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教育孩子不要浪费食物,面对面吃垃圾桶里的剩饭是否合适?
1.让孩子知道食物来之不易。浪费食物的孩子往往不知道生产食物需要多少时间和人力。
一粒米到餐桌需要3000多个小时。整地、育苗、移栽、除草、防虫、施肥、排灌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当收获季节结束后,它会经过收割、烘干、脱壳、碎米、储藏等步骤,最后被打包送到人们的餐桌上。
建议家长可以在节假日带孩子去农村或者粮食生产基地,让孩子看看农民是如何播种、除草、施肥、浇水的,让孩子亲身感受做农活的辛苦,真正体验“每一粒粮食都是辛苦的”。
另外,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他知道世界上很多贫困地方的孩子还在饥饿中挣扎。当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时,我们应该感激和珍惜每一天。
2.从细节上阻止孩子浪费食物。培养任何好习惯都要从娃娃和小事做起,节约粮食也不例外。有必要制定规则,让孩子们没有机会浪费食物。浪费的习惯是逐渐养成的。通常,孩子们不会把碗里的食物都吃完。如果家长视而不见,或者直接倒掉,孩子就会习以为常,慢慢把浪费变成一种习惯。
所以家长要提前和孩子制定好餐桌的规则。首先,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决定提供多少餐。第二,碗里的食物要吃得干干净净,浪费了也不要轻易扔掉。让孩子知道饥饿的感觉,知道食物的甘甜,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的意识在静中培养。
3.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榜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榜样。先做好孩子被要求做的事,在家吃饭时率先实施“光盘行动”;带孩子出去吃饭,家长要合理消费,适度点餐,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带回家;带孩子去吃自助餐时,要向孩子解释就餐礼仪,让孩子吃多少拿多少,不要让孩子养成随便浪费的习惯。生活就是教育。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和教育下,孩子自然会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4.通过阅读教育孩子节约粮食。许多儿童书籍,包括生动的绘本,都是关于节约和不浪费的。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读,让孩子知道节俭的道理。平时可以教孩子读一些朗朗上口的关于节约粮食的儿歌或诗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意识和习惯。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爱惜粮食,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