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磁铁”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磁铁,了解磁铁的作用;
2.理解磁铁和被它吸引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孩子探索磁铁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发现现象,用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愿意和同龄人一起玩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了解磁铁与铁制品、磁铁与非铁制品的关系和奥秘。
活动难点:可以用不同的游戏来总结磁铁的特性;能够运用新知识做出判断。
活动准备:
1,多个不同形状的磁铁(圆形、方形等。).(超过孩子的数量)
2.一辆玩具车和一张自制的放大路线图;
3、若干猫头饰、充气盆、水、玩具“鱼竿”、“鱼”;
4.图钉、回形针等一批铁制品;
5.纸屑、橡皮、铅笔、塑料瓶盖等一些有色金属制品。
6.喜羊羊图片若干;一台录音机,一盒《喜羊羊》和《灰太狼》磁带;
活动流程:看一看,认一认,做一做,说一说,玩一玩;
1,开始链接:(看一看)
老师拿了一张自制的放大地图,一辆玩具车和一块磁铁。开始给孩子玩小游戏:在路线图后面藏一块磁铁,前面放一辆玩具车。汽车自动跑来跑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盯着自由奔跑的汽车。你说什么,我说“奇怪,车怎么没倒?”
老师引导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师说:“小朋友,你想知道原因吗?”
“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边说边翻地图,地图后面出现了一块磁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色的圆圈。”
老师说:“这不是普通的黑圈。这是一块有吸引力的磁铁。就是这样。它没让车掉下来。”
2.基本链接:
认识到:
老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磁铁,让孩子们认识磁铁。
做吧:
老师让孩子们拿着自己喜欢的磁铁,分组做实验。
用磁铁吸图钉、回形针、纸片、橡皮、铅笔、塑料瓶盖等物品。
说:
你用磁铁吸引了哪些物品?(铁制品,如图钉和回形针)
哪些物品不能吸?(橡胶、纸屑、铅笔、塑料瓶盖等有色金属制品)
总结: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但是吸不住铁制品以外的物品。
玩得开心:
玩“小猫钓鱼”游戏。在活动室的地板上,放几个大的充气盆,往里面倒些水。水里有许多不同的小鱼。孩子们戴着猫头饰,拿着“鱼竿”,在水盆里抓“小鱼”...孩子们沉浸在钓鱼、收鱼、数鱼的欢乐气氛中。老师温和地问“小猫们”:“你们为什么抓鱼?”“小猫”们低着头,仔细观察着自己的“鱼竿”和“小鱼”,一个接一个地说:“鱼钩下面有磁铁。”"鱼的嘴是铁的。"“因为磁铁可以吸住铁。”“所以我们要抓鱼。”
老师说:“孩子真聪明。有了你美丽的眼睛,能干的手和嘴,他们就能看得清楚,做得好,说得更好。”。每人给你一张喜羊羊的图片。你们都是喜羊羊。
3.结束链接:
总结:磁铁有很多种形状,可以吸引铁制品。真的很好玩。
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陪同下,孩子们把用过的物品收拾好,分类放好。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走出活动室。
扩展链接:
请你回家看看,玩玩磁铁,帮它找朋友,看看家里会吸引什么东西。你身上带了什么东西?袋子上是什么?好吗?
教学反思:
磁铁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经常玩耍的物品,比如铅笔盒上的磁铁、书包扣上的磁铁、家里的电磁炉等等。课程就是基于生活这个主题,但是“磁铁能吸引铁的物体,但不能吸引非铁的物体”对于幼儿来说很抽象,所以活动的选择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了帮助孩子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活动:首先让孩子看一看,然后认一认,做一做,说一说,最后玩一玩,我总结出“磁铁有很多形状;能吸收铁质物品,不能吸收非铁质物品;“科学经验真有趣。符合孩子在中班的认知特点,孩子玩中学就能有机会参与实验。无论如何,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发现,让自己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鼓励孩子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