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亲子关系有哪些有益的影响?

网络时代亲子关系面临的新问题

当互联网对我们的孩子有着不可回避的影响,而我们的父母却没有及时意识到互联网对孩子的意义时,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同的变化,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第一,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沟通障碍。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知识的变化和更新是比较慢的。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知识背景下长大的父母,大多与信息爆炸时代脱节。此外,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变得更加陈旧。但是,孩子的知识体系还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更新和扩展,对新事物的感知和接受能力比父母更强。尤其是在科技、人文、历史等领域,他们已经能够获取很多连父母都无法知道的信息。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父母不一定比孩子懂得多,甚至在很多新事物面前,父母都是落伍的。所以父母和孩子在知识方面的沟通存在障碍,或者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常用语言和所掌握的知识,沟通有困难。

例如,一位家长担心,当他从女儿的邮箱中拿起一封信时,他发现一张寄给她的贺卡,上面写着“李TX:你的卡片,我很粥...爸爸答应过几天陪我去吃KPM……的……”当天晚上,女儿回到家,听说了这件事,冲着他的“出去”喊了一声“突然冷了”。再比如,也有家长表示,和孩子聊天时,孩子总说“我摔倒了”,让他们觉得不舒服。“有时候他们觉得我很挑剔,就说我s,我也不知道说他什么好。有时候干脆说自己是‘286’,这让我很伤成年人的自尊心。”面对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通用语言,我们家长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与孩子大相径庭。

第二,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距离拉大了。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父母,大多是忙碌的群体。他们有经济实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却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和孩子交流,也很少主动关心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心理需求。其实大多数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行为,包容他们的错误;当他们有了成绩,我希望他们的父母能及时激励他们;希望父母能在他们抑郁的时候陪伴和鼓励他们...

而父母对孩子心理变化的不重视,父母与孩子之间* * *共同语言的缺乏,孩子在网络上可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这些都会拉大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在一些孩子眼里,家庭不再是精神慰藉的港湾。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双方情感沟通困难,严重时还会发展成亲子冲突。亲子关系的不和谐还可能加剧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行为,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不了解网络时代孩子某些行为的心理需求,不了解孩子的行为在同伴群体中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和规范,所以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约束和教育孩子,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不仅不听话,甚至形成逆反心理。父母的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的破坏性发展,最终导致亲子之间的情感对立和行为对抗。

第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影响力减弱。

信息量大,信息传递方便是网络的特点。孩子们很快接触并认同新的行为和价值观,这并不奇怪,这些行为和价值观可能与父母习惯的行为和价值观并不一致。更重要的是,网络产生的新知识和其他东西会迅速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原有的角色和地位,父母不再是影响孩子社会化的唯一重要的人。

以网友为例,孩子发自内心诉说的对象,不再一定是父母,也不是生活中的同学,而可能是虚幻世界中的网友。

表1家长对社交网络好友的看法(%)

赞同,比较,中立反对,坚决反对。

父母0.9 1.5 38.4 41.3 17.9

儿童9.7 11.9 54.0 15.7 8.6

对于网恋的情况,在被调查的453对亲子情侣中,父母和子女的看法不同,必然导致双方行为的不一致。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影响力在互联网的浸润下一点一点被削弱,父母会逐渐发现孩子越来越不被“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仍然以强硬武断的面目出现在孩子面前,干涉孩子与他人的交流,或者试图把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必然会与感染了网络时代的多元化的孩子发生冲突。

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这种问题,使得亲子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在一些家庭中甚至非常强烈,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后果。如何解决网络时代的亲子冲突,成为很多家庭关心的话题。

网络时代解决亲子冲突的策略

第一,兼顾网络的学习功能和娱乐功能。

父母和孩子在网络使用目的上是有差异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上网学习。比如有的家长给孩子布置电脑作业,让孩子下载文章,写经验,写作文,让孩子上网做习题。在我们对3870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家长的调查中,家长对孩子上网的首要担忧是“影响学习成绩”。在家长眼中,线上活动是学校学习活动的延续。

虽然学生口头上会说学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但实际在网上的活动主要是娱乐。根据我们对2456名初中生的调查,在“你在网上最常做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只有30.4%的学生选择“查阅学习资料”,60.5%的学生选择“游戏”、“聊天”、“交友”、“听音乐、看电影”(其中,在孩子眼中,网络活动是学校学习活动的调剂。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调查中,家长“非常同意”和“赞同”孩子上网的比例,初三占48.62%,七年级下降到31.43%。

孩子们需要学习,也需要休息和娱乐。如果不允许孩子在网上寻找快乐,父母应该为孩子寻找其他娱乐方式。

第二,网络游戏应该被适当地控制而不是禁止。

无论在任何文化或社会形态中,都有儿童游戏团体。很多家长不反对孩子玩游戏,甚至鼓励孩子玩游戏。但是,家长和孩子在游戏模式的定位上往往是不一致的。父母提倡的游戏大多是传统游戏,很多都是小时候玩过的,比如折纸飞机、捉昆虫、放风筝、打弹珠、滚铁环、转陀螺、过家家等等。很多家长津津乐道于自己小时候的游戏,并试图教孩子玩这些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回味童年的快乐,但孩子似乎对父母并不领情,对这些传统游戏并不感兴趣。但是网络游戏会让他们疯狂。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想玩游戏很难找到合适的游戏群体。而且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传统游戏并不适合现代孩子,被孩子视为“幼稚”、“老套”。这些游戏知识技术水平较低,兴趣激发程度有限,一般不会让孩子沉迷其中。但网络游戏在知识科技含量、情感投入、兴趣激发、互动水平等方面都优于传统游戏,对孩子更有吸引力。适当玩一些电脑游戏对孩子有益,但也容易沉迷其中。所以,重要的是让孩子适当地玩网络游戏,而不是禁止,除非家长有更好的方法让孩子玩。

第三,认可儿童网民,成为儿童网民。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亲子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也不同。进入小学后期,特别是进入中学以后,随着孩子独立性的逐渐增强和心智的不断成熟,对大人的权威感下降,同伴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即使没有网络,这种变化也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一定的威胁。

从性质和功能上看,网络人际关系更类似于同伴关系,但比同伴关系更广泛、更匿名。而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同龄人往往成为相互竞争的对象,同龄人交往的对象和亲和力受到影响,使得网上人际关系发展迅速。

然而,父母和孩子对网恋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很多家长认为网络人际关系无聊、肤浅、脆弱、不真实、不健康。换句话说,在网络上是不可能建立真诚、亲密、稳定的人际关系的。大多数孩子认为网上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积极的。他们认为,网络交往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建立了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不仅真实亲切,而且坚定有效。认为网络上的虚拟朋友和真实的面对面的朋友一样善良,更不要认为这种关系是虚拟的。这些理解加剧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现实世界里,有真情,也有谎言。网络传播也是如此。家长要认可孩子的网友,努力成为孩子的网友,这样才能更接近孩子。

第四,借鉴网络关系,改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和网络关系的区别也是导致亲子冲突的原因之一。亲子关系是非选择性的,一出生就决定了,一旦决定了就无法改变。亲子关系也是不平等的。自古以来,父母是主导和被主导的,而孩子是被主导的。亲子关系建立在血缘伦理的基础上,从出生就存在,几乎延续到人的一生,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显然,亲子关系的这些特点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也有弊。但是,网络关系的选择性、平等性和短暂性等特征更加突出。随着儿童的发展,儿童在心理上显然更容易接受或主张网络关系的特征,从而使亲子关系被利用。

既然网恋对孩子有吸引力,为什么父母不借鉴网恋的优点呢?一般来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法律关系和血缘关系是不可选择和长期稳定的,而心理关系是可选择的。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就会在心理上抛弃父母。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平等对待,他们会从外部寻找平等关系。如果父母抱着“孩子永远是我的”、“孩子永远听我的”的观点,那么亲子关系就可能是危险的。所以,要和网络争夺孩子,就要知己知彼,向网络学习,吸收网络关系的优势,增强亲子间的吸引力。

第五,以网络为镜,反思亲子关系中的问题。

弄清楚网瘾是亲子冲突的原因还是结果,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了不让孩子沉迷网络,或者不买电脑,或者拔掉网线,或者摔电脑,很多家长认为是电脑网络把孩子从自己身边抢走了。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孩子沉迷网络的案例,就会发现每个沉迷网络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辛酸背景。他们要么学业很差,被老师忽视;或者压力太大,难以承受;或者限制太多,失去了成长的自由;或者经常被父母打骂,伤害自尊自信;或者父母冷漠,失去生活的温暖等等。正是因为孩子的父母或身边的人有意无意地远离孩子,他们才在网络中寻求安慰和快乐。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首先被别人以不同形式“抛弃”的,是孩子。不是网络带走了孩子,而是网络接纳了孩子。

当孩子开始沉迷网络,或者对网络一无所知的时候(在网络社会对网络一无所知是不正常的,是“功能性文盲”),可能是孩子亲子关系不好的信号。作为父母,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家庭环境或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以便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