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

(1)注重环境优化,营造教育综合环境:教育综合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的营造。

1.物理环境:物理环境的创造包括两个方面:个体训练和集体环境的创造。

(1)个别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训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方法。一日活动中,个人训练和集体教学融为一体,个人训练每天要保证一段时间。因为自闭症孩子的能力和需求也是千差万别,只有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提供不同难度的教材,才能让孩子真正有所收获。

一、创建专门的个人训练室:

实训室配有一些个性化的训练资料,分为易、中、难三个不同的级别,比如图文、卡片、卡片的搭配和衔接。

b、制定个人培训计划:

确立孩子目前最需要训练的内容,达到目标。比如对于发音不准,咬字困难的孩子,在个别训练中,我们要求孩子进行发音训练,听清楚发音,发音时仔细观察口型和舌位,然后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口型和舌位,反复练习,了解发音要点,掌握发音方法。而且他已经分阶段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比如第一阶段,模仿声母、韵母、音节的发音;第二阶段模仿新单词的发音,如樊凡和首首。第三阶段模仿单词发音,如吃饭、洗手;第四阶段模仿老师说完整的句子,学习简单的句子,比如“我在吃饭”“我要喝水”。

(2)创造集体环境:

一、户外活动:

带领孩子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创造和普通孩子一起活动的机会。自闭症儿童有很强的运动技能,他们运动很多。他们喜欢在操场上玩大型运动器材。我们每周安排两次与普通孩子的户外活动,鼓励普通孩子在活动中与他们交流。老师也有意识地引导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交流,让他们学会和普通儿童一起排队,玩跷跷板,学习简单的童谣。(在跷跷板上读儿歌)

b、综合训练室:

自闭症儿童都有感觉统合失调。创建一个综合训练室,用仪器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帮助孩子稳定平衡,为语言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人际环境:人际环境包含两大依恋:师生依恋和同伴依恋(即同伴支持)。同时,创造各种游戏环境也是人际环境的一部分。

(1)师生依恋:师生依恋是语言训练的基础。它包括接纳、身体接触和情感支持。

A.验收:

自闭症儿童由于身心特点,情绪不稳定,不容易亲近周围的人,情感体验不深刻。要想介入教育,双方相互接受是前提。让他们在内心接受和信任自己的老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以后的训练中听指挥,顺利接受训练。敏敏是一个

b、身体接触:

自闭症儿童不喜欢肢体接触,这是建立情绪的基础,也是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大熊猫开开是一个自闭的孩子,喜欢独自玩耍。他不想用眼睛看老师,也不喜欢别人碰他。为了训练孩子的语言,老师要尽量甜言蜜语,为孩子准备他喜欢的食物和玩具,适当满足他的一些需求。在孩子被吸引的瞬间,老师可以摸摸孩子的头,拍拍肩膀,然后抱在怀里,以示老师有多喜欢他。这个时候孩子一般都愿意和你联系,不会太激动。因为他知道老师不会伤害他,老师也喜欢他。

c、情感支持:情感支持会使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它也包含两个方面。

一句鼓励: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最常用的策略是鼓励。能力再弱,孩子也有他们的“闪光点”。从发现他们的优点开始,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强化他们的积极认同心理,绝不放过一个微小的动作。只要行为是积极的,我们可以用“做得好”、“你真的很好”、“你很棒”等话语来鼓励他们。

创造成功的机会:

对于语言发展特别慢的孩子来说,适当降低标准会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他们从不难获得的成功经验中获得自信。当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可以适当夸大他的进步,因为他进步不容易。老师对“大进步”的表扬,可以调动他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使他期望取得更大的进步。

(2)同伴依恋(即同伴支持):

自闭症儿童入园后最常接触的对象是他们的同龄人,他们之间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老师的教育要好。因此,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客观环境,为孩子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从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它包括与正常儿童的游戏和正常儿童的演示。

一、用正常儿童的* * *与游戏:

由于自闭症儿童数量少,集体活动缺乏氛围,自闭症儿童每周都被安排和正常儿童一起参加活动。如每周角色游戏、体育活动、学习活动、每月主题活动等...同样的游戏,正常孩子的积极热情会感染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为了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男性”和“女性”的区别,老师邀请了普通班的两个男孩和女孩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并在游戏中区分“男孩”和“女孩”的区别。

B.正常儿童示范:

示范是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另一种策略,正常儿童的示范有更深层的意义。在区分“男孩”和“女孩”的活动中,老师首先问正常的孩子:“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在孩子正确示范后,引导自闭症孩子说话。这时,他们可以积极模仿,学会愉快地交谈。

(3)创设各种游戏环境:创设角色游戏、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的环境,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

一、角色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为了引导自闭症孩子玩角色游戏,老师经常带他们去普通班参加角色游戏。当孩子踏进一个普通班级的大门时,老师首先提醒他们向班主任问好:“老师早上好”、“老师好”等简单的礼貌用语。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模仿其他孩子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比如医生、超市售货员等。为了让游戏进行下去,角色之间要有联系,自闭症儿童是无法接触和交流的。这时候老师要鼓励普通孩子和他们交流,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老师的提示下,

C.区域活动:

日常的区域性活动也是自闭症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内容。在活动中,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带领自闭症儿童一起参与活动,互相交流。哥哥姐姐要问弟弟妹妹玩什么,教他们玩具的名字,比如“娃娃”、“积木”、“球”,让这些孩子玩得开心,练习说话。

(2)培训策略:

策略一:用游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接受性语言能力,学会理解和执行指令。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必须从理解单词和其他人的语言开始。游戏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贴近孩子生活的游戏可以为他们创造一定的交流情境,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

活动1:鸟儿飞翔

为了让孩子理解“飞”、“大风”、“快”、“慢”这些词。老师设计了“小鸟飞”的游戏:鸟妈妈带领小鸟张开翅膀飞,风来了就飞得慢,鹰来了就飞得快。小鸟和妈妈一起飞,说:“小鸟飞,小鸟飞……”刚开始训练时,他们不愿意合作。老师可以带领他们手拉手一起飞,也可以邀请普通班的孩子一起参与,鼓励和引导孩子在非常和谐的氛围中一起做游戏。

活动二:敲鼓找东西。

老师用小棍子敲鼓,让孩子们围着圆桌朝一个方向走。当鼓声停止时,他们让孩子们停下来,根据老师的指示寻找东西。比如“把球拿过来”“把球给我”。因为孩子对打鼓很感兴趣,老师就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在孩子做对的时候抱抱孩子,或者对他笑一笑表示表扬,最后让他先打鼓再做游戏。

活动三:小动物找朋友。

为了训练孩子对自己名字的反应,可以通过“小动物找朋友”这个游戏来练习。游戏开始时,让孩子躲在椅子后面。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声音,然后叫一个孩子的名字,比如:“喵喵喵,* * *,在哪?”让孩子说“到了”或者听到名字就把头伸出来。如果孩子没有反应,老师就走到椅子后面,再重复一遍。如果孩子能说“到”或者伸出头来,老师就说:“你真棒,小猫是你的朋友!”游戏初期,两位老师可以配合,也可以和家长一起训练。

策略二:用游戏的方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模仿能力,促进其自我和他人的认知;指导孩子用请求语与老师交谈。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所有的学习都是模仿。而且他们善于模仿,模仿能力很强。教师为他们创造游戏环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真实情境中学习模仿动作,在做和玩中学习模仿语言,形成语言定势,促进语言发展。

一、模仿动作:游戏“请照我做”

通过“请照我做”的游戏,模仿和识别五官。比如老师指着他的眼睛说:“这是一只眼睛。”让孩子也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这是眼睛”。在多次模仿的基础上,孩子可以指出自己的五官,学习代表性理论中的简单句。老师也可以用《五感之歌》这首歌,让孩子学习名字,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b、模仿语言:游戏《我会说话》

老师创造一个游戏的场景:一个孩子(由中班的一个孩子扮演)在看书。突然,他大声说:老师,我想喝水。然后重复几次,老师引导自闭症孩子模仿。这样,代表性的理论可以说:我想玩——等等。另外,短信游戏也是孩子模仿老师语言的好游戏。

策略三:用游戏的方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能力,从而促进其反应性语言的发展。

儿童游戏行为的水平直接影响其语言发展。在儿童游戏中,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入儿童游戏,给予引导和指令,既提高了儿童的游戏水平,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比如在“玩偶之家”游戏中,老师带领他们学习做小客人。这时候大班小朋友会热情招待,老师可以提醒小朋友,鼓励他们说谢谢。刚开始,孩子会对老师的提问毫无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可以跟随他们。这时候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过了一段时间,只要他们明白了暗示,就可以说谢谢了。然后,老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鼓励孩子主动向别人求助。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的游戏能力逐渐提高,也想用语言交流。老师提问,孩子愿意回答你。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的游戏水平会逐渐提高,说话的兴趣也会增加。

经过一年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1,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

(1)接受语言的发展;

通过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孩子听不懂老师的语言,没有反应。现在他们逐渐从简单语言发展到连续语言。听到自己的名字就说“到”或者举手,对老师简单的“关门”“坐到椅子上”等指令就可以马上执行;孩子也可以愉快地进行“关上门,拿球”等连续指令。

(2)回声语言的减少:

自闭症儿童具有回声语言的特征。在训练之前,他们的语言基本上是回声的。比如,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答案通常是:“什么名字?”问:“你多大了?”答案是:“你多大了?”经过一年的训练,孩子的附和语大大减少,说明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有所提高。

2、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人称代词的使用不再令人困惑:

以前,孩子不能正确区分“你、我、他”等人称代词,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混淆。如果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答案是:“你叫* * *。”问:“今天谁送你回家?”答案是:“爸爸带你回家。”通过训练,现在孩子已经能正确区分“你、我、他”等人称代词。

(2)能正确区分概念:

训练前,孩子说:“喝水。”训练结束后,他们会说:“我要喝水。”或者“* * *想喝水。”以前说,“* * *,车。”现在我会说,“* * *想玩车。”或者“我想玩汽车。”训练前我说“不要”并把手里的玩具给旁边的同伴,现在你会说“我不要积木,给浩浩(旁边同伴的名字)玩。”

(3)能初步与同伴交流:

随着孩子对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对表达意愿的要求也提高了。在游戏等活动中,他们也愿意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合作,并能在老师的提醒下尝试用礼貌用语与他人交流。说“谢谢”、“早上好”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