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在那里?

长垣县概况简介

1、地理位置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

北部,东临黄河,与山东

省东明县隔河相望,北接

濮阳市,南与封丘县毗邻,

西与滑县接壤。

2、人口

全县总人口74.9万。

3、面积

全县国土面积1051平

方公里,耕地 91.8 万亩,

辖5镇、12乡、583个行政

村,724个自然村。

4、历史沿革

长垣境内现有浮丘店仰韶文化遗址;大岗、宜丘、苏坟等龙山文

化遗址,可以证明六千年前就有人在此劳动生息。

长垣,西周时属卫国。春秋时为卫国的蒲邑、匡邑。蒲城即今长

垣县城所在地,《孔子家语》“子路为蒲宰”即此。匡城在今张寨乡

孔庄村(古名匡庄),《论语》“子畏于匡”即指此地。战国时魏国

并匡、蒲,置首垣邑。邑治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陈墙,旧名陈墙里村。

秦设长垣县,始有长垣之名,属三

川郡,后属东郡。

西汉时名长垣县,新置平丘县和长

罗侯国,皆辖今长垣县一部分,俱属兖

州陈留郡( 平丘故城在今封丘县东南,

即平街。长罗故城在今滑县妹村以东)。新莽改长垣县为长固县。东汉置长垣侯

国与平丘县。建武五年(29年)复置长

罗侯国,俱属兖州陈留郡。建武十五年

(39年)长罗侯国废。三国时属魏,隶兖州陈留国。

西晋时长垣属陈留国陈留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

燕、后秦、东晋六国所辖,东晋两次控制此地约六年。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武帝尽得河南之地,置兖州于滑台,辖长垣。

北魏属司州东郡。太平真君八年(447 年)将长垣并入外黄(今杞县

东并,兰考东南 )。景明三年( 502 年),复置长垣县,仍属东郡。

东魏、北齐时隶属不变。自战国(魏)至隋初历时八百余年,县治皆

在今陈墙村。

隋初仍名长垣县。开皇十六年(596 年)移县治于妇姑城(今司

坡一带),因该城西南有古匡城,故改为匡城县,同年又于韦城(在

今滑县东南妹村)置长垣县。大业元年(605 年),废匡城县并入长

垣,皆属东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 年),仍分匡城、长垣两县,皆属河南道滑

州。贞观八年(634年)废长垣县又并入匡城县。

五代时,后梁改匡城为长垣,属东都开封府;后唐改为匡城县,

属汴州;后晋匡城仍属之;后汉、后周不变,以至于宋。

宋建隆元年(960 年)为避太祖“匡”字讳,改匡城县为鹤丘县。

大中祥符三年(1009年)处长改为长垣县,皆属京畿路开封府。自隋

至金初历时608年,县治皆在今司坡一带。

金初,长垣属南京路开封府。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改道,自

阳武东流。为避水患,于泰和四年(1204年)迁县治于柳冢一带(今

旧城)。因与开封府隔河不便,于泰和八年(1208年)改属大名路开

州(今濮阳)。

元初,曾改县为保垣州,不久仍改为长垣县,隶中书省,初归大

名府,至元二年(1265 年)属开州。金、元两代计165年,县治均在

柳冢。明属大名府开州。洪武二年因黄河水患,迁县治于蒲城镇,即

今治所在地。

清属直隶省大名府。

民国初属大名道。民国17年(1928年)裁道,18年改直隶为河北

省,长垣属之。民国25年(1936年)属河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

署。民国27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据长垣县城,成立伪政权,属

河北省冀南道。1945年秋日军投降后,国民党部队抢进县城,成立县

政府。1946年属河北省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日伪、抗日民主政府并存。1941年,中

***领导的冀、鲁、豫行署第四专署决定长垣县河东部分的北部划归东

垣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了1943年又决定将长垣西北部划归卫南县抗

日民主政府管辖。同时,划长( 垣 )、

滑、濮( 阳 )、东( 明 )四县边区成

立滨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佘家、丁栾一带

办公。1947年解放长垣城。

1949 年春,县人民政府进驻县城办

公。1949年长垣县属新建的平原省濮阳专

区;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并入河南省,

长垣属河南省濮阳专区;1954 年6月濮阳

专区撤销,改属新乡专区;1955 年2月划

归安阳专区;1958 年 4 月安阳专区撤销,

长垣又属新乡专区;1961年12月,安阳专

区恢复,长垣复归安阳;1983年安阳专区

撤销,长垣属新设的濮阳市。1986 年3月

划归新乡市。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临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隔

河相望,北接濮阳市,南与封丘县毗邻,西与滑县接壤。全县

国土面积 1051 平方公里,耕地 91.8 万亩,总人口 74.9 万。

辖 5镇、12乡、

583 个行政村,

724 个自然村。

主要农作物有

小麦、大豆、

玉米、谷子、

花生等,为国

家粮食生产基

地县。长垣在

西周时属卫国,

秦时因“县有

防垣”而置长垣县。长垣交通发达,新(乡)菏(泽)铁路横

穿县境,长( 垣 )东( 明 )黄河大桥为亚洲第一铁路长桥,

106 国道南北纵贯县境。个体私营经济活跃,乡镇企业颇具特

色。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118个县(市)排列位次 48位(1996

年排名)。建筑、防腐、造纸、制药、起重、烹饪、眼镜、卫

生材料等传统行业久负盛名。

长垣县名胜古迹

学堂岗圣庙

学堂岗圣庙,位于长垣县城

北 5 公里的满材乡学堂岗村东,

197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 名胜志 》载:“昔孔子聘

列国与四弟子(子路、曾晰、冉

有、公西华 ) 弦诵于此,故曰

学堂岗”。后人在岗上建庙,以

作纪念。该庙始建于汉,唐、宋

渐盛,元遭兵火无存,明天顺三年( 1459 )重建,经明、清两

代十数次增修,逐渐成为豫北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其主体建筑

有: 棂星门、大成殿、古坛亭、“ 春风、化雨 ” 二亭、深造

堂等。现存杏坛亭、杏坛亭、杏坛碑亭和明、清碑刻6通。

长垣县文物古迹

小冈遗址

小冈遗址,位于长垣县城东北4公里的满村乡小冈村北 400

米。1978年 2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北长220米,东

西宽120米,面积26400 平方米。遗址北高南低,中心高出地面

3米。文化层较厚,中心钻探 5米不到底。灰土露于地面,陶片

标本有瓮、罐、盆、鬲、豆、壶等。纹饰有绳纹、篮纹、弦纹、

附加堆纹等,陶色多为灰陶。文化性质为新石器龙山文化,商、

周、春秋战国至汉代的文化遗存。与小岗遗址同类型的还有苏坟、

大冈、宜丘、青岗、耿村等文化遗址。

王永光墓

位于城东南的孟岗乡王楼村东北,距城 4 公里。墓冢高约

3米,墓前立一巨碑,并有碑楼,上书“ 明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

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王永光之墓”,并产有县保文物单位石质标志

牌一块。王永光,字有孚,号射斗,明万历二十年进士,曾任工

部尚书、户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他历经 万

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著有《冰玉堂集》。

王永光在明末三案中及魏忠贤逆党中有一定牵连,固在明史中

没列正传, 可见王永光在明末历史中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王

永光墓志铭现收藏于县文管所。

郭寨观音石刻造像

位于县城东3公里的孟岗乡郭寨村中,1986 年公布为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造像***有11尊,计有观音、罗汉、关羽、周仓、

关平、土地、财神等。其中观音造像,骑一怪兽、面容慈祥、

造型优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雕刻精细,细条流畅,显示

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石刻艺术才能,是不可多得的明代石刻

艺术精品。造像北部有“万历四十年七月初一立”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