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二):谁输谁赢,谁对谁错。
“一”
曹操喜欢玩游戏,连派兵打仗也不例外。这个游戏叫“指挥旗”。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曹丕和曹植分别带着旗子从东、西门出发,在第二天早晨之前将旗子送到位于城南的曹洪手中。不这样做的人将因延误军机而受到惩罚。
这看起来很简单,不是吗?
一点都不简单。大家都知道这是“王子审判”的第一轮。看似兄弟之战,实则四国之战。哪“四国”?除了曹丕和曹植,还有以于迅为首的曹操和汉官集团。
既然这个游戏不简单,肯定有很多隐藏的信息曹操没有说清楚——俗称“挖坑”。杨修看出来了,司马懿看出来了,于迅也看出来了。作为庄家,曹操自然心知肚明。
“呃”
第一个坑是,两个人,两面旗,但只有一个曹洪,收旗后离开。先来后到,最后一个输。这是一个赛车游戏。但是,谁都知道曹丞相不会这么简单。如果他吃饱了,他就得让两个孙子去赛马。肯定有洞,继续挖。
杨修头脑灵活,马上发现了第二个坑——必须有人在路上拦住他。同时,他从中读出了一个更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曹植的恩大于战,这是为了考验曹植在关键时刻能否真正安身立命——这是君主的必修课。所以,杨修给曹植的建议是:挡我道者死。
司马懿也看到了第二个坑。他不仅看到了,还多走了一步——问题不是杀不杀,而是杀的性质——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曹操想看到的是,两难之下,曹丕和曹植的选择会根据他们的表现来决定太子属于谁。
要让他们进退两难,第一,你不能派很多人去阻止他们,所以你就算想打也打不过他们;二是不能派有地位的人去阻止,所以想杀也不敢杀。杀了它,代价太高,曹操不会那么傻;第三,不能把堵的地方设在城外。不可控因素太多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让门卫拦住他们。司马懿可能想到了,但是没有说出来。
好吧,现在问题变成了——“杀死首相命令的看门人是什么性质?”,虽然不知道当时法律的具体规定如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后果绝对不能和延误军机相比,否则杨修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怂恿曹植去杀人。既然如此,何不干脆让曹丕杀了门童,发旗取胜,岂不更好?不会,因为曹植杀了这个门童,曹丕不行。为什么?因为对于曹植和曹丕来说,和杀门吏是一样的,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
曹丕已经是五感中郎将了,还掌管着学校的事务。即使他赢了,也不太可能升职,升职意义不大。再加上曹操有意打压,杀门吏之事可大可小。万一问罪,功过不能相抵,坐牢小,损失大,得不偿失。而且按照当时的形势,曹丕是占优势的一方。对于曹丕,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决不能以道德为借口让人堕落。因此,司马懿对曹丕的看法并不违背礼法和孝道。
反过来说,曹植如果赢了,自然会升官,一个小小的门童,曹操,也不会真的放在心上,甚至可能会夸奖曹植;如果他输了,曹操绝不会刁难他。短期来看,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事情,做了就赚了,不做也不会有大的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曹植真的输了,甚至相当一段时间,曹操都不会也不敢给他争取这个太子的机会,朝臣都会在那里看热闹。
曹丕和曹植,一个能做(杀门童)但不能,一个看似能做但实际上不得不做。司马懿两边看得清清楚楚,杨修站在自己这边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他没有看清楚另一面就不好说了,但我猜他没有司马懿想得那么透彻。
“三”
第二天一早,曹丕和曹植被门卫拦住了。
见曹植犹犹豫豫,杨修拔剑杀人,带着曹植出城直奔城南。曹丕急中生智,欲夺门而出,却被司马懿拦住,愤然回府。(请注意这个细节。此时,曹植与杨修、曹丕与司马懿之间的配合远不如曹操与郭嘉、于迅之间的默契。)
曹丕夫妇到了丞相府,不能被曹操召见。曹丕的心一沉:坏了。
但是,谁也看不出这是曹操做的游戏。我应该把它给谁看?先卖到这里再说吧。
其实还有一个人比曹丕更担心。谁啊。于迅。不信你看看曹操让于迅发布公告时于迅的表情。
然而,于迅的担心并没有持续多久。打开圣旨的那一刻,他就明白了,但直到曹操再次跟他确认,他还是不敢相信。
宣布之后,于迅终于松了一口气。“太子审判”第一轮就算结束了,结果比他想象的还要好——曹丕赢了。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解释一下为什么,重点是,敲黑板!
我们来看看圣旨的内容。除了曹植,曹彰也被封了。是啊,还有曹彰,还有曹彰?曹章...是谁呀?
曹彰,字,别号“黄虚儿”。排名第三,曹丕的弟弟,曹植的哥哥,在圣旨中,曹彰的名字排在曹植之前。用曹操自己的话说,曹彰是“一个不肯读书的卑微战士”。从对曹植、曹冲的偏爱可以看出,在诗人曹操的眼里,曹彰从来不在“太子候选人”之列。
曹植和曹彰被封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又是曹操做的一个游戏(丞相真的是游戏高手,Orz……...).
事情的真相是,这个奖和《送旗》没有任何关系。不然怎么做才能让曹彰进去?况且送旗可以封侯。这种幸福是不是太突然了?曹操做这个游戏,就是为了让人们把这两件本来毫无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好让他在后面演戏。这是什么?我们以后再谈。
题外话,在古代,国王或诸侯在选定继承人后,并不会直接封他为太子,而是会先做这样一件事,就是先给落选的人封爵(当然他们还不知道),把他们赶到各自的封地,防止他们留在京城继续争夺职位,从而引起内乱。明朝皇帝朱迪就是这么做的。曹操迁都邺城后,不是也把曹植留在了许都吗?还引发了更大的血雨,后面会讲到。
这是第一个证据,然后曹操又抛出了第二个证据,但是除了于迅没有人能看到。这是什么证据?——曹操要带曹植、曹彰去荆州。
此举有两层含义。前面说了,按照惯例,封爵之后,夏侯惇和曹张是要去封地的,但是当时他们根本去不了,所以曹操就想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把这两个兄弟带上,这样既可以防止他们在后方搞事,也可以让我们捡点功劳,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层意思是他想保住曹丕。这是什么意思?古代有个规矩,诸侯出征,诸侯守城。如果是皇太子,那就是“太子监国”。虽然曹操还没有宣布曹丕为太子,但此时曹操真的把曹丕当成了太子的最佳人选。没有正式封爵是因为曹操不是100%放心,还会继续试探曹丕。
按你说的试试。曹植一行走后,曹操把曹丕和司马懿叫了进来。
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曹丕无法抵赖,只好去大理寺受罚。曹操顺手把司马懿放了进去,这是第三个证据。
什么?这怎么是第三个证据?
原因有三。第一,如果曹操真的要惩罚曹丕,绝对不会让曹丕直接去大理寺“等罪”,至少会定罪甚至判刑,然后拘留。第二,曹操就算把司马懿关进去,也不会让他们在一起,把司马懿和曹丕关在一起。第一,他想让司马懿照顾曹丕,不能让曹丕事事亲力亲为。二是想让司马懿给曹丕打气。虽然司马懿没有于迅看得那么清楚,但至少他知道,后果绝对没有曹丕想的那么糟糕。十天不算太长,但也是。第三,看看曹丕和司马懿在狱中能做些什么。
然后回想一下,曹操认真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当然不是现在的似笑非笑,轻松愉快的语气。这是第四个证据。另外,曹操和曹丕的这段对话也值得细细品味,后面会做简要分析。
回到于迅,在他瞥见圣旨的那一刻,这些念头在瞬间闪过他的脑海,他立刻明白了曹操的意图。所以他的表情和前后的表情差别那么大。所以,他只是在图中说了这句话。
尚书令,不愧是老官司机。
现在来揭开谜底,曹操在这场博弈中做了什么?是给谁的?
再过十天,曹操将亲自出发前往荆州。在此期间,他可以放心,许都不会出事,他才能南下。这就是曹操要做的。曹操只是让大家以为这个“先驱报”的结果就是他们看到的。他要大家不要再关注“太子之争”,不要再关注庆功(曹植和),不要再关注窃笑(于迅),不要关注劝谏(崔琰等朝臣),不要关注恳求(卞夫人)。大家都有难,很多人都平安。
当然,我个人有一点想象,就是基于杨修在剧中的表现,曹操一定要忽悠的就是他,因为这个人有点小聪明,比较喜欢惹事,所以现在不能下手。所以你看,曹操封赏曹植,他单独处罚曹丕,就是不想让杨修在场,免得他看出端倪,否则,以杨修的性子,事情绝对会再生。至于我说的对不对,以后再说吧。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点好奇——曹操为什么会突然玩这样的游戏?
“老板”
据说那天于迅因为刘振事件去找曹操,他的话透露了朝臣的看法。丞相过于打压曹丕,怕他有“弃长制幼”之嫌。曹操没有生气。相反,他挖出了一个老故事,那就是于迅和郭嘉给曹操建议建立仓库。现在郭嘉死了,于迅还在,是时候解开这个谜了。
于迅自然知道他写了《李畅》,但是郭嘉写了什么呢?如果他这么多年不好奇,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郭嘉写了什么?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郭嘉和于迅在很多地方的不同,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重点是“李畅”很好理解,指的是曹丕。这个“李习安”莫名其妙,曹也看不懂,也不知道他说的是谁。于迅不敢当,想必丞相心中有数,但曹操打了个马虎眼,又扯到了曹冲身上。
第二天,曹操打出了“指挥旗”。于迅知道这对两个儿子来说是一道考题。不是他们,而是他们背后的杨修和司马懿。
因为曹植和曹丕性格不同,曹操对他们的期望也不同。他想知道杨修和司马懿这两位谋士能否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
现在我们知道了结果是受到了曹操的喜爱,但是杨修虽然帮助曹植冲出了城门,但是他的表现却逊色不少,让曹植失去了口实。另一方面,曹丕与曹操的一问一答,也是曹操始料不及的。让我们仔细看看。括号里是曹操的心理活动(我猜的)。
曹丕:“我无能,未能交付给你的传奇。我是来向我父亲道歉的。”(承认错误)
曹操:“军令怎么还没下?”(你给我解释清楚)
曹丕曰:“今日全城戒严,吾儿与大臣未能出城。所以军令没有送达。”(陈述事实)
曹操:“你拿着军令状,却被一道城门拦住了。有人阻止了你。为什么不先行动?”你为什么不学你哥哥?)
曹丕:“我儿子的军令还没送来,子剑的军令也能送来,不耽误军机。看门的也是他爸下的命令,我不敢杀他。陈宁死于忠孝,而非生于忤逆。”(顾全大局,公私分明,听话)
(曹操听后站了起来)
曹操:“不敢。我只说了一件事,你却想了好几件事。我觉得你越来越像他们(看着于迅)。”(你赢得了很多人的心)
基于曹操对郭嘉的了解,曹丕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都已被视为“德”。因此,在第一轮“太子审判”中,于迅投了票,郭嘉投了票,曹操弃权,曹丕盛获胜。
曹操把曹丕和司马懿关进监狱的理由已经讲过了,就不赘述了。曹操在出征前就已经打算放了曹丕,但是如果有人给他一个台阶下,那就更自然了。
于迅知道了,于是煽动崔琰;司马懿也知道,于是煽动卞夫人。
然而,虽然这次曹丕才是真正的赢家,但是卞夫人和朝臣们的所作所为,却让曹操的内心更加恐惧。不过此时曹操当政,还是喜大于忧。
“吴”
从司马懿在第一轮“太子审判”中的表现,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点经验:
1.问题的性质有时比问题本身更重要。
2.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3.为了长远利益,可以战略性地放弃短期利益。
最后,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在曹操和曹丕的对话中,有一句话是“太子审判”第二轮的关键。这是哪句话?
作者:小叶的感恩日记
链接:/p/bcaffe7b2da8
来源:简书
版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