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4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1.在物理运算的基础上理解4的分解和组合。
2.初步学会将一个数按顺序进行除法和组合,引导幼儿得出除法和组合两边的数列分别是递增和递减的结论。
3.培养孩子操作记录的良好习惯,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反应的能力。
5.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让孩子学习4的分解和构成。活动难度:引导幼儿总结分劈公式中数列两边的关系。
要准备的活动
每个孩子有四条小鱼,两个鱼缸,一张1,2,3的数字卡,一本数学练习本,一张写着通断数的纸条。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复习3的分解和构成”
老师:“上次我们学了3的构成和分解,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吧。”
导入,“我们来看看这个数字是多少?”(3)3这个数有多少种除法?(有两种):(1和2,2和1)。这些孩子多聪明啊!我们用3的分解来玩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说一个数字,你们的数字加起来就是“3”。比如“我说1”,孩子回答“我说2”。
二、讲述问题情境,激发孩子对数字分解组合的兴趣。
兔子家里有两个鱼缸。兔子买了四条金鱼。他想把这四条鱼分别养在两个鱼缸里,但是不知道怎么分。他想让孩子们帮他分。你愿意吗?有多少分?
三、解题理解4的分解与组合。
1,老师:“兔子有四条金鱼。我想让孩子们把它们分成两个鱼缸。我该怎么分他们?”谁想试一试?”“我会把它们记下来,否则以后会忘记的。"
2.老师:“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本。请让孩子分享一点,分享后做笔记。”教师展示操作资料,指导幼儿操作和记录。
3.孩子手术后,请告诉几个孩子是怎么分的,有几种分法。并把孩子的点记录在黑板上,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两个点,顺序点和无序点。
第四,发现问题,学会按顺序对一个数进行除法和组合。
1,引导孩子观察讨论:哪种方法好,容易看清楚,方便记忆,不易遗漏,为什么?
2、老师总结:按顺序,一边的数量越来越大,一次多一个,另一边的数量越来越小,一次少一个。两个数的总数是一样的,都是4。
3、幼儿操作练习:将一个数字按顺序分割匹配,然后用数字记录在有分割数字的纸条上。
教师做总结,用拆分式表达,与幼儿一起读拆分式并解释拆分数、总数、零件号。
动词 (verb的缩写)游戏“我的伙伴在哪里?”听音乐,玩游戏。
让孩子自由选择数字[或实物牌]握在手里,随着音乐自由表演,音乐停止,根据牌上的数字找到另一张数字卡,让他们组合牌上的数字。4.可以自由换卡重新玩游戏。
教学反思
这种设计遵循“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的原则,注重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
1的分解和学习4。
通过抛问题,帮助兔子在两个鱼缸里分别养四条鱼的故事,让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正如大纲所指出的:“让孩子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自控能力的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循环卡和数字卡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独立探索4的三种方法,启迪智慧。
因为大班的孩子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和坚持性,所以我在要求作业活动时,要求他们遵守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总结拆分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在大班思维中。在认识事物时,不仅能感知事物的特征,还能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这个班的孩子好学、好奇,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我在归纳4的除法公式中设计了两个数列关系的链接,目的是让孩子“伸手可及”的跳跃,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数的概念。
百科:分解,一个数学术语,就是和差积,最后的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