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

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来源于什么?

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孩子对绘画感兴趣的由来是什么?有三个因素不容忽视:

1,孩子把画画当成游戏,觉得好玩舒服;

2.绘画可以表达你的思想,表达你的情感;

3.画画很美,可以获得一种成功感。

我们再对比一下现实,找到问题所在:

1.首先,游戏变成了任务。

有个故事:最近孩子放学后总是往老太太家扔石头。老太太每次出来都要大骂一顿,但孩子们每次都扔得很惨。老太太想了一个办法。她把孩子们叫来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往我家扔石头,我给他们每人两元钱。孩子们拿到可乐,扔石头,攒钱。过了两天,老太太给孩子打电话说,我经济有点紧。从今天开始,每个人只能发一块钱。希望你能继续认真的失去它。孩子们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接受了。两天后,老太太说,从今天起,我只能给你两毛钱。孩子们现在不干了,他们要我们两毛钱扔石头!不要想。从那以后,他们不再向老太太家扔石头了。为什么?因为孩子一开始扔石头是因为刺激好玩,所以总是很开心。后来收到老太太的钱后,扔石头成了一项任务,他们已经渐渐失去了这种兴奋感。

回头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几乎生来就爱画画。其实孩子把画画当成一种游戏,孩子只是觉得轻松好玩而已。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画画成了孩子语文、数学等“正统学习”后的一种放松,是紧张状态下的一种情绪宣泄。孩子们可以在这个私密的地块里自由地劳动,快乐地做梦,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当然,孩子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从孩子上美术课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和老师就会不断给孩子一种感觉,家里花了钱,投入了资本,才能看到效果,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目标明确了,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了。孩子们曾经画画的单纯和热情已经不复存在,它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学习任务。当学习变成了一项任务,除非你一直用“钱”之类的激励手段,否则不要指望孩子会更主动。所以,你会发现,你越有野心,你的孩子就会越让你失望。善良的父母和老师消除了孩子们的幻想情节。

2.表达变成了训练。

每次监考,我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孩子一旦做完题目,就会在草稿纸上乱涂乱画。看他们的表情,那么专注,那么享受,此刻并不在考场,而是在一个童话般的梦里。是的,孩子喜欢艺术,因为他们可以自由表达,随意发泄,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没有约束,没有要求。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需求,人总是在寻找一种表达自己,释放情绪的方式。而且很多孩子选择绘画。

一旦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征,做出了鼓励苗子的行为,孩子就要吃亏了。比如一个7岁的孩子坐在那里画石膏素描,他不懂什么是立体和光影,只是拿着笔反复做机械动作。我以为艺术是美好的,到头来却是一场噩梦!当好玩的艺术变成了枯燥的技能训练,当表达变成了一种麻烦,孩子恨不得尽快摆脱。

3.成功变成了失败。

画室里经常有家长或者老师训斥孩子——你看别人画得多好,你怎么画得这么差。他们说的对!但他们做了最错误的事情,因为他们正在一点一点地剥夺孩子的成功感。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我一直记得:“那天,在手工课上,小爱因斯坦把一个很丑的小板凳递给了老师。老师当众嘲讽:你怎么做了这么差的小板凳?太离谱了!看看其他孩子做得多好。爱因斯坦说:“虽然这是一个很丑的小板凳,但是我做了三次。这是最好的。“我很佩服爱因斯坦的勇气,所以他成了伟人,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爱因斯坦的韧性。

要让孩子成功,就要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艺术没有对错,也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孩子很容易成功。一条线,一抹色彩,一个造型,就足以让孩子欣喜若狂。每次画完,孩子们仿佛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都会热切地期待老师和家长给他一个鼓励。但是,因为家长和老师要求太多,太焦虑,他们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只看到他的不足,看到他和别人的差距。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也许在我们看来这太慢了,但对孩子来说,这让他感到骄傲。把孩子和别人横向比较,是最伤害孩子的事。画画的快乐又一次离开了孩子们,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悲伤和自卑。

当孩子的兴趣受到挫伤时,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一落千丈,孩子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痴迷于绘画。画画对他们来说不是好玩或玩耍,而是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的新的“学习任务”。所以,即使我们要求孩子多做作业,多练习,他们依然无动于衷。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