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幼师班的小朋友唱歌、表演、跳舞?

作为一名教职员工,有必要精心准备教案,这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是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8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尝试创造一种多舞伴跳舞的方法,体验变换不同舞伴舞蹈的乐趣。2.对上海世博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准备:体验准备:熟悉歌曲《天下儿女心连心》素材准备:课件;音乐活动要点:舞伴交换难点:多对舞伴跳舞过程:1。手语表演《城市》2。欢迎来到博览会。一个个孩子用精彩的舞蹈向世界介绍。你想看吗?看你能不能从她的舞蹈看出她想介绍哪个国家?1、舞蹈:牛仔在忙2、舞蹈视频樱花3、老师表演《丹娇》转场:看到your的表演如此精彩后,世界各地的客人都跃跃欲试。听着!第三,天下儿女心连心。1,回忆歌曲,感受音乐旋律。问题: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乐让你有什么感觉?听完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2.学习跳跃的基本动作和步骤。老师是领舞,邀请小朋友尝试(双人)。(2)跟着音乐跳。3.孩子们尝试和多个伙伴一起跳舞。请朋友跳舞太少了。我还想邀请更多的朋友一起跳舞。你有什么好主意给我吗?孩子创造运动,老师提高。双人,四人,第四组。找一个新的伙伴,听听音乐。5、随着音乐完成舞蹈。再随音乐起舞;嘉宾老师加入,再次体验参与集体舞的乐趣。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Part 2活动目标1。听音乐感受|XX|XX|的节奏,在熟悉音乐节奏和结构的基础上玩游戏。2、能使机器人按照音乐节奏行走和移动。3.了解传播方式,体验与同龄人合作游戏的默契和快乐。活动准备音乐《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片段。活动流程1。模仿机器人的动作,引起对游戏的兴趣。1,你见过机器人吗?(是)2。谁能告诉我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孩子用行动表现)3。木制机器人是软的还是硬的?(用力)4。你见过声控机器人吗?(否)5。声控机器人是声控的。(使用说明让孩子体验声控机器人的特点)【活动评价:机器人这个话题本身就很让孩子感兴趣。二、听音乐,了解音乐的节奏和结构,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了解游戏的基本动作要素。听音乐,看看机器人是如何走路的。它的节奏是怎样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机器人行走。老师用1234的节拍提示小朋友【活动评价:老师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小朋友进一步对声控机器人产生兴趣。第三,用机器人按下开关,给互动游戏补充能量,进一步感受音乐节奏。1,刚才,我们的机器人快没电了,怎么办?(老师示范如何充电)2。我刚才怎么收费的?(买个插头;找个电源充电;去加油站加油;买个电池)3。你可以按下你的头。你还能按在哪里?(听音乐,老师和小朋友* * *做同样的动作)【活动评价:音乐节奏感明显,小朋友很感兴趣。不同节奏之间的变化是很有情境性的。]第四,幼儿尝试两人一组合作,轮流按下“开关”给对方充电。1,让我看看机器人的电是否充满。(摸摸宝宝的头)2。哦,它没满。我电满了(老师随机按宝宝充电。3.同行之间如何收费?请老师示范。4.你刚才是怎么充电的?这叫什么?(给孩子的两个组合)(让孩子示范正确和错误的动作,明确游戏规则。机器人,老师,还有一些机器人等着我们充电。【活动评价:教师的游戏化语言贯穿整个活动,使孩子在整个活动中沉浸在这种快乐的音乐游戏中。] 5.完整的游戏。【活动评价:两位老师演示时,形象逼真,小朋友很有兴趣的给头、肘、臀、肩充电。孩子上去示范错误和正确的动作,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对错,再次明确游戏规则,加深影响。]反思:活动的引入,通过转移孩子已有的关于机器人的经验,激发孩子的兴趣。在活动中,老师帮助孩子不断感知音乐的节奏,节奏忽快忽慢的变化,让孩子一直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避免了游戏枯燥重复的练习。老师通过游戏化的语言和机器人僵硬的动作,帮助孩子掌握|XX|XX| xx的节奏模式。当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就可以用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问题,帮助孩子达到自主学习和全班互动的效果。比如两个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过于兴奋,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老师说,这两个机器人有点失控。我会帮他们调整程序。当孩子们两人一组互相充电时,两个孩子也开始这样做了。老师以机器人的身份介入,帮助他们充电。这并没有影响到其他孩子和班级,让两个孩子继续回到游戏中。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活动一:唱歌活动目标:1。能够愉快地唱这首新疆民歌。2.学习F调2/4拍,会唱十六分音符。3.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心情。4.通过欣赏歌曲和理解歌词。5.感知多媒体影像的运动,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器官。活动流程:(1)简介:小朋友,你去过新疆吗?也许有些父母在那里工作。有许多棉花和牛羊。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孩子们也很快乐、活泼、友好。他们还会唱歌和跳舞。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一首新疆儿歌《娃哈哈》,一首比较轻快活泼的歌。(2)主体部分:1。老师把歌曲唱两遍,孩子们闭着眼睛听着音乐感受欢快的心情。2.背歌词:老师教孩子读三遍歌词,熟悉歌词。3、音乐教学与演唱:①、演唱与演唱歌曲两遍;(2)老师用管风琴教了两遍唱歌;(3)、幼儿用风琴唱两遍。(3)结尾部分:所有的孩子都手拉手离开教室去厕所,在音乐的伴奏下唱歌。活动延伸:回家后,运动一下,扭扭脖子,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活动二:舞蹈活动目标:1。学习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2.培养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3.培养孩子对民间舞的理解和热爱。活动准备:“娃哈哈”mp3。活动流程:(1)播放音乐《娃哈哈》,小朋友在操场排队。(2)动作分解教学:①捧花教学;(2)、瓶盖转动;3.扭脖子;4.动一动,挥挥手;⑤.抬起裙摆位置的手脚。在教学中注意正确手型的规范,纠正孩子错误的手型和动作。(3)唱音乐,做舞蹈动作,记忆歌词和舞蹈动作的配对。大概做三遍左右,看教学时的情况。(四)mp3音乐和舞蹈。断断续续的音乐可以做两个动作:移动,挥舞,举着帽子转圈。活动延伸:回家跳你学过的新疆舞给父母看。活动反映:1。提问要事先精心设计,有些问题要在学生通过音乐活动获得真实感受后再回答,这样才能真正唤起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迎合老师的感受。另外,教师也要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提问。2.学生在学习新疆舞蹈的时候,要对自己的练习更加大胆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比如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的或者跳过的新疆舞蹈,然后自己学几个舞步,编一个新疆舞蹈。这样既能了解他们真实的学习情况,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音乐学习心理。随着音乐的跳跃,可以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将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向更深层次。3.我忽略了歌曲的艺术处理。学生唱歌节奏准确,情绪活泼愉快,但缺少一点情感。虽然课结束了,但我还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有更高的理论飞跃来指导我的教学。教学目标: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习唱歌,尝试独立填词。2.结合生活经验创作了歌词《画xx》,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3.激发孩子们热爱地球。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歌和演奏中感受快乐。5.感受音乐欢快温暖的心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要点:能熟练演唱歌曲,并尝试独立填词。2.难点:《画xx》歌词是结合生活经历写成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准备:水彩笔和白纸一些,熟悉的歌词,一张教学光盘,一架钢琴。教学过程:一、开头部分1。组织孩子做结尾,备课。2.教师对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3。声乐练习1 = c-d 4/4 1 232 1 5︱1 232 1 5︱5353 65438。(1)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孩子充分欣赏歌曲的旋律。(2)教师引导孩子进一步欣赏旋律,尝试独立演唱。老师:让我们再听一遍这首优美的歌曲。孩子可以尝试把儿歌和音乐搭配起来,看能不能一起唱。(3)老师和孩子* * *讨论独立演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重点练习。(4)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伴着音乐唱歌2-3遍。2.结合已有的经验,引导孩子用画和唱的形式创作歌词。3.集体交流创作经验,老师提炼一些创作内容进行集体演唱。4.反复练习唱歌,引导孩子唱对节奏。三、1的结尾部分,老师的总结,教育孩子思考商品,教育孩子关爱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2.下课后休息一下。活动反思:在我们以前的一些音乐教材中,有一些经典优美的歌曲。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欣赏、感受、接受这些音乐,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以前流行一些所谓的开发孩子创造能力的想法,大家都把重点放在创造力上,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点:创造需要一定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积累。一个像白纸一样的孩子怎么创作?《画大地》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它让人们想起了一个美丽的家园。在我们班的专题《美丽家园欣赏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课程中,我们把《美丽家园》作为一个值得欣赏的完美载体,让孩子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所以这首《绘地球》走进了我们的《美丽家园》。本次活动贯穿歌曲内容,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布置在活动室里,分为“大树小山、青山、花坛草坪、白云蓝天”四个区域。自从进入会场“地球村”,孩子们就参与到歌曲中,沉浸在场景中。孩子对歌词和歌曲内容有了具体的概念,无疑为后期歌曲的学习打下了无缝的基础。所以,以后画地球的时候,孩子可以很自然地把歌曲内容“画”进地球。同时,场地的巧妙布置,突破了孩子们后期练习歌曲时依次演唱的难度。这个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接触音乐,体验参与现场的快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5一、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民谣的特点。2.学习茶事的基本动作,愿意用舞蹈的形式表达情感。活动准备:1。音乐:《采茶采蝶》2。能展示采茶场景的图片或视听资料3。活动流程:1。请幼儿欣赏音乐《采茶采蝶》,听后谈感受。2.结合相关图片或视听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和采茶场景。3.演示茶具,鼓励孩子用不同的动作展示采茶、拔树枝、提茶篮回家等场景。4.在老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的场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拍打的场景。(如果蝴蝶飞得很高,停了下来,飞走了,等等。) 5.鼓励孩子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跳舞。大班音乐节奏教案:遇见舞蹈幼儿园;大班音乐节奏教案:遇见舞蹈歌唱部分;暗示前奏;随着音乐拍手;随着音乐节奏做“走”;在最后一个音符鼓掌。5-6小节,背靠背扭屁股。7-8杠,面对面做鬼脸。第9-10节,与第5-6节相同。第11-12节,与第7-8节相同。游戏玩法建议1,乐和做动作模式:小朋友配合自己的音乐做动作。2、探索背靠背扭屁股,面对面搞笑的动作空间取向:两个孩子的游戏。3.公鸡来了(低八度音乐断断续续响起):孩子静止不动,摆个姿势,“公鸡”在里面来回走动,用各种方式逗着毛毛虫。二、教学活动建议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够一起做出“扭屁股”和“做鬼脸”的滑稽动作,并保持形状不动。2.转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靠背扭屁股”和“面对面扮鬼脸”的动作空间取向,创造不同的扮鬼脸动作。3.利用身体和面部表情享受和同伴玩幽默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剪辑过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孩子有个腕花。2、体验准备:孩子有站在双圈跳集体舞的体验。活动流程1。创设故事情境,介绍活动。老师:有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在找朋友玩游戏。他们找了个好朋友扭着屁股做鬼脸。正玩得开心的时候,来了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公鸡。虽然毛毛没有立刻移动,公鸡认为它是一块石头,离开了。2.打造“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老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一个朋友。扭我屁股。每个人都扭扭捏捏做鬼脸。我该怎么办?3.初步感受音乐,一起做动作模型。老师:现在,毛毛虫们,让我们坐在椅子上,跟着音乐一起玩。(2次)老师:毛毛虫轻轻站起来,我们站在椅子前,跟着音乐一起玩。(1次)4。探索背靠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1)老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靠背扭屁股,做鬼脸自娱自乐。你能做什么?(2)老师:请和你的好朋友找一个免费的地方试一试。(3)请个别儿童示范。(4)老师哼着音乐,孩子背靠背扭着屁股,面对面做鬼脸。(5)孩子们玩音乐。5.打造不同的搞笑脸。(1)老师:怎么会做鬼脸?请尝试一下。看到他的脸是怎么做的了吗?他的表情怎么样?他的手怎么放的?孩子听音乐,变脸玩游戏。6.迁移双圈跳舞的体验,换朋友玩游戏。(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老师:我们跳舞的时候会换朋友。我们经常用什么阵型来换朋友?老师:现在男生站在内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老师:你换朋友的时候有哪些举动?拍手的时候和好朋友在干嘛?(2)老师哼音乐,小朋友站成双圈试图换朋友。(3)孩子听音乐,完成游戏。7、戏剧游戏:毛毛虫和公鸡。(L)老师:这次毛毛虫,说不定真的会有公鸡来当我们玩游戏。我们该怎么办?你能动吗?先试试吧。我来抓这只毛毛虫。他没动。这是一块小石头。这个怎么样?(2)邀请嘉宾老师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友情提示1。在组织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们按照小组节奏傻子教学流程:把事情付诸行动,播放音乐,玩游戏(动作定向,游戏,换伙伴等。),并采取逐渐积累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首先引导幼儿创建并熟悉动作模型,然后在幼儿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臀和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取向。2、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调整游戏的难度,比如降低难度,可以在音乐的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没有必要强调孩子在快乐句结束时拍手。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第六条活动目标:

1.用atlas学唱歌,在学唱歌的基础上玩小组游戏。2.引导幼儿两人一组进行游戏,掌握在“嘿”的地方打卡的游戏规则。3.体验与同龄人合作带来的快乐。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5.让孩子理解歌曲的幽默。活动准备:1。阿特拉斯2。猜拳歌音乐活动流程:一、学唱歌。1.老师:小朋友,要不要跟老师学技能?今天老师教大家一首新歌,叫《猜拳歌》。它叫什么?你想听吗?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好看吗?2.老师:你想再听一遍吗?但是这次请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老师: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歌词都在黑板上,但是怎么排呢?再听老师唱给你听,然后我请你上来排队。老师:我们已经把歌词编排正确了。现在让我们听音乐学,一起唱这首歌。(集体学唱)5。老师:你学会了吗?现在在加动作,边做动作边听音乐唱歌。(边唱边集体做动作)二、玩猜拳游戏1。老师:猜拳歌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做游戏!但是怎么玩呢?规则:剪刀可以剪布;布可以包裹石头;石头可以敲剪刀。2.老师:我们都知道游戏规则。现在让我们听音乐,和旁边的朋友玩游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老师只是看到有的孩子出拳快,有的出拳慢,有点不公平。怎么可能公平?解释一下该剧的规则:你唱“嘿”就是在猜。做同样的动作再唱一遍“剪刀石头布嘿”3。再玩游戏,强调“嘿”的时候出拳。4.老师:现在让我们用这首猜谜歌来玩一个新游戏。让我们面对面听音乐,玩游戏。猜谜赢了的孩子就是火车头,猜谜输了的孩子就是火车尾巴。别忘了,你什么时候出拳?好吧,听音乐,玩游戏!5.老师:祝贺你们,年轻的火车头。你赢了。现在,请让火车头乘你的火车去找火车玩游戏。赢的火车会拿车头,输的只会拿车尾。(直到所有的孩子在一列火车上排队)3。结尾老师:小火车们,我们要走了!然而,在我们离开之前,请想一想。今天,我们用手玩猜谜游戏。我们还能玩什么?要不你回去好好想想,下次再跟你玩?老师:好,我们一边唱猜谜歌,一边和其他小朋友玩。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第七课目标:1。欣赏音乐《月光下的斑竹》,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2.通过现场欣赏葫芦丝、随乐起舞等乐器,多渠道感受音乐柔和流畅的特点。3.积累合作舞蹈的智慧,体验其中的乐趣。编制:1。乐器(葫芦丝、长笛、陶器)和录音带。2.给老师的少数民族服装,给孩子的自制羽毛腕饰。流程:1。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随着音乐进入活动室,第一次充分享受录制的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和美妙。2.孩子第二次欣赏音乐,老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主要乐器——葫芦丝上。3.老师用笛子、陶罐、葫芦丝演奏,要求孩子分辨音乐中的主要乐器。4.老师用葫芦丝演奏音乐。5.老师和孩子们讨论音乐的相关信息,如云南、傣族、凤凰竹和音乐的名称。6.老师们穿上傣族服装,一起跳舞。7.孩子们戴着腕饰伴随着音乐参与表演,分别表演孔雀舞表演和模仿演奏葫芦丝。老师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提示孩子做不同的动作。8.幼儿两人一组配合音乐表演1-2次。自省活动以音乐欣赏为主线,以融合的方式营造审美的艺术氛围。借助葫芦丝、陶器、笛子、民族服饰、孔雀舞、老师现场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元素,让孩子充分感受和理解音乐。儿童通过多种渠道的参与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幼儿园大班8音乐教案【活动目标】1。学会把握音乐活泼跳跃的本质和独特的乐句结构。2.学会通过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音乐和老师之间互动的规律。3.享受游戏的乐趣,学会有控制地遵守游戏规则。【活动准备】1,图文成绩。2.马克笔,狼手指和头饰。3、录音机、磁带。