等作物;3)杀死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导致以这些浮游生物为食的海洋生物相继死亡;4)杀死海洋中的鱼苗,减少鱼产业的产量;5)使动物和人失明;6)降低人和动物免疫力;7)人的皮肤斑点增多,皮肤癌发病率增加;8)促进全球变暖(因为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可以吸收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而紫外线杀死这类生物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无法被海洋吸收。)如果科学发达,应该是可以的!。
谁知道臭氧层破坏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在地面上的太阳光的紫外线增强,波长在240~329 nm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会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臭氧层被破坏后,直接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的机会大大增加,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多麻烦。首先,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增加了患呼吸道传染病的人数;紫外线照射过多也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
此外,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促进皮肤老化。臭氧层的破坏对植物有不确定的影响。
近十年来,200多种植物被测试增加紫外线辐射,其中三分之二表现出敏感性。一般来说,紫外线的增加使植物的叶片变小,从而减少了捕捉阳光的有效面积,影响光合作用。
大豆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会使它更容易受到杂草和病虫害的侵害。臭氧层厚度减少25%,大豆减产20~25%。
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紫外线的增强还会加剧城市的雾霾,加速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的老化,使车漆褪色。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有:1。臭氧层破坏后,地面会受到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健康有害。
2.臭氧层的破坏会改变平流层温度,导致地球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平衡。3.臭氧层的破坏会扰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和网络,损害农业生产。
4.臭氧层的破坏将使气候恶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将面临灾难性的变化。例:研究表明,如果臭氧总量减少65438±0%,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将增加2%。
白内障患者将增加0.2%~0.6%。如果臭氧层破坏的势头继续发展,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和大部分生命物质——蛋白质化学键的紫外线(B)将大量进入地表,一些生物物种将濒临灭绝。
扩展数据:
近十年来,200多种植物被测试增加紫外线辐射,其中三分之二表现出敏感性。一般来说,紫外线的增加使植物的叶片变小,从而减少了捕捉阳光的有效面积,影响光合作用。
大豆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会使它更容易受到杂草和病虫害的侵害。臭氧层厚度减少25%,大豆减产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