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戏真的是未来的方向吗?先从开始说起云游戏的未来。
(仅供参考,字号没有实际意义)
之所以说云游戏耳熟能详,是因为自从云游戏的概念提出以来,关于它的新闻就从未停止过。一方面是很多人的唱衰和否定,另一方面是谷歌、微软等大公司的积极布局。一时间,云游戏似乎成了玩家“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不是很了解,但似乎很厉害。
整个云游戏行业乍一看似乎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在大厂结束,资本到来之后,有了一定数量的成品。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谷歌的云游戏项目STADIA已经死亡)
今天就来说说腾讯云游戏平台开始运营后,云游戏市场的隐忧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开始的标志)
云游戏的本质原理其实是一个互动视频。玩家在客户端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操作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运行游戏,把画面传输到客户端,让玩家看到游戏画面。换句话说,Steam的游戏流本质上是云游戏的一种表现形式。
你说这个东西是云游戏,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云游戏的所有操作都是在服务器端进行的,所以云游戏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设备本身性能的限制,让低性能设备也能流畅运行高性能要求的游戏,游戏的跨平台成本大幅下降。
显然,这是现阶段云游戏对于玩家最大的优势:随时随地玩游戏,不受设备限制。
当然,这里的“随时随地”有个大前提:你得有网。
长期以来,互联网一直是云游戏普及的最大障碍,这一点应该是国内所有玩家都深有感触的。
2018年,卡普空宣布《生化危机:7》将作为云游戏在NS平台发售。NS版《生化危机:7》的大小只有45兆。下载后游戏会作为云游戏玩,价格2000日元,包含所有DLC。看起来这是个好主意,也解决了NS性能不足,无法流畅运行3A游戏的问题。但对于国内玩家来说,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款云游戏版《生化危机:7》几乎无法流畅连接服务器,即使连接到服务器,延迟和卡顿也足以让人感到麻木和爆炸。结果你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这版《生化危机:7》的讨论,在国内玩家中,即使偶尔有讨论,也是为了劝阻新玩家不要尝试。
如果国外云游戏存在一些导致体验差的客观因素,国产云游戏会更好吗?是,也不是。
在延迟方面,国产云游戏平台确实会好很多。因为服务器本身在国内,网易、腾讯等国内云游戏平台不会有很高的延迟,基本正常的网络环境都能流畅运行游戏。但另一个“客观问题”随之而来:游戏阵容。
对比腾讯的START和网易的网易云游戏,不难发现,在这一点上,两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不同的。腾讯只使用已经在WeGame上上线或者人气很高的网游或者试玩游戏,确实可以保证平台上的游戏不会出现潜在的问题,但是导致平台上的游戏数量很少,对于很多玩家来说是没有必要的。
网易的游戏阵容要豪华得多,如《黑仔》、《拳拳美元》、《古墓丽影》等3A大作比比皆是,但不难发现,这些游戏其实都需要玩家自己登录Steam账号,只能在库中玩游戏。也就是说,网易只提供游戏入口,其他内容不提供。这确实保证了游戏阵容,但一旦上述政策改变或收紧,很容易被推翻。
有些读者可能会说:“你说这些都是外部因素。”。但现在云游戏发展最大的问题恰恰是这些外在因素。
当然,即使忽略网速这种客观因素,对玩家来说还是有隐患的。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云游戏最大的优势是游戏实际运行在服务器上,玩家的设备本质上不参与游戏操作。这种模式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游戏本身并不属于玩家。
换句话说,如果玩家买了一个游戏的云游戏版本,他是租了一个游戏而不是买了一个游戏。游戏开发者崩溃后,游戏的实体版本仍然可以不受影响地运行。数字版游戏只要下载了就不能强行删除,但是云游戏是真实存在的。只要服务器关闭,游戏就不再存在。
(所以游戏的实体版才是王道)
但是云游戏服务的运营方如何让服务器一直保持运行呢?就像一款网游,当游戏有一天不火,没几个人玩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运营商自然会选择砍掉甚至关闭服务器。而如果一个买了云游戏版本的玩家在关闭服务器后想重温游戏,迎接他的可能只是404或者服务器连接失败。
离我们很远,但想想还是很恐怖。
我不是技术否定者,也不认为云游戏真的没用。就像我开头说的,在网络的情况下,云游戏真的可以随时随地玩游戏。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局面,足以让任何玩家期待,也是我对云游戏的期待。但期待是美好的,但云游戏前进路上的隐忧也是真实的事实。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顾虑会逐渐得到解决。也希望几年后这篇文章变成嘲笑作者“杞人忧天”的谈资。只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而不是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